劉念維長江大學文學院廣編11402班 湖北荊州 434000
大眾媒體對社會群體的影響
劉念維長江大學文學院廣編11402班 湖北荊州 434000
眾所周知,大眾媒體傳播積極、健康的信息內容,能夠促進人們思想的進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而消極、不健康的、虛假的信息內容則對人們思想產生負面影響,對社會風氣產生不良影響。筆者在本文中分正反兩方面探討了大眾媒體對社會群體的影響。
大眾媒體;社會群體;影響
信息化時代到來,大眾媒體傳播功能也呈現前所未有的強勁態勢。大眾媒體是大眾傳播的手段和工具,當前依附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移動互聯網生存的新聞播報、視頻、微信、微博,都成為信息傳播的載體,已經成為社會群體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對整個社會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對社會群體的價值觀、目標、信仰乃至行為都有著重要作用。大眾媒體對社會群體的作用是無可比擬的,同時也是潛移默化的,長期不斷的。其傳播積極、健康的信息內容,能夠促進人們思想的進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而消極、不健康的、虛假的信息內容則對人們思想產生負面影響,對社會風氣產生不良影響。
(一)大眾媒體傳播豐富的信息,幫助社會群體獲取多樣化信息。大眾媒體最基本的社會功能就是對信息的傳播,對知識、技能的傳遞。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經濟的不斷提升,人們有條件得到不同類型的便攜的媒介,聽取來自紙質媒體、廣播電視、電腦、手機移動端的各類大眾媒體的信息。而當前移動網絡傳播媒介和依附于該媒介之上的手機網站、微信、微博等APP,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們通過閱覽門戶網站的信息,獲得第一時間發生的新聞事件,如2015年8月12 日23:30左右發生的天津某物流公司的危險品爆炸案一系列報道,將事件的前因后果,事故后的情況盡收眼底。通過大眾媒體也可以得到不同的生活竅門,幫助提升生活品質,如家有小妙招等欄目介紹來自吃穿住用行方方面面的信息。大眾媒體的傳播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幫助社會群體提升整體文化水平。
(二)大眾媒體引導社會群體形成正確價值觀,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大眾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將積極正面的信息傳遞給受眾,對受眾產生精神鼓舞,產生積極的社會意義。比如大眾媒體對社會道德模范的報道傳播,對“最美記者”“最美媽媽”等舍己救人事件的傳播等,都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它能夠促使人們接受某種觀點,效仿某種行為,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而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社會媒體的正面報道有助于社會群體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如央視打造的感動中國,選擇道德優秀、愛崗敬業的人物和團隊,給廣大受眾以精神的震撼,讓人們在感動之余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傳遞和弘揚良好的社會風氣,引導社會群體走向為社會、為國家、為家庭不斷奮斗,不計較個人得失,遵守社會道德、職業道德的正確的價值觀不斷邁進。
(一)大眾媒體傳播虛假、負面消息,速度快,影響大。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充斥著人們的眼球。但是受眾具有獵奇心理,喜好關注新奇的信息。而部分大眾媒體為博取廣大受眾眼球,肆意傳播虛假新聞,如2014年4月8日香港某媒體報道的郭美美澳門欠2.6億賭債則為一則虛假新聞,短時間內形成爆炸式擴散,對中國紅十字會名譽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而社會群體中部分受眾則樂此不疲的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此外,還有部分個人、公司為了提高自身知名度也進行虛假新聞的炒作,如2014年10月23日刊登在某報上的《95后女子“用身體換全國游”每到一地征臨時男友》實則為某軟件公司利用色情進行新聞炒作,提升公司知名度。這種利用大眾媒體傳播虛假、負面消息,或者大眾媒體為博眼球進行的惡意傳播都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當今,大眾媒體依附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完善,而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日漸加快,虛假、負面新聞一旦形成快速傳播,則對文化的傳播和社會的穩定產生極大的威脅。。
(二)大眾媒體通過傳播容易形成強大輿論導向,也易造成言論極端化。傳播學者James Stoner在1961年提出了群體極化理論,即在群體決策的過程中,原本已經存在的某種傾向性通過社會成員的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強,使得某種觀點朝著更加愛極端的方向偏移,導致背離了最佳的決策。當前大眾媒體形式多樣化,尤其是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人們的言論自由得到充分的保障,而大眾媒體具有極大的導向性作用,由此一旦某項言論形成一定的態勢則會朝著不理智的方向發展。以郭美美事件為例,自2011年6月郭美美自曝擁有別墅、瑪莎拉蒂、愛馬仕等奢侈品。后郭美美公開身份,為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而新浪微博上出現了與郭美美相互關注的“郭長江RC-”。隨后就有網友稱郭長江為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而郭美美是他的女兒。隨著關注者的不斷增加,引起了全民的慈善信任危機。即使紅十字會等機構先后發布聲明與郭美美無關也無法阻擋事態的發展。大眾媒體可以促進信息的快速傳播,同樣也會造成社會群體的不理智思想和行為,不利于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一)大眾媒體加強自律,媒體人堅持職業操守。不難發現目前大眾媒體造成的各種負面影響多是媒體或媒體人為博得人們的眼球“制造”或者“扭曲”的新聞事件。這是大眾媒體和媒體人缺乏自律,不尊重職業操守所導致。作為大眾媒體,社會信息的傳播者,首先要做到尊重事實,加強調查,深挖事實背后的隱秘原因,向受眾傳播最真實的消息,還原事件背后的真相,保持社會的優良之風,切不可為了得到受眾的關注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
(二)大眾媒體強化判斷與監督能力。受眾言論自由化加強,所提供的信息線索也層出不窮,大眾媒體作為言論的載體,理應肩負起監督作用,對聳人聽聞、色情暴力、虛假等信息進行有效判斷,防止此類信息的爆炸式傳播。在工作中,設立轉崗,一方面加強對信息的調查,另一方面接受群眾對不實、問題消息的舉報,最短事件內做出處理,維持大眾媒體良好的工作形象和公信力。
(三)國家強化對大眾媒體法律監管。國家要發揮宏觀監督作用,不斷完善對大眾媒體的法律監督。要隨著大眾媒體的不斷發展,對法律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完善。目前我國對大眾媒體和言論自由已經有了相關規定,并且針對互聯網信息傳播進行了新的補充,針對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也制訂了相關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大眾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存在的網絡謠言、不實報道等亂象。
總之,提升大眾媒體的正面影響力不僅需要媒體自身和國家的力量,更需要社會群體加強判斷和樹立正確的言論自由觀,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的信息和言論,自覺抵制消極、不健康、低級趣味的言論。通過各方面不斷的努力,大眾媒體的正面影響力也必定得到更大的發揮。
[1]張將星.大眾媒體對青少年道德價值觀影響調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1,04:105-110.
[2]陳莉娟.大眾媒體對人的社會化的影響[D].新疆大學,2009.
[3]劉達青.大眾媒體、同伴對大學生身體意象的影響研究[D].廈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