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可慧, 董林蔚, 胡鑫紅
(1.浙江財經大學公共事務管理處,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財務處,浙江 杭州 310012; 3.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財務處,浙江 杭州 310008)
?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重述對股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應可慧1, 董林蔚2, 胡鑫紅3
(1.浙江財經大學公共事務管理處,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財務處,浙江 杭州 310012; 3.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財務處,浙江 杭州 310008)
本文利用CCER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以深市A股市場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發布年報重述公告的上市公司為樣本,通過檢索和整理,篩選出202個最終樣本。將財務重述按發起人、重述信息性質不同分為兩大類進行實證分析,揭示了不同事件窗口的因果變化。研究結果表明,無論從整體還是從分類角度考察,財務重述對公司股價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強化市場監管,減少不必要的財務重述有利于證券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
上市公司;財務重述;公司股價;市場反應
財務重述,指上市公司根據相應的規范機制修正前期發布的財務報告,披露報告中存在的差錯及更正的行為。國外相關研究發現,財務重述帶來的后果是相當嚴重的,它可能引發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告質量的信任危機以及降低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信心,致使短期內股價下跌,公司市場價值大幅下滑,投資者利益受損。研究財務重述的市場反應,有利于投資者樹立投資信心,也對完善、規范證券市場起到積極的作用。
美國會計總署(GAO)對1997年到2002年間的689家發布財務重述的公司進行分析,研究顯示這些公司在3個交易日內股價下跌10%,市值損失累計達1000億美元,財務重述公告會引起股票價格在短期內下降*GAO, Financial Statement Restatements: Trends, Market Impacts, Regulatory Responses, and Remaining Challenges[R].Report to the Chairman,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 U.S. Senate, 2002.。Palmrose, Richardson and Scholz[1]發現上市公司在公布財務重述的兩天里,平均產生了-9%的累積超額報酬率; Akhighe, Kudla和Madura[2]證實了收入相關性重述和成本相關性重述對超額收益率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或者外部獨立審計指證存在會計違規的公司,其股價以及市場價值將會受到更為顯著的影響。他們還引入財務重述公司的自身特征作為控制變量,得出結論:更正數額與公司原有收益之比越大,則公司股票價值所受影響越大;當財務重述公司在之前有較好的股票業績時,其累計超額收益率所受影響較大。LauraFrieder, Devin Shanthikumar(2007)通過觀察證實了在短期內財務重述公告對股票價格的消極影響。但從長期觀察,異常回報率卻又呈現出正的反映,他們認為這主要是投資者對財務重述的發布最初反映過度導致的,綜合來看異常回報率是一個先下降再上升的過程。
Palmrose and Scholz[3]研究發現,在 2天的事件窗內,市場對重述公告的反應在經濟意義及統計意義上均顯著為負。同時,他們還發現財務重述與集體訴訟之間的聯系,關于核心盈余、財務舞弊,以及涉及會計科目較多的財務重述更可能導致集體訴訟,并且財務重述金額越大,企業規模越大,最近進行了首次公開發行,前期銷售收入增長越大,重述引起的市場反應越大,就越可能招致集體訴訟。Lev, Ryan and Wu[4]發現導致消除或縮短盈利增長模式的財務重述相對其他重述類型更可能招致訴訟。Desai, Hogan and Wilkins[5]發現財務重述導致管理層變更,顯示企業的經營者受到懲罰。
迄今,國內的研究成果大多涉及財務重述的動機、市場反應、審計師獨立性和公司治理機制等。雷敏等[6]對1999-2003年A股上市公司發布的補充更正公告進行分析,發現補充說明的事項涉及各方面,而且一半以上與利潤相關。他們認為,這反映了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不規范和隨意性,以及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財務補充更正公告粉飾財務信息的惡意行為。于鵬[7]以財務重述為研究視角,在考察控股程度與控股股東性質交叉作用的基礎上,研究股權結構的治理效率。研究結論表明,分散化的股權和國有股權對公司管理層的制約效果相對較差,從而使公司進行盈余操縱的可能性更高。魏志華等[8]通過檢驗發現,重述公告整體而言具有微弱的負面市場反應,但不同類型重述公告的市場反應各異,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在于重述是否影響公司股價的判斷。重述公告的市場價值相關性表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上市公司的財務重述行為以保護投資者利益顯得極為迫切。
深入研究財務重述的經濟后果,是監管部門和投資者始終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信息披露日益充分、及時、清晰,有利于我們辨識和統計數據,為實現準確檢驗財務重述經濟后果提供支持。有鑒于此,本文試圖就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重述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
本文的相關數據和資料均來自CCER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和中國證券信息網(www.cnlist.com)、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以深市A股市場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發布年報重述公告的上市公司為樣本選取范圍,通過“巨潮資訊網”手工檢索與整理,結合以下篩選程序:(1)剔除未對年報進行重述的公司。有些公告只是對上市公司半年報、季報進行重述,本文只針對年報重述進行研究。(2)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3)剔除ST、*ST的公司以及發布重述公告時已經退市或者進入三板市場交易的公司。(4)剔除在事件窗口期內發生了其他重大事件臨時公告或者發布了季報、半年報臨時公告的樣本,以避免其干擾本研究的準確性。(5)剔除一年中多次發布年報重述的上市公司。雖同一上市公司兩個年報重述公告之間時間間隔較長,兩者的相互影響微乎其微,但為了樣本搜集、測試的準確與順利,使樣本公司與年報重述一對一匹配,本文不考慮此種情形作為測試市場反應的樣本。(6)剔除信息不全的公司。如在估計窗口或事件窗口中剛上市的公司,以及因為若干原因未能提供重述公告日前250天至公告后第5天所需信息的公司,以保證樣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最終獲得202個樣本。
(一)描述性分析
我們根據最新數據,對深市A股上市公司進行年報財務重述引起的股價波動情況進行實證分析。從行業情況看,202個樣本公司中,包含12類行業。其中,制造業所占比例超過一半(60.89%),為123家,無疑是發生財務重述的頻繁地帶;其次為房地產業,共計20家,近幾年相關政策法規多有嬗變、市場波動較大,占比9.9%;批發零售業與采礦業次之,所占比例依次為6.93%、4.95%。從歷年情況來看,2013年財務重述的公司數量最多,為81個;2011年次之,為64個;2012年最少*2012年ST、*ST的公司比較多,而這些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也多為發布年報重述的公司,故這一年的樣本量大幅度下降。,為57個。同時,我們發現,上市公司發布財務重述公告和修訂后的歷史財務報告具有時間段選擇的規律性,主要集中于3、4、5、6四個月份,依次分別為17、49、63、41家,占樣本總數的84.15%,其他月份共32家,占15.85%。可見,上市公司在臨近下一年度財務報告披露*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某年年報集中在3、4月份發布。時才發布臨時公告的情形較多。
以財務重述信息的性質及其重述發起人的不同,我們對財務重述公司進行分類,見表1。

表1 財務重述公告信息定性的描述性統計
根據發起人的不同,財務重述可分為被動型和自愿型兩類。大部分公司更愿意主動進行財務重述,比例約為66.34%;而被動型重述公司占樣本總量的33.66%,一部分是由于證券交易所、證監會審核后強制其進行重述;也不乏因外部審計師審計或者迫于社會媒介壓力,公司對其錯誤或遺漏進行追溯重述。
根據重述信息的性質,可分為利好信息型、不利信息型和其他信息型。在202個樣本公司中,利好信息、不利信息、其他信息型重述在樣本總量中所占比例依次為8.42%、22.77%、68.81%。其他信息型重述中屬于中性信息型的占絕大部分,為61.15%,不確定性信息型為38.85%。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在年報編制初期都不會遺漏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不違規的情況下會有隱藏不利于自身內容的動機,致使后期利好信息型重述少,而不利型重述相對較多。筆者在樣本篩選統計中發現,目前上市公司財務重述多為對年報中相關信息的補充披露以及對其重要事項的解釋分析與說明。從某種意義上說,為了使得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可信,不少公司更愿意通過重述中性信息,樹立良好形象,獲取市場正效應或者減弱負效應。緣此,中性信息型重述數量最多。
在樣本統計中還發現,利好信息型多為自愿型財務重述,僅有的17個利好消息型重述中只有2個是被動型財務重述;自愿型財務重述以中性信息為主,達到樣本總數的35.64%;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上市公司更愿意主動更正披露對公司有利或者無關緊要的前期差錯。被動型財務重述中不利信息型最多,為29個,說明上市公司所發布信息性質越是惡劣,則越是不愿意(或者被迫)進行重述披露。同時,有17個樣本公司主動發布調減盈余、關聯交易等不利型重述公告,從中反映了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市場環境的日益規范,這是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自律行為的良好開端。
此外,通過對樣本中的公司規模(總資產的對數)、盈利水平(基本每股收益)、負債水平(資產負債率)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其在規模方面沒有明顯的集中度,使得實證具有普遍代表性;較多的盈余公司重述現象說明公司在利用重述瞞報利潤、舞弊以及操縱盈余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可能性與發生機率,進而印證財務重述發生機理的現實性;從財務管理角度看,目前樣本公司一旦出現資金不足很容易陷入困境,為能獲得較寬松的融資渠道,籌集足夠的資金,便會在主觀上產生通過財務重述粉飾財務報告以及進行盈余操縱的動機直至付諸實施。
(二)研究設計
本文主要檢驗財務重述對重述日前后股價波動的影響情況,故采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進行實證研究。
1.確定事件日:以財務重述的公布日為準,對同一內容重述多次發布,則以較早期為事件發生日;當公告日為非交易日,則將公告日后的第一個交易日視作時點T(0)。
2.選擇事件窗口:選取T(-5,5)作為事件窗口進行考察。
3.選擇估計期:即事件發生前的一段時間,以此估計正常情形下(未發生該事件)股票的收益率。本文選取t(-250,-6)共245個交易日作為估計期。
4.選擇正常收益率模型,估測超額報酬率以及累計超額報酬率。股票正常收益率:Rit=αi+βiRmt+εi,其中Rit表示i公司第t期的日報酬,這里的日個股報酬率是考慮了現金分紅、送股、配股等因素后的收益率:Rmt表示估計期內第t期的市場加權指數股票報酬率;αi表示回歸截距項,εi表示回歸殘差項,βi表示回歸斜率。

5.對上市公司財務重述前后5日的累計超額報酬率CAR進行分組T檢驗。當兩組數據T檢驗顯著時,說明財務重述日后的CAR與重述日之前相較發生了顯著變化,公司財務重述對股份產生了顯著影響,當兩組數據T檢驗不顯著時,則說明財務重述對公司股價未產生顯著影響。
(三)研究假設
財務重述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歸根結底在于投資者是否能夠準確判斷重述信息的性質并據此作出相應決策。當重述涉及利好信息時,投資者將購進股票,從而在公告日前后幾天使得股價明顯上漲;反之,當重述涉及對公司造成不利影響的信息時,投資者將拋售股票,從而在短期內使得股價下降。其表現為超常收益率為正數或者為負數。而當重述涉及其他信息的無影響型時,不影響公司市場股票價值。由此可見,理論上存在以下四種假設:
假設1:財務重述為利好信息型*其根據重述消息性質:利好消息是指重述公告整體而言提升了公司股票市值, 或傳遞了公司未來具有樂觀發展前景的利好消息,如增加了收益、減少了損失、規避了風險、獲得了發展機遇等;不利消息則與好消息相反;中性消息是指重述公告的內容幾乎不會對投資者決策造成影響的情況;不確定型消息是指重述公告的消息性質無法判斷, 或者利好與利空消息同時存在的情形。時,累計超額報酬率上漲,市場作出正向反應。
假設2:財務重述為不利信息型時,累計超額報酬率下跌,市場作出負向反應。
假設3:財務重述為其他信息型中的中性信息型時,對股票市場不產生顯著影響。
假設4:財務重述為其他信息型中的不確定性信息型時,對股票市場不產生顯著影響。
在短期窗口中,自愿型財務重述的公司一方面可以減少投資者的不確定性,引起股票市場正面的影響,但同時也會增加投資者的噪音,使股價下跌。顯然此種類型可能出現兩個方向的效應。
被動型財務重述的公司因監管部門要求強制進行重述,往往涉及極其惡劣的不良信息,如因會計舞弊、重大會計差錯、會計丑聞等重大問題而被財政部、中國證監會或地方監管部門發現,此類型重述所含信息性質惡劣,將引起股票市場劇烈波動。這就引出了以下假設:
假設5:自愿型財務重述在短期內會引起累計超額報酬率波動,但方向不確定。
假設6:被動性財務重述短期內都會引起累計超額報酬率顯著下跌。
取款人身份證復印件上的名字明白無誤是宋月芝,照片黑乎乎的看不清楚,老福很難確認那是不是他見過的小宋。他把這兩張紙裝進塑料袋交給高超,叫他去做指紋鑒定,然后三個人離開銀行,直奔羅家。
財務重述按發起人、重述信息性質不同分為兩類。本文將第一種分類方式定義為type1,自愿型財務重述情況下,type1取值為1,被動型財務重述情況下,type1取值為0;將第二種分類方式定義為type2,type2取1表示利好信息型重述,type2取2則表示不利信息型重述,type2取3時表示中性信息型重述,type4取4時表示不確定性信息型重述。
(一)自愿型財務重述和被動型財務重述的市場反應
就整體而言,不論是自愿型重述還是被動型重述,在T(-5,5)事件窗口期,對上市公司股價均有影響。具體來看,被動型重述確實會帶來股價的波動反應僅在T(-1,1)窗口呈現顯著的下降趨勢,整體趨勢不明顯。故假設6未能在2011年得到完全驗證。而自愿型財務重述下CAR波動延伸,T值檢驗顯著,故假設5在2011年得到驗證。

圖1 2011-2013年財務重述的市場反應(按發起人分類)
2012年,在事件窗口T(-5,5)期間,當公司主動發布重述時,CAR呈持續顯著上升趨勢,經T值(4.21)檢驗,其在1%的水平上顯著。當公司被動發布重述時,CAR持續顯著下降,且經T值檢驗在1%的水平上顯著。故假設6得到證實。
2013年,自愿型財務重述下,CAR在發布前后5日呈持續波動下降趨勢,但未能通過T值檢驗。在被動型財務重述下,CAR波動變化,尤其是在T(0,3)期間顯著下降,說明被動型重述下市場在較短期呈現負反應。經T值(-4.52)檢驗,其在1%的水平上顯著。故假設6在2013年得到實現。

表2 事件窗口期CAR變動情況(按發起人分類)
(二)財務重述信息性質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1.2011年財務重述信息性質對公司股票市場的影響

圖2 2011年財務重述對CAR的波動影響(按消息性質分類)
如圖2,2011年利好信息型財務重述下的CAR事件窗口期在發布前整體呈現微弱的下跌趨勢,發布后持續上升,尤其是在重述信息發布后的第一天,CAR值顯著快速上漲,市場反應強烈,T值檢驗在1%的水平上顯著。故假設1得到證實。
對于不利消息型財務重述,在整個T(-5,5)期間顯著下跌,尤其是重述消息發布的第一天CAR下降幅度最大,經顯著性(T值為-4.31)檢驗,在1%的水平上顯著。故假設2得到證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在T(-5,0)期間,CAR顯著持續下跌,說明重述發布前公司已呈現某種跡象,為市場信息使用者所發現,或者消息外漏。后者應引起公司高管、監管部門與投資者的高度重視。
2.2012年財務重述信息性質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圖3 2012年財務重述對CAR的波動影響(按消息性質分類)
如圖3,2012年利好信息型重述發布后,CAR逐步平緩上升。且T值為3.3634,在1%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利好信息型重述對股價有正面效應。故假設1在該年得到驗證。
財務重述為不利消息型時,T(-5,0)期間股價逐步上升,但在發布消息后,隨即出現迅速大幅下跌,且經過T值檢驗顯著。因此,假設2在此處得到驗證。

圖4 2013年財務重述對CAR的波動影響(按消息性質分類)
當發布中性信息型重述時,CAR在(-2,5)期間大幅度持續上升,T值檢驗不顯著,假設3未能在2012年得到實現。不確定消息型重述可引起股價的波動變動,在T(-5,2)期間CAR顯著向下,之后上升,最終呈現上升趨勢。T值檢驗在1%的水平上顯著,因此,市場對不確定型重述具有顯著的反應,假設4未能得到驗證。
3.2013年財務重述信息性質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觀察圖4,當公司發布利好信息重述時,CAR在整個事件窗口期持續上漲,在T(-3,5)期間表現尤為明顯。T值為5.78,在1%的水平上顯著。假設1在此得到證實。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發布重述前,股價就持續較大幅度上漲,一方面說明上市公司經營環境良好、前景寬闊;另一方面,有可能存在內部泄密、消息外漏,需加強內控監管。
當公司發布不利信息的重述公告時,在發布前,公司CAR呈微弱的波動下跌趨勢,在發布后的T(0,5)期間股價快速大跌,說明2013年市場對不利消息型重述負面反應強烈。T值為-5.35,在1%的水平上顯著。假設2在此得到檢驗。
綜觀2011-2013年樣本實證檢驗,中性信息型重述在2011年、2013年樣本實證檢驗中的股票市場反應不顯著,假設3僅在2012年能得到實證支持;不確定性信息重述在2011、2012年樣本實證檢驗中呈現正面的市場反應,但在2013年實證檢驗不顯著。因此假設3、假設4在本文實證中未能得到實證支持。

表3 2013年各分類(按性質)情形下CAR顯著性檢驗
綜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首先,財務重述總體會引起公司股價波動。從財務重述發布前后5天內各重述公司股價的整體表現分析,既有顯著的正面反應,也有顯著的負面影響。結合T值檢驗可以確定,財務重述報告發布日前后短期事件窗內,股票市場會受到顯著影響。其次,重述性質不同的情形下,利好信息型重述有利于提升公司股價;不利信息型重述會降低公司股票市場價值;中性信息型重述、不確定信息型重述則有可能引起公司股價變動,需要今后進一步實證數據驗證。通過針對利好、不利、中性與不確定性四類不同性質的信息進行重述的股票市場反應進行檢驗,不難發現,重述發布的信息如能提高盈余、獲得發展機遇、市場前景良好時,投資者愿意買入股票推高股價,以期形成正的超常收益;而當發布涉及增加損失費用、違規擔保等重述信息時,則會引起負的超額收益,公司市場股票價值受損。再次,發起人不同的情形下,自愿型重述影響公司股價(方向不確定),被動型重述總體上看將會導致公司股價下跌。針對不同發起人引起的財務重述對該公司累計超額報酬率的相關性分析,可以得出證券市場能夠對發起人進行一定程度的行為認定。被動型財務重述可以顯著引起累計超額報酬率在短期內下跌,對公司股價起到負面影響;而自愿型財務重述均引起CAR值的波動,對公司股價會起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毋庸置疑,財務重述對公司股價的影響是直截了當的、廣泛深刻的。因此,只有著力完善相應的監管制度,才能有效約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1.加強財務重述披露的及時性和持續性。財務重述信息的滯后性加劇了信息不對稱。對于財務重述信息的披露,大部分上市公司要么未能及時發布甚至不發布相關差錯更正的臨時公告,要么是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含糊不清地表述。建議通過調研制定統一的臨時公告(規范的格式和應有的內容),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及時發布重述前的臨時公告,并追蹤其是否真正對存在會計差錯的財務報告進行了重述。
2.加大盈余管理實施成本的監管。為了防止投資者利益受到盈余管理行為的侵害,應從健全立法、民事賠償制度等全方位的投資者保護體系出發,加大處罰力度。可通過加大執法力度去增加企業盈余管理的成本。比如:改變對上市公司的處罰模式,當上市公司發生盈余管理行為而損害投資者利益時,監管部門有權直接追究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同時,縮小盈余管理實施的準則空間,增大實施成本[9]。
3.加強信息披露的監管。我國目前的企業會計準則雖然統一了財務報告的格式和披露要求[10],在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及其應用指南中,每一項確認計量準則都規定了應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披露的會計信息。除了規定應予以披露的最低限度內容外,對于現實中易于被實施盈余管理的經濟活動應進行更為詳盡的披露。例如,對上市公司信用政策變化、資產重組、置換、并購、非貨幣性交易、長期投資、關聯交易、可預見較大風險或不能施以風險評估和預測的重大行為,應就這些內容的真實性、合理性予以充分披露,包括經濟活動的具體內容;金額大小確定的具體方法,計算過程、對公司現金流量的影響,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及確定方法,公允價值的確認方法和金融工具的風險性等。
[1] Palmrose,Z.,V. Richardson,S. Scholz. Determinants of market reactions to restatement announcemen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Vol. 37,2004:59-89.
[2] Akhigbe,A.,Kudla,R.J.& Madura,J. Why are some corporate earnings restatement more damaging[J].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2005,15(5).
[3] Palmrose,Z.,and S. Scholz,The circumstances and legal consequences of non-GAAP reporting:Evidence from restatemen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Vol. 21,2004:139-180.
[4] Lev,B.,S. Ryan,and M. Wu,Rewriting Earnings History[J/OL].Available at SSRN:http://ssrn.com/abstract=878690,2007.
[5] Desai,H.,C. Hogan,and M. Wilkins.The reputational penalty for aggressive accounting:Earnings restatements and management turnover[J].The Accounting Review,Vol. 81,2006:83-112.
[6] 雷敏,吳文峰,吳沖鋒,芮萌.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補充更正問題研究[J].上海管理科學,2006,(4):38-43.
[7] 于鵬.股權結構與財務重述:來自上市公司的證據[J].經濟研究,2007,(9):143.
[8] 魏志華,李長青,王毅輝.中國上市公司年報重述公告效應研究[J].會計研究,2009,(8):31-39.
[9] 陳小悅,肖星,過曉艷.配股權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J].經濟研究,2000,(1):30-36.
[10] 周洋.市場反應、價值相關性及影響因素[D].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責任編輯: 文 菲)
A pragmatic analysis into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statement concerning China’s listed corporations on stock prices
YING Ke-hui1, DONG Lin-wei2, HU Xin-hong3
(1.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Offic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Finance Department, Zhejiang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 3. Finance Department, Red Cross Hospital, Hangzhou 310008, China)
This paper selects from CCE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search database 202 annual reports of restatement announcements issued by the listed corporations in Shenzhen’s a-share market from Jan.1, 2010 to Dec.31, 2013. These samples are then put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initiators and the nature of the restatement informa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discloses the causal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event window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wo categories of their initiators and restatem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anacial retstaments have widespread and profound influences on corporate stock prices whether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or from the classifying perspective. Strengthening market supervision and reducing unnecessary financial restatements will definitely be beneficial to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listed corporations; financial restatements; stock prices; market reaction
2014-09-17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資助項目(13NDJC056YB)
應可慧(1972-),女,浙江舟山人,浙江財經大學公共事務管理處高級會計師;董林蔚(1985-),女,浙江海鹽人,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財務處會計師;胡鑫紅(1986-),女,浙江臨安人,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財務處會計師。
F234.4
A
1004-4892(2015)03-00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