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欣浪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和對健康的日益關注,現代農業技術不可或缺。品種篩選、覆膜滴灌、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等逐漸被引進現代農業發展中,各色農業園區也化身為現代技術角逐的“競技場”。
現代高端科技的應用,迅速改變著傳統果蔬市場,“每項技術應用后的數據及標準,都與農民增收息息相關”,剛剛完成“蔬菜節水高效安全生產模式與產業化示范”重大課題的寧夏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建設強調。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李建設就在西北農大開始了與蔬菜知識相關的專業學習,之后轉入寧夏大學、日本千葉等多地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實踐。2003年,他在寧夏大學農學院執鞭從教,多年來在果蔬產業的發展上不遺余力,成績斐然。
2000年伊始,他就開始主持一系列興農項目,其中“蔬菜防蟲網覆蓋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興農項目引發廣泛關注。
眾所周知,果蔬因其自身特性易招蟲害,傳統處理辦法是加大農藥施用量。近年來,人們逐漸發現,農藥能夠解決蟲害問題的同時,極其容易滯留蔬菜表層抑或果內,很難被清洗干凈,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天然綠色果蔬產業的發展直接關系著人類食品安全,亟需科技的支撐。迄今為止,李建設帶領團隊已經研發了土壤氧化還原消毒技術,茄果類、瓜類套袋栽培技術,硫磺發生器防病蟲技術,蔬菜防蟲網覆蓋栽培技術,酵素菌肥、生物有機肥施用技術等,為綠色食品蔬菜的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同時,確定適宜寧夏地區日光溫室主要綠色食品蔬菜技術規程,以保證現代果蔬技術能夠精確地應用到實際生產當中。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李建設看來,一邊抓科技興農項目,研發技術支撐體系,一邊深入基層做好科技推廣,讓農民掌握技術,應用于實踐同樣不可忽視。這就如天平兩端,缺一不可。
農民技術員作為當前農技推廣的一支重要力量,讓他們熟練掌握高新技術的理論與應用,將會全面帶動區域果蔬農業的發展。多年來,李建設采取以點帶面、多點示范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在田間地頭為農民兄弟當起了手把手的教導員。
他參與“百萬農民培訓工程”,帶領團隊制作了“設施蔬菜生理障礙與防治”“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新技術”“當前蔬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西(甜)瓜優質豐產栽培技術”“設施蔬菜營養與施肥”等多媒體課件;接收下級農技推廣單位派頭學員,親自授課、指導研究、田間調研;與寧夏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辦班,親自編寫培訓教材,集中講授蔬菜栽培的理論知識,現場示范講解蔬菜的農事操作,大力普及科技農業知識,提高農民科技意識。
多年耕耘,終有收獲。在李建設團隊的指導下,寧夏地區從事果蔬產業發展的農民普遍樹立了科技助農的觀念,其中持有農業部頒發的國家蔬菜園藝技工證書的幾十位農民及優秀研修人員組成了科技推廣的中間力量,一支現代農業先行隊伍悄然誕生。
因傳統種植模式的局限性,我國果蔬產業無論是從前端生產還是后序配送方面均無法與先進國家相提并論。隨著一系列現代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農民科技意識的增強,國內果蔬產業這種從前期育苗育種,后期采摘配送的方式,必定會迎來一場徹底變革。新的種植模式必會誕生,也勢必會影響整個農業格局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