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車文斌
產專訪業四川生省德態昌縣“委書鳳記凰王順城云”
本刊記者 車文斌
80年前的紅五月,紅軍主力過德昌,七晝夜,播下紅軍精神。如今,紅軍長征精神在德昌繼續發揚,不怕艱難險阻,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與群眾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社會經濟取得巨大的飛躍,新德昌在攀西崛起。
行走德昌,清麗的陽光、和煦的春風與宜人的景致是第一印象。感受到空氣的清新,空氣中的負氧離子似乎也格外活躍,前來此處采訪的《當代縣域經濟》記者不由輕喚:真是一個宜居養老的好地方。
德昌,西昌市的后花園,美麗的“鳳凰城”。雖然鳳凰已遠去,但留下的靈秀之氣似乎并未消減半分。作為國家級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重要節點,涼山州西昌、德昌和冕寧同城化戰略重要城市和安寧河谷經濟帶的核心區域,這只鳳凰又在起飛。
“將抓發展、促跨越作為涼山一切工作的主線”,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提出,要始終保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定力,那么,德昌縣又將如何專注發展、轉型發展?
既“加快趕”又“抓緊轉”,著力資源轉化、項目驅動、產業提升、開放合作、基礎改善,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德昌縣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帶著這些問題,近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專訪了四川省德昌縣委書記王順云。

傳承至今的傈僳族手工織布技藝

全省首個風力發電場在德昌建成

采摘桑椹的傈僳族少女

正在發展壯大的德昌花卉產業
記者: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的縣域經濟發展大會上提出,發展縣域經濟要因地制宜、特色發展。那么,德昌縣要保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和條件?
王順云:德昌特色資源富集,是國家級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重要組成區域之一,境內有礦點礦化點近200個,礦種47種,經地質部門勘查確認的礦點21個,礦種12種,特別是稀土,已探明可開發的氧化物儲量72萬噸;擁有可供開發的水電資源約40萬千瓦;縣域內的麻栗鎮、阿月鄉等地還可建20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場,全省首個裝機1.6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場已在德昌建成投產。
同時,德昌縣有著獨特的自然優勢,發展生態農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中國果桑之鄉”,有10萬畝蔬菜,12萬畝烤煙,4萬擔桑繭、2萬噸椹果,30萬畝林果,4萬噸肉類和1000畝花卉等。
稀土、風電、特色農產品企業落戶德昌提供了就近、優質的原料保障。今年4月,德昌縣成功舉辦第八屆櫻桃節、第七屆桑椹節,這是德昌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結果,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游客來德昌,促進農戶增收。在4月22日—24日的“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主題活動中,德昌縣成功簽約2個項目,簽約金額5.3億元,將進一步促進以農業為基礎的綠色工業的發展。
記者: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是四川省的三大發展戰略之一。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方面,德昌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順云:經過多年的發展,德昌國家級工業園區正在形成。德昌工業園區分為“一園三區”(德昌縣工業園;銀廠釩鈦稀土、高端裝備制造集中區,三棵樹現代物流、特色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永郎新材料、現代物流集中區),2014年,園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志能稀土、久源釩鈦擴能技改、鋅鴻環保、云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項目建成投產,盛和資源大陸槽多金屬礦綜合利用等項目開建,完成工業投資20.7億元,工業技改投資10.2億元。同時,兩大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德昌桑椹”和“建昌板鴨”進入評審公示。
2015年,德昌工業將進一步推進產業轉型,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0億元,增長7%以上。
記者:一季度,四川全省經濟同比增長7.4%,經濟下行壓力猶存,穩增長處于關鍵時刻。同時,四川省委提出,各地要全面把握今年重大工作部署,圍繞“十個抓緊抓實”抓工作落實。
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德昌縣將如何發力,以達到穩增長的目標?
王順云:德昌縣將從四個方面推進全面的重大項目建設。
首先要突出項目規劃。堅持儲備一批、啟動一批、完成一批,全力做好項目建議、規劃、論證、申報、立項等前期工作,梳理確定工業、水利、交通、市政基礎等方面重點項目64個,力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億元。
其次,我們要強化招商引資。借力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充分利用“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省級招商平臺,緊緊圍繞水電風電新能源、稀土釩鈦新材料、機械裝備制造新產業等優勢資源、優勢產業,招大引強,確保今年新簽約項目引資25億元以上。
第三,強化責任落實。嚴格落實一個項目1名督導縣領導、1名責任縣領導、1個責任部門聯系的“三帶一”制度,構建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責任部門具體抓的工作機制,加強要素保障,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
第四,強化督查督辦。由縣四大班子一把手組成4個項目督導組,對重點建設項目進行月督查、季通報,其中26個重點跟蹤督辦項目實行“順排工期、倒查責任,每周跟蹤、半月通報”,目前27個續建項目、5個新開工項目進展順利。
記者:在“抓緊轉”中“加快趕”,是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求各地向改革創新要動力、要活力,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同時,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也提出,既“加快趕”又“抓緊轉”,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那么,德昌縣將采取哪些措施,以實現在“抓緊轉”中“加快趕”呢?
王順云:德昌縣要實現穩增長、快發展,還是必須緊緊依靠投資拉動,著力構建項目持續推進,資金持續注入的項目建設新格局。要加快推進風電四五期、鐵爐山地風電、風電葉片加工、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要積極爭取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鈦鐵分離生產線等大項目落地建設。
同時,要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調結構關鍵是調思路,要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投資回報率、資源配置效率為方向,抓好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改造。
工業方面,要加快突破。以工業園區建設為核心,積極申報創建省級成長型特色園區和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著力破解土地、環保、電力、供水等瓶頸,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園區承載力,建設“工業德昌”。大力推進盛和資源綜合利用、元坤綠色果業基地、五氧化二釩生產線、志能稀土下游深加工、煙草原料廢棄物綜合利用、工業硅企業升級技改等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等。
農業方面,推進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林權流轉,穩定煙葉生產,發展蠶果桑、核桃、板栗、桑椹等6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申報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1個。同時,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規范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強“大涼山·德昌”農產品品牌建設,新增農村專合組織8個,注冊家庭農場50戶,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三產發展方面,抓好旅游標準化建設,推動旅游上檔升級。省委、省政府正加快發展攀西陽光風情旅游,州委、州政府也正加快建設西部最佳陽光休閑康養度假旅游目的地,創建“中國陽光康養試驗區”。我們要抓住機遇,統籌抓好旅游線路規劃、旅游產品開發、旅游服務升級等工作,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加快推進螺髻山景區開發,發展鄉村旅游和康養度假游,力爭旅游收入增長54%。
教育方面,一是抓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資金 1.545億元,對全縣21所中小學校進行改建、擴建、搬遷和新建,讓學校分布更合理,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二是抓民辦名校落戶德昌。采取政府出土地、政策,企業出資金,名校負責教學管理的“1+1+1”模式,建成了攀西綿陽南山國際學校,小升初、初升高報考錄取比例分別達到7:1和10:1。德昌籍1200名小學生不僅共免交2160萬元的擇校費,還保證了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省一流的優質教育。
記者:今年是德昌縣的“基礎設施提升年”,德昌縣將從哪幾個方面著力提升全縣的基礎設施水平呢?
王順云:首先要提升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堅持打通外出口,暢通內循環,以交通提速帶動開放提速、發展提速,加快推進108國道改造,德鹽路升級改造,德雅路改建,西小路、茨大路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服務好成昆鐵路復線建設,完善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加快農村道路硬化。
其次要提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實現現代農業提升,務必堅持基礎先行,要加快推進和平水庫、城區安寧河堤防、中央財政小農水重點縣等大項目建設,完成小高等3個鄉鎮17個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灌面1萬畝,實施土地整理1萬畝。
另外,還要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建好安寧河閘壩景觀帶,加強城區道路建設、供水供電及污水管改造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
記者:涼山州委、州政府提出了西昌、德昌和冕寧同城化發展戰略,德昌作為其中一極,將如何在三市縣同城化中抓住發展新機遇?
王順云: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戰略選擇,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也是省委提出的“十個抓緊抓實”重要內容之一。
德昌縣要圍繞“同城化”發展戰略布局,依托西昌首位城市帶動,差異化錯位互補發展,堅持城化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扎實推進城鎮建設。
加大城區存量土地開發力度,突出縣城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加快推進濱河新區、德鐵舊址開發、河東片區開發、安順社區及下翔街改造開發等城市重點項目建設。
推進德州城、麻栗鎮全國重點鎮建設,啟動王所、巴洞、寬裕撤鄉建鎮工作,建設幸福美麗新區56個,確保城鎮化率達到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