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群
政府救市:具體措施﹑成本收益權衡與國際借鑒
◎王逸群
2015年中國股市風起云涌,從春節后,A股快牛、瘋牛橫空出世,上證指數一度摸高5000點;然而,自六月下旬起,急轉直下,三周來股市蒸發市值約21萬億。中國政府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可謂是不惜成本,力挺股市。本文正是針對政府救市這個熱點問題展開探討,試圖系統梳理政府救市的邏輯。
宏觀經濟層面。
降息降準。通過降息﹑降低法定準備金率,中央銀行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對實體經濟和股市都起到了刺激作用。有更多的可用資金涌入股市,自然可以拉動大盤上漲。
財政刺激計劃。這一般發生在宏觀經濟發生衰退或危機之后,通過政府有計劃的財政刺激,對實體經濟進行全面干預。經濟危機中的股市通常也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在財政計劃的擴張下,股市會隨著經濟好轉而起飛。
針對性具體措施。
直接出手護盤。匯金公司﹑證金公司以自有資金,大單買入股票﹑基金等,直接出手護盤。這是政府最直接的托市措施,因為需要直接動用資金,其成本也最大。
間接引導長期資金入市。通過引導其他巨額﹑長期的資金入市,可以提振股價,提高投資者信心。例如,引導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進入股市。
打擊做空。股價下跌的原因在于賣出量大于買入量,對違法﹑違反規定的﹑異常的做空行為進行限制,減少賣出量,可以有效抑制股市下跌。
降低股票交易費用。股票交易需要費用,包括印花稅﹑結算費用﹑過戶費﹑傭金等等,這些費用費率的降低,會直接降低投資者交易的成本,提高投資者交易的積極性。
出臺券商利好政策。證券公司是投資者在股市進行交易的經紀人。當有券商利好的消息出臺時,證券公司會更有積極性服務投資者,有更多自有資金參與股票自營等業務,券商股自身股價通常也會上漲,這對股票市場都是積極的信號。
對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采取行政性措施。例如,7月2日晚間,根據證券和期貨交易所市場監察異動報告,證監會決定組織稽查執法力量對涉嫌市場操縱的違法違規線索進行專項核查。
權威消息源“發聲”。重大新聞和消息會對某支股票﹑某概念股﹑某板塊股的股價造成影響。因此,在股災期間,證監會﹑基金業協會﹑證券業協會等監管機構會及時澄清重大消息的真偽性,防止謠言惑眾。
上市公司回購﹑資本市場大佬力挺等。股市崩盤后,眾多上市公司會展開“自救”措施,通過增持﹑回購等方式穩定股價,雖然屬于公司個體行為,但證監會等機構應適時通告上市公司,鼓勵穩定股價的行為。
救市成本
財政成本。政府救市最直接﹑最主要的舉措,都伴隨著直接的財政成本和資金成本。據路透社報道,中國總共籌劃了5萬億人民幣的資金來制止市場的恐慌性拋售,成本十分巨大,對我國的財政赤字也造成壓力。
救市政策的兩面性。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往往要在各種經濟變量之間權衡,很少存在完全無害的政策設計。因此,許多宏觀經歷政策,表面上看似沒有直接的成本,實際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著負面的影響。例如,在經濟下行,政府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的背景下,銀行和金融體系極易產生壞賬。這不僅影響銀行的利潤,更會加重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道德風險。對于股市而言,如果投資者預期到,存在某個點位是政府干預的“警戒線”,那么投資者會更多地選擇觀望而不是拋售,投資者原本根據自身損益作出的決策就可能被扭曲。
扭曲市場信號。在人為導致的股市供求關系下,投資者無法根據其自身的知識及信息來對所要購買或賣出的股票進行風險及收益評估,只能猜測政府當前股市政策之走向及國家隊出手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股票的價格反映的并不是投資者的真實對價,投資者信心變得更加難以捉摸,市場走向也讓人越來越看不透。
通貨膨脹成本。通過向金融體系提高貨幣的供應量,在短期可以緩解流動性枯竭的問題,但過量貨幣則埋下了未來通貨膨脹的隱患。通貨膨脹使得社會財富面臨貶值。
救市收益
對于政府救市所帶來的收益,不能直接進行衡量,而應換一個角度來理解,即避免了股市暴跌帶來的壞處,就是政府救市的收益。
財富效應。股市暴跌時,大部分個股的股價都會大幅度的下降。這對于有持倉的投資者而言,都是直接的資產損失,個人的財富會急劇萎縮。因為財富效應,個人用于消費的支出會減少,使處于下行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金融體系的風險。股票作為一種資產形式,是一種重要的抵押物,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可以通過股票質押的形式從銀行或券商進行融資。當股市暴跌時,大量股票的股價在短時間內急劇縮水,許多筆股權質押逼近平倉線,這對于眾多依靠股票進行融資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一旦出現部分崩盤,則很可能波及到整個金融體系,觸發系統性風險。
充分考慮股災背景。股市的暴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暴跌前的經濟﹑金融大環境是什么情況,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政府救市應把握好時效性原則。政府救市并不是唯快不破,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對股市下跌的原因十分清楚,目標很明確,那就應該果斷決策,把握好時機。
政府救市應講求方式。由于股市下跌往往與宏觀經濟﹑金融體系的其他問題和現象聯系在一起,在救市時,不能指望一劑藥方就奏效,而應該出擊“組合拳”,多管齊下。救市時,力爭把政府干預與市場自救結合起來,在穩定市場的前提下,逐步恢復市場功能。
(作者單位:西安市鐵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