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遼遠 陳昌挺 黃自發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9)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需要,科技社團協同社會治理的主體角色逐漸顯現。社會組織與政府、市場一起成為全面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發展載體,科技社團理所應當承擔起時代賦予的重托。
歐美國家科技社團經歷了17世紀、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中期三個階段的高速發展,已趨于成熟和穩定,加上其獨特的政治、經濟、法律、科技環境,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大批很有影響力的科技社團,它們是社會公共產品的重要提供者,與政府、社會和市場一起形成多元化的供給格局。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期,科技社團尚未充分發揮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1]、提供公共服務協同參與社會治理的作用,科技社團發展整體處于初級階段,自身內部管理機制尚不健全,自身能力亟待提高。
政社分開,獨立自主發展的目標是明確的,這是科技社團承接政府轉移職能,開展社會公共服務,能擔責,能問責,能更好地協同社會治理的前提。一是科技社團法律地位不明確,獨立法人地位與社團發起人需向登記機關提交“業務主管單位批準文件”的規定相矛盾。二是科技社團發展的體制現狀主要是依附掛靠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而生存發展的,主要表現在部分官辦社團的人、基礎設施、固定資產均為掛靠單位派遣提供,名義上為獨立法人,擁有獨立財務賬戶,實際上是“二政府”。長期的“寄生”使科技社團失去了改革創新的勇氣,缺乏獨立發展的能力。改革發展的不確定性和未知性,給科技社團帶來心理上的“恐懼”短時間難以改變,大部分處于茫然、觀望、等待,體制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索性不足。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0號) 指出,“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科技社團的主要社會職能有學術交流、科學普及、中介服務、科技領域的認證、科技評價與鑒定、決策咨詢。科技社團的經濟收入來源應主要為會費收繳、項目經費、企業或社會捐贈、刊物出版所獲收入。但是目前由于科技社團職能弱化、服務能力薄弱,導致其凝聚力不強,個人會員會費繳納積極性不高,無能力承擔政府項目,不能吸引企業或社會捐贈,主要依靠掛靠單位或者行政部門的支持開展工作,部分基層科技社團名存實亡,缺乏獨立發展生命力,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有更大作為。
科技社團長期掛靠的發展機制短時間內難以解決,自身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秘書長、辦公人員專職,服務能力和手段有限,“空殼”運轉,人浮于事,成為領導干部、退休人員的返聘之地,根本無力獨自運轉。而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迫切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現實需要,以及快速推進政府職能轉移和公共服務項目購買等一系列政府改革的組合拳,如果科技社團的現狀不能快速改善,勢必會出現“缺位失靈”——“政府管不好、科技社團更管不好”的現象。
堅持“政社分開、獨立發展”的發展目標不動搖,這是科技社團改革的動力源泉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激發科技社團活力的關鍵所在。解決掛靠體制,推動科技社團改革在目前形勢下,仍然需要政府推動,因此政府應掀起一輪“科技社團體系建設”工程,加強政策與資金支持,實現辦公、經濟、管理上的真正獨立,打破“寄生關系和寄生利益”,這是獨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基礎。
科學的發展方式就是政府支持和主動作為。政府支持分為基礎支持和發展支持,基礎支持主要是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完成科技社團體制改革需要,發展支持主要是科技社團在完成體制改革的基礎上,為了可持續發展而進行的支持,包括政府轉移職能、項目,主要是鞏固社團改革成果,保證持續發展。主動作為主要指科技社團在完成體制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強化會員服務、科學普及等職能,增強凝聚力、公信力、號召力和生命力,更好地服務社會、科技工作者和政府,真正發揮科技社團協同社會治理,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
有影響力的平臺主要指“會員服務平臺”、“科普推廣平臺”、“科技創新平臺”,其本質是強化科技社團職能,也是科技社團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科技社團功能的重要體現。“會員服務平臺”主要是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包括“會員會籍管理、會員職業生涯規劃、會員繼續教育、建立會員晉升制度”,通過會員服務平臺,提升會員的學術水平和公認的社會地位,以此增強會員的榮譽感,提升社團的權威性,增強會員對社團的歸屬感。“科普推廣平臺”主要強調會員對社會的服務性,通過會員達到為整個社會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服務的目的,促進我國科技傳播和科學教育。“科技創新平臺”主要是搭建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制定標準和規范、提供決策咨詢,承接企業科研項目,服務企業科技創新。
科技社團發展終極的目標是實現“四個能力提升”。四個能力主要是自身能力、服務科技工作者能力、服務社會發展能力、服務政府的能力,這是新形勢下時代賦予科技社團的神圣使命,其中自身能力和服務科技工作者能力是科技社團的基礎能力,服務社會和政府是科技社團的發展能力。基礎能力是科技社團的職責所在,服務社會和政府是政府行政改革、建設小政府、大社會服務型政府的需要,兩者互相促進。
科技社團的發展之路漫漫而任重道遠,我們既要看到機遇,也要預判改革的壓力和阻力。在目前科技社團自身能力普遍不強、職能弱化、發展動力不足,難以肩負起時代賦予重任的情況下,政府應首先健全我國科技社團發展的法律法規,加大政府的財稅支持力度,完善社團考核的獎懲機制,推進政府職能轉移,擴大科技社團發展空間,幫助其走出發展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1]張國玲,田旭.歐美國家科技社團發展機制與借鑒[J].科技管理研究,2011(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