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純林+楊志學
[摘 要]近10年來,廣東省佛山市一直在開展“商會聯盟”的實踐,但目前鮮見理論分析。本文根據佛山的實踐,總結了“商會聯盟”概念,分析了商會聯盟的時代價值,同時針對佛山商會聯盟的發展問題提出了改善建議。
[關鍵詞] 佛山市 商會 商會聯盟
近10年來,廣東省佛山市一直在開展“商會聯盟”的實踐,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這一提法,發端于2007年,在當年舉辦佛山市順德區工商聯(總商會)召開十二屆二次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上,時任順德區政協副主席、區委統戰部部長朱衛華首次提出發展商會聯盟建設,走新型聯盟發展道路的觀點。數年過去,如今商會聯盟已推廣至佛山全市,成為整個佛山地區商會發展的重要方向。但長期以來,“商會聯盟”只出現在新聞當中,而鮮有相關理論分析及系統總結,本研究試圖對此進行梳理。
一、商會聯盟的概念探討
(一)何謂“聯盟”
在現有研究中,對聯盟的認識似乎有兩個獨立框架:一是國家間聯盟;二是其他組織或個人的聯盟,主要是企業的聯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的《現代漢語詞典》給聯盟下了兩個定義:一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為了共同行動而訂立盟約所結成的集團”;二是“個人、集體或階級的聯合”。本文所說的聯盟大約對應此解。
作為國家間的聯盟的“聯盟”,是指一種正式的國家間聯合行為,旨在維持成員國的安全、擴大成員國的權勢,針對特定的國家。但聯盟并不意味著在條約中明確所針對的特定國家以及明確軍事義務[1]。在當今世界,國家組成的各類聯盟很常見,比如歐盟(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阿盟(阿拉伯國家聯盟,League of Arab States)、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等。在英文中,國家的“聯盟”沒有完全的對應詞,學界常用聯盟(Alliance)、聯合(Association/ Coalition/ Alignment)、協約(Entente)、陣營(Pact)、集團(Bloc)等模糊詞語來描述國家間結盟關系[2]。
作為其他組織或個人聯盟的“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非國家組織(或個人)的聯合行為。以企業為例,聯盟是不同能力的企業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為了實現戰略目標,以股權或契約合作方式結成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松散型合作競爭組織[3]。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商會本身就是一個企業聯盟。
企業聯盟是一種介于企業組織和市場之間的組織結構,與企業組織相似的是,聯盟是規制內部成員間不完全契約的一個制度安排;與市場相似的是,聯盟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決策機制,在這一機制中,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擁有絕對的權威,協商是基本的準則[4]。由于聯盟對于企業具有戰略意義,因此又稱戰略聯盟或企業戰略聯盟[5]。而其他組織(如NGO)的聯盟,一般只是企業聯盟概念的橫向拓展,本質上與企業聯盟無太大差異。非國家領域的“聯盟”,對應的英文相對固定,為Alliance或league(常用于體育領域,如足球大聯盟的英文為Major ?League Soccer)。
(二)何謂“商會聯盟”
根據實踐,媒體上所指的“商會聯盟”大約有兩種①形式。
1.商會間的聯盟。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商會由于共同的利益,聯合起來形成的松散型組織。比如,順德民營企業投資商會、中小企業信用互助協會共同重組一個集擔保、貸款、投資于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廣東順豪擔保投資有限公司[6],為社會提供服務,就屬于這種類型,這也是對商會聯盟的直接理解,在其他很多地區,比如青島[7]等地的商會聯盟實踐亦屬此類。
2.單個商會內企業的聯盟。就是商會內的組織進行再組織,形成專門領域的聯盟。比如順德電陶爐標準聯盟,就是在順德區標準與編碼所、順德區家電商會的組織下,由順德家電商會的相關會員企業共同組成的。2014年10月9日,該聯盟發布了順德《電陶爐》聯盟標準,也是國內該行業首個聯盟標準[8]。
由此,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商會聯盟。廣義層面:商會聯盟包括了商會間聯盟、(單個)商會內企業的聯盟。在媒體上出現的“商會聯盟”大約就是這兩種類型。狹義層面:是指由(單個)商會內企業組成的聯盟。從佛山市各級工商聯的文件,以及標準聯盟、誠信聯盟等實踐來看都是如此。結合佛山實踐與企業聯盟的概念,本文將佛山的商會聯盟定義為:佛山商會發展的一種獨特模式,是以商會為平臺,以商會會員企業為主體,針對某一明確目標(如標準制定、品牌建設等),形成的松散型合作競爭組織,本質上是屬于企業聯盟。簡言之,佛山的所謂商會聯盟,就是以商會為平臺組建的企業聯盟。
商會聯盟符合企業聯盟的一般特征。學者研究認為,企業聯盟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組織的松散性,加入聯盟的企業一般不存在隸屬關系;二是合作的互利性和地位的平等性,聯盟成員保持獨立的經營自主權,各合作方地位平等;三是合作與競爭共存,聯盟成員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形成“左手揮拳,右手握手”的格局;四是聯盟中存在潛在的利益沖突[3]。
二、商會聯盟的作用與意義
探討商會聯盟的價值與意義有兩個層面。首先,企業為什么要結盟,有什么意義,這符合企業聯盟的一般規律嗎;其次,商會本身就是一個聯盟,為何還要在內部組織聯盟,其意義何在?
(一)企業聯盟的作用與意義
自上世紀90年代,企業聯盟的概念提出以來迅速成為熱門領域,有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多茲、哈默爾認為,企業聯盟至少可以實現三大目的:一是可以將潛在競爭對手轉化為合作伙伴;二是將獨立分散的各種資源、資產、知識、技能綜合利用;三是聯盟成員可以加快學習,內化新技能,而且這三大目的都具有戰略意義[5]。李忠鵬認為,企業聯盟具有九大價值,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實現費用分攤 ;三是實現大市場營銷;四是可以做到資源互補充;五是可以避免無謂競爭;六是可以強化競爭力;七是可以降低風險;八是因應顧客的多樣化、圓熟化;九是創造規模經濟[9]。關于這一方面,已經有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不再贅述。endprint
(二)商會聯盟的作用與意義
既然商會本身就是一個聯盟,為什么還要在內部再組建聯盟呢,商會聯盟比起商會有哪些優勢?這是本文要重點探討的。
首先,從理論上來看,商會(企業)聯盟比商會有如下優勢:
第一,從合作領域來看,商會聯盟更細、更準。一般來講,商會擁有較大的規模,尤其是集體行動型商會②總不斷試圖擴大自己的規模。顯然會員越多,會員加入商會的理由就越多元,這樣商會提供的服務往往只能令部分會員受益。而商會聯盟不一樣,其“合作利益必須是清楚的、具體的”[9],或是加快產品創新,或是技術攻關,或是獲得市場優勢。聯盟成員同意合作,“說明它們已經對聯盟的價值創造潛力和雙方在戰略上的相容性進行了評估,已經確定能夠增進合作,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設計方面存在的沖突”[5]。顯然,與加入商會相比,商會聯盟目的、合作內容更為明確。另外,商會作為一個合作平臺,較少涉及企業的商業秘密,比如企業間的營銷合作、研發合作等,而更多的在一些相對抽象的領域,比如爭取行業政策和會員間的互助之類。而商會聯盟則主要集中在研發、生產、營銷領域,從而為聯盟內企業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第二,從成員組成結構來看,商會聯盟更加穩定。從經驗來看,絕大部分的商會成員總是變動的③,但商會聯盟卻不一樣,其成員可能是變動的,但更多的可能是固定的,因為他們具有更強的目的性,比如一個“標準聯盟”,從聯盟建立到標準發布,其成員都較為固定,因此商會聯盟的合作更加穩定。
第三,從成員的來源來講,商會聯盟更寬。在出臺了商會法的國家,商會一般只允許商人加入,而且對于商人的界定比較清晰,在沒有商會法的國家,比如中國,相關法規也對相關資格有要求,比如《廣東省行業協會條例》(2006年施行)就規定“本條例所稱的行業協會是指從事相同性質經濟活動的經濟組織,為維護共同的合法經濟利益而自愿組織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強調商會的成員須是經濟組織。但對于企業聯盟來講,目前沒有法律對此進行限定,因此不僅是商人(經濟組織)可以加入,高校、科研機構等也可以加入聯盟。
第四,從合作緊密性來看,商會聯盟更強。聯盟可以分為兩種管理模式:一是合同式的管理;二是機構型的管理。機構型的管理機制往往是聯盟成員成立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而且以股份制合資企業的形式出現[5],而商會成員的管理卻只有合同式的(以會員共同認可的章程為依據)。因此,商會聯盟的合作緊密性更強,或者說存著更緊密的機制。
第五,從法律規制來看,商會聯盟不受非營利限制。商會是非營利組織,世界各國皆然,但商會聯盟不受非營利制度的限制,其無非有兩種形式:一是合同式。不用成立一個獨立法人,就是幾個公司以協議的方式合作,不存在非營利的問題;二是機構型。合作方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是完完全全的營利公司。從這個角度講,商會與企業聯盟分屬兩個領域,一個是非營利領域,一個是營利領域。
其次,從實踐來看,由于中國商會總的來說處于起步階段,運作中有許多問題,商會聯盟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第一,提升了中國企業的自組織能力。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傳統,民間結社受到限制,整個中國缺乏自組織訓練,社會的自組織水平較低,因此中國有很多商會是由政府發起成立的。同時,根據中國當前的法律,商會等社團是非競爭性的,政府組織成立了商會,民間力量就不得辦同樣的商會,這反過來又抑制了民間的自組織。那么,在商會內部建立的企業聯盟則在某種程度上是對自組織的促進。在政府的組織下,企業聯合起來組成了商會,雖然商會可能是“被組織”的,但畢竟把不同企業捏在了一起,這樣,成員之間可以更多地了解,形成信任,從而自發組織,互利合作。可見,商會聯盟為企業的自組織提供了更大空間。
第二,提升了企業的自主選擇面。在中國,商會成立受到較大限制,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1998年),“在同一行政區域內已有業務范圍相同或者相似的社會團體,沒有必要成立”商會,登記管理機關不予批準籌備。也就是說,在特定行政區域內,企業只有一個商會可以選擇④,這顯然不利于商會成為一個有執行力的聯盟。因為政策的原因,企業無法自由選擇,所以不同訴求的企業組成了商會,訴求不同,合作就不易。但商會聯盟完全不受此制約,因為他們不需要注冊成為社團法人,要么只是簽訂協議,這是企業間合作,很常見;要么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在中國,注冊公司比注冊社團容易得多。因此,就中國的特色而言,產業聯盟比商會更容易組織,成員也可以有更多選擇。
第三,可以實現少數企業的聯合。就中國的具體實踐來看,法律對商會最小規模是有限制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1998年)規定:成立社會團體需有3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也就是說,根據法律規定,商會天然具有較大規模,而企業聯盟則沒有相關限制,兩個企業就可以自由組成聯盟。事實上,很多成功的企業聯盟就是由兩個企業組成的,因為參與聯盟的公司數量越多,聯盟的設計與治理就越復雜,所以成員少的聯盟是相對更容易成功的。如:1979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結成企業聯盟,福特汽車公司負責大部分汽車式樣設計并提供引擎和其他零部件;馬自達公司負責基礎工程技術,先后共同研制了Escort、Traeer、Festiva和Probe等10種新車型,數量頗豐,被美國企業協會《管理評論》和《幸福》雜志等評為最成功的聯盟之一[9]。同時,研究者也認為“在各種聯盟中仍然以雙邊聯盟為主”(有擴大規模的趨勢),順德電陶爐標準聯盟也只有六個成員。因此,雖然商會在某種意義上本來就是一個由企業組成的企業聯盟,但在現階段提出“商會聯盟”的概念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三、佛山商會聯盟發展存在的問題
作為商會發展方式的一種探索,佛山商會聯盟的發展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但也存在著較多的問題。
(一)概念界定不清
“商會聯盟”的提法提出至今,已近10年,相關實踐不僅得到省市領導的批示,而且在佛山全市進行推廣,但卻一直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概念。因此,雖然在媒體上有大量關于“商會聯盟”的報道,但往往自說自話,這嚴重阻礙了商會聯盟的推廣與實踐。endprint
很顯然,要推廣一種組織模式,首先要告訴人們這個組織有什么特點,然后人們才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否則就像射擊沒有靶子,那還有什么意義?
實際上,從媒體的報道來看,在很大程度上沒有抓住商會聯盟的本質,說到商會聯盟,就說抱團,比如有媒體這樣介紹商會聯盟:“經歷了資本原始積累期的單打獨斗,抱團發展成為企業家們規范行業發展、提升行業整體實力的集體選擇”[10]。正因為對商會聯盟的本質把握不夠,所以佛山商會聯盟近年來的發展總體呈現雷聲大雨點小的特點,而且最早提出“商會聯盟”的順德,甚至有放棄這一概念的趨勢。
(二)風險預計不足
從現有的報道來看,商會聯盟是作為一種先進的模式在推廣,幾乎沒有人提到這種模式是否存在風險。但實際上,聯盟并非良藥,各種風險亦是存在的。且不說運作的風險,僅就法律風險而言,就有違反反壟斷法的風險和違反《社團登記管理條例》的風險等。
1.違反反壟斷法的風險。按照經濟學的理論來看,“人們可以自由競爭,但不能自由聯合”[11],因為生產者之間的聯合可能形成干預價格機制的力量,而市場經濟的運行又需要“有效競爭”,所以主要的市場經濟國家都出臺了反壟斷法。中國的《反壟斷法》于2008年正式施行,其中“壟斷協議”、“經營者集中”等問題,都為企業間的聯盟設置了紅錢。實際上,一般來講,企業間結成標準聯盟往往是被允許的,但如果結成價格聯盟、生產聯盟等往往會受到反壟斷調查,同時,同行中寡頭企業間如果建立合資公司等,往往也要先通過反壟斷審查。
2.違反《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風險。《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作為一部并不完善的行政法規,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但大家的共識是存在的——商會是會員之會。但近年來,有很多商會組織部分會員成立公司,然后以商會的名義運作,實則是少數會員獲利,同時損害了其他會員的利益,所謂的商會“資本聯盟”就與這種運作方式類似。作為法律沒有明確限制、事實上又不合理的灰色地帶,如果大力推廣肯定是不合適的,因為一旦法律完善,這些將被定義為違法行為,因為這樣做違反了社團的本質。因此,在大力推廣商會聯盟的同時,也要積極防范風險,從而使本地企業、商會免受法律制裁。
(三)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從調查來看,各類商會聯盟發展參差不齊,從佛山順德來看,標準聯盟發展很好,其他的較差。在順德區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編碼所的努力下,順德以“專業技術部門發起,商會協同,企業參與”的模式創新標準聯盟。目前,順德商會標準聯盟已有10多個,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反響[12]。與之形成對比,在品牌聯盟、資本聯盟等方面卻鮮有作為。從佛山南海來看,有的協會在“誠信聯盟”的組織方面非常成功,比如佛山市南海區平洲珠寶玉器協會,該協會組織誠信聯盟以來,在凝聚力、影響力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以會員數為例,截至2015年4月19日,該會在冊會員45268人(2001年創會以來會員總數),其中有效會員(即2015年已繳費會員)10566人。這樣的會員規模在全國都是罕見的,而這只是鎮一級的商會。不過,雖然有這樣一個成功的典范,但其他協會復制起來,似乎不太成功。
(四)商會發揮的作用較小
商會作為企業的聯合,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獨特的地位。比如標準聯盟,從理論來講,商會應是標準制訂、推廣方面的重要主體,因此佛山市順德區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編碼所在組織標準聯盟時堅持把商會納入體系。但就現實而言,商會在標準體系中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很多商會只是掛了個名而已,如筆者根據新聞媒體的報道,向參與標準聯盟的某些商會工作人員咨詢相關事宜,發現他們往往對標準聯盟的事宜一無所知。
四、佛山商會聯盟可持續發展策略
總的來說,佛山商會聯盟作為一種新的企業合作模式或是商會運作模式,在中國商會的發展過程中是一種較有意義的探索,因此有必要繼續實踐,以獲得更多的經驗。本文試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理論研究
商會聯盟的發展歷程中,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是理論研究不夠,而佛山商會聯盟現在的嘗試又有些方向的迷失,一度在媒體上很熱的商會聯盟概念越用越濫,以至于很平常的商會活動,媒體也要給其套上一個商會聯盟的外衣。商會聯盟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本文前面所提到的,要將“商會聯盟”與“商會”區別開來,著力研究商會聯盟與商會相比有什么優勢,能給企業提供哪些商會無法提供的服務,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企業、商會組建聯盟。否則,媒體上的熱詞就無法變成切實的行動。
(二)出臺相關的指導性文件
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出臺指導性文件,早期可以先是提出試點方案,明確發展商會聯盟的意義、目的及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試點的內容,比如明確試點“商會聯盟”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等,最后明確試點的保障措施,對于試點的聯盟給予政策、經費的支持。這樣,商會聯盟的發展就會有一個基本的方向,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實踐進行調整,會少走很多彎路。
(三)樹立一批先進典型
樹立先進典型是中國政策推動的常用方式,其有效性得到了無數次的驗證。要在現有的各類聯盟中挖掘出一些成功案例,甚至扶持幾個有代表性的先進典型,以鮮活的方式進行推廣,會有更好的效果。
(四)加強對商會的扶持與激勵
商會聯盟之所以稱為商會聯盟,是因為商會在這個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地位,所以順德區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編碼所在組織標準聯盟時,總認為商會不可或缺。但同時該所也因為商會實際發揮的作用小而遺憾。在商會聯盟的發展中,商會之所以沒有發揮太多作用,最大的問題可能是能力不夠、意識不夠,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商會的發揮空間實在太大了。基于這樣的矛盾現狀,政府可以實施一些扶持與激勵政策,如商會參與標準聯盟,取得成效,可以根據不同效果給予不同的獎勵,一方面,可以提升商會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商會的發展提供直接的零資金支持。endprint
注釋
①在佛山的實踐中,還有一類“服務聯盟”,公開報道的解釋是“由工商聯、工會與人事勞動社保局建立三方協作機制;公、檢、法共建維權及法律法規服務機制和合作平臺等。”(參見邱健等. 全市將推廣“五大聯盟”模式[N]. 珠江時報,2011-04-08.)但這類聯盟的主體既非商會,也非企業,顯然不應納入商會聯盟的范疇。
②按商會行為模式不同,可以分為俱樂部型商會、集體行動型商會。俱樂部型商會主要為成員提供平等的、有成效的服務,所以需要限制規模;集體行動型商會主要為擴大影響力,因此希望會員越多越好。
③少數俱樂部型的商會可以保持固定的成員,比如泰山會。
④全國很多地方皆如此。廣東等地改革以來,同一區域、同一行業可以成立多家商會,但從實踐來看,同一區域內,同一行業最多也就是三四家商會。
參考文獻
[1]Glen H. Snyder, “Alliance Theory: A Neorealist First Cu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44,No. 1 (Spring 1990), p. 104.
[2]孫德剛. 國際安全合作中聯盟概念的理論辨析[J]. 國際論壇,2010(9):52-57.
[3]鄒文杰. 企業能力理論視角下的企業聯盟[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4]袁安照.企業聯盟[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多茲、哈默爾. 聯盟優勢[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6]王基國. 順德商會聯盟進軍金融服務[N]. 南方日報. 2009-08-05.
[7]王民官,王奕軍. 青島成立全國首家“異地商會聯盟” [J].商周刊,2012(7):52.
[8]王祥. 順德昨發布全國首個電陶爐標準[N]. 珠江商報,2014-10-10.
[9]李忠鵬. 企業聯盟[M]. 成都:天地出版社,1998.
[10]邱健,等. 全市將推廣“五大聯盟”模式[N]. 珠江時報, 2011-04-08.
[11]弗里德曼. 價格理論[M]. 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
[12]郭天宇,唐純林. 創新標準聯盟模式,助力順德產業升級[J]. 順德視角,2013(12):1.
Study on the Concept,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Alliance of Chamber of Commerce in Foshan City
TANG Chun-lin, YANG Zhi-xue
(Guangzhou Center for Research on Modern Chamber of Commerce, Guangdong 511400, Guangzhou,China)
[Abstract]In recent 10 years, the practice of alliance of chamber of commerce has been developing in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but there are few theoretical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Foshan C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cept of the alliance of chamber of commerce, analyzes the times value of the alliance of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lliance of chamber of commerce n Foshan City.
[Key words]Foshan City; chamber of commerce; the alliance of chamber of commerc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