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春
地圖是空間分布特性和自然與社會現象的圖紙。它是以一定的教學法則(即模式化)、符號化、抽象化反映客觀實際的形象符號模型。它的編制按照一定的比例運用符號、顏色、文字注記等描繪顯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區域、社會經濟狀況的圖形。現如今我們接觸到的地圖種類多種多樣。它們在使用和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內容的展現上是相同的。地圖包括了大量的信息,小到我們身邊的路況,大到全世界的不同分布。學會正確的使用地圖對我們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初中地理學習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識圖的學習能力,加強這方面的指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提供最大的便利。那么在真正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地圖教學呢?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呢?
一、培養學生對地圖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學習觀察地圖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無論什么學科,什么內容,如果學生對其產生了興趣,那么學習起來就會順利很多,因此在地理地圖的學習中教師首先要去培養學生的興趣。要知道學生的天性就是對一些新鮮的事物會很好奇,那么這個好奇的東西如果用恰當的方式展現到學生面前,然后讓學生自己有了積極主動的想去探索的欲望,那么這離興趣的養成也就不遠了。比如,課上地圖的講解和地圖的繪制是有所區別的,如果學生在沒有經過親身嘗試便進入識圖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利用周末等時間來進行一次郊外旅游,那么旅游的任務便是利用自己曾經學到的知識去繪制一份旅游路線圖,上面要標注具體路線以及沿途風景、建筑物等。等到課上教師再拿出來進行點評,讓學生對自己的旅游圖進行完善改進。這樣的任務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地圖的實用性,同時在體驗到成功的同時產生更大的興趣。
二、讓學生多去接觸不同類型的地圖,掌握多種識圖方法
地圖在分類上面是多種多樣的,它有著不同的類型。比如按照區域范圍分為: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圖、省區圖、市縣圖等;按照地圖的分類分為:地圖集、電子地圖、三維地圖、衛星地圖、影像地圖等。既然有著這么多的類型,那么在識圖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上面肯定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教師在地理地圖的教學中要重視這些,首先教會學生識圖的基本知識,比如圖例符號(界線符號、人文地理要素符號、礦產符號等),當學生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之后再去針對不同類型的地圖來教會學生正確的識圖方法,讓學生盡可能地多掌握多了解,以便學生今后的學習和使用。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