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瓊
中考命題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變化,給初三歷史復習提出了新的挑戰,而課堂復習教學又是初中歷史復習的關鍵環節,如何提高歷史課堂復習的有效性,無疑成為決定中考成敗的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
一、運用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復習,提高課堂復習有效性的新模式
1.導學案的制定
(1)教師要加強對近兩年中考試題的分析研究,把準考點,理清知識點,找準關鍵點,尋找突破點,確定復習重點,指導教學。
(2)要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整合教材,歸類知識,構建結構,引領方向,宏觀把握,微觀處理,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進一步體現知識結構與知識聯系。
(3)要加強對學情的研究,教師在進行導學案設計之前,就要清楚所帶班級的學生基本情況如何,要讓學生達到目標是什么,以及重點讓學生掌握哪方面的知識等,尤其要注意針對班級中學生的薄弱環節選擇復習重點,切不可不分輕重,平均使力。
2.導學案的設計
(1)復習目標:根據考綱制定的具體要求,目的使學生明確本專題復習的重點和方向。
(2)知識梳理:將每一課或每個專題所涉及的基礎知識設計成填空、圖解式、圖表式、樹狀圖,幫助學生回顧和梳理知識,做到基礎、全面、系統以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3)答疑解惑:是將這些知識點設計成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辨析等方式,找準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拓展生長點。目的是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培養分析問題的基本能力。
(4)活學活用:針對所復習的內容進行組題訓練,練習要精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
3.導學案的實施
(1)課前準備:課前將導學案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復習任務,對存在的疑難問題、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標記,以提高復習效率。
(2)及時反饋:要求課代表把學生課前對導學案完成的情況,特別是遇到的問題,產生的疑惑及時反饋給教師。
(3)課堂復習:①知識歸納和識記的落實——學生回答,教師補充。②知識理解和認知方法的落實——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教師要注意通過評析指導學生學會審題,形成明確思路,總結規律和技巧,培養學生解題的能力和方法。
二、運用導學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以“循序漸進”為原則,“階段側重”為核心,加強各個階段導學案的設計
要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節奏鮮明落實階段計劃,一輪復習,夯實基礎;二輪復習,提升能力;三輪復習,靠攏中考。
2.教師運用導學案時,對內容要有所選擇,要注意課堂復習的針對性
(1)知識的復習要針對考綱的要求,要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要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進行講解和訓練。
(2)練習評析要做好錯因分析,對每道題的講評思路要進行設計,對正確率高的試題“點到為止”,對錯誤率高的試題則仔細剖析。
3.導學案的運用,要特別強調抓好落實
好成績不是教出來的,是嚴格要求得來的,成績好壞,落實最重要。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