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剛

[摘要] 目的 探討在脊柱后路手術合并硬脊膜破裂患者中實施綜合處理的臨床價值。 方法 將整群選取的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該院行脊柱后路手術治療且伴發硬脊膜破裂的68例病例納入研究,通過隨機對照法將病例等分成兩組,對照組34例根據常規標準對癥處理,觀察組34例實施綜合處理模式治療,研究兩組的臨床處理情況。 結果 觀察組處理后的臨床滿意度是97.06%,相比對照組的76.47%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切口愈合時間要相比對照組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的對比,兩組發生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脊柱后路手術合并硬脊膜破裂患者中實施綜合處理,可有效促進切口愈合,提高患者滿意度,并盡量避免發生并發癥,整體效果更加理想,適合加強推廣。
[關鍵詞] 脊柱后路手術;硬脊膜破裂;綜合處理;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9(c)-001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 complicated by endorachis rupture. Methods 68 cases with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 complicated by endorachis rupture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method. 3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and standard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34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udied. Results The clinical satisfaction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7.06% vs 76.47%),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incision healing time was much shor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 complicated by endorachis ruptur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ing of incision, improv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much as possible with ideal overall effect, so it is suitable for strengthened promotion.
[Key words]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 Endorachis ruptur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linical value
脊柱后路手術是現代外科學治療腰頸椎、胸椎損傷或骨病的重要術式,對恢復患者的脊柱解剖功能十分關鍵[1]。然而圍術期極易誘發硬膜外破裂、腦脊液漏等合并癥,給患者預后造成了相當不利的影響。早期有效的臨床處理及治療,對減輕癥狀、提高患者預后質量至關重要[2-3]。該研究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采取綜合處理模式對34例患者展開救治與對照分析,實驗結果較理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的該組68例病例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均行脊柱后路手術治療,且證實術后合并硬脊膜破裂癥狀。全體患者在入組前均已簽署相關知情文件,表示自愿配合此次研究。通過隨機對照法將研究對象等分成兩組,觀察組34例中,男有18例,女有16例,年齡在25~63歲范圍,中位是(43.8±3.7)歲;對照組34例中,男有17例,女有17例,年齡在23~67歲范圍,中位是(42.2±4.1)歲;組間中位年齡、性別等一般數據比照均相仿,P>0.05,符合統計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34例根據常規標準進行對癥處理。主要有指導檢查、簡單心理疏導和并發癥處理等系列措施。觀察組34例選擇綜合處理方案治療,操作如下。
①心理護理。安排專員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鼓勵、安慰患者,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識、處理流程及注意要點等,以減輕患者緊張、焦慮等情緒,加強其對護理工作的配合。
②環境護理。每日定時消毒及清潔病房,以確保病房安靜和通風,將內部相對濕度及室溫各調節成55%和23℃左右,并通過增設植物盆栽、播放輕音樂及安裝電視機等方式,轉移患者對病情的注意力,使其感到愉悅和舒適。
③術中處理。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操作,盡早發現并一起修復已受損硬脊膜,根據硬脊膜破裂程度,給予直接絲線縫合、選擇補片或筋膜組織修復;完成后取生物蛋白膠對局部進行噴灑,斜經椎旁肌層予引流管留置,與血漿引流袋相接,完全閉合肌層,以免留有死腔;再完全縫合筋膜層與皮下層。
④術后處理。根據患者病情,選擇相應體位護理,對胸腰椎術治療者,需去枕平臥,并取頭低腳高位,對頸椎術治療者,改成俯臥式或頭高足低位。每日早晚對引流液的量、性狀等記錄1次,并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及時給予脫水、補液、抗感染和強化營養支持等治療,為預防腹內壓上升,需保持患者大便通暢,給予鎮咳藥物處理。術后4 d左右,若切口纖維化明顯,可考慮將引流管撤除,再以“十字形”方式對創口進行全層縫合及加壓包扎,定時更換敷料等。
⑤社會支持。爭取患者親屬配合,讓其對患者的處境表示理解及同情,鼓勵和支持患者,盡量滿足其生理與心理需要;在患者面前盡量保持良好態度,避免談及可能影響患者情緒或病情的話題,以幫助其樹立康復信念;在患者恢復普食后,親屬可在保證營養充足與均衡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其口味,以增加患者食欲。
1.3 觀察指標
由該科設計問卷表,調查兩組對象對服務內容、護士態度及病區環境等各方面的滿意情況,選項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3項,發放68份,回收68份(100%)。同時記錄研究對象的切口愈合和發生并發癥的情況。
1.4 統計方法
通過SPSS 17.0軟件處理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滿意度調查情況
觀察組處理后共33例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臨床滿意度是97.06%,相比對照組的26例(76.47%)有明顯提高,組間數據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切口愈合情況
觀察組處理后的切口愈合時間是(16.38±3.23) d,對照組是(23.09±4.12) d,可見觀察組的切口愈合相比對照組更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47,P<0.05)。
2.3 并發癥發生情況
經處理后,觀察組共1例對象出現并發癥,占2.94%,對照組共3例,發生率是8.82%,分析可見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66,P>0.05)。
3 討論
硬脊膜破裂在脊柱后路手術合并癥中屬于較常見的一類,現代臨床醫學對其發病機理已有明確證明,認為其主要與硬脊膜粘連或鈣化、外界不可抗損傷和手術切開等因素相關,但關于其患病率則眾說紛紜[1-3]。近年有學者統計,首次行脊柱后路手術治療的患者中,發生硬脊膜破裂的風險在2.11%~9.37%左右,而二次手術者甚至可達17.4%。早期有效的臨床處理和治療,對防治硬脊膜破裂、提高患者預后質量具有關鍵意義[4-6]。
綜合處理是外科護理學廣泛提倡的一種新輔助治療模式,是以常規護理為基礎,主張從心理、社會和環境等多個角度對患者進行處理和治療[7-9],相比傳統處理模式,其服務更全面、操作更科學,效果也更理想。這在近年某些臨床研究中已得到充分證實[10]。李波等[11]研究對21例患者實施術中修復受損硬脊膜及縫合包扎、術后去枕臥床和留置引流管等措施進行綜合處理,發現這對促進患者硬脊膜破裂口的愈合具有良好效果,治愈率高達100%。此次研究中,轉變傳統對癥處理模式,從多個角度對觀察組34例患者進行綜合處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處理后的臨床滿意度相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切口愈合明顯更快(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基本相符[12-15]。且在并發癥方面,觀察組雖有2.94%的患者發生感染等癥,然而發生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在脊柱后路手術合并硬脊膜破裂患者中實施綜合處理,可有效促進切口愈合,提高患者滿意度,并盡量避免發生并發癥,整體效果更加理想,適合加強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鈞,李峰,蒲丹,等.腰椎管狹窄癥后路手術并發腦脊液漏的治療策略[J].西南軍醫,2015,17(2):133-135.
[2] 陳剛,李方財,徐侃,等.后路經椎弓根截骨治療脊柱畸形圍手術期并發癥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2,32(10):939-945.
[3] 邱浩,初同偉,黃博,等.退變性脊柱側凸后路手術治療的中期效果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4,36(7):716-720.
[4] 蘇洪民,房清敏.頸椎后路術后并發癥研究進展[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2,35(4):277-280.
[5] 曾巖,陳仲強,郭昭慶,等.中-重度脊柱后凸成角畸形后路矯形手術的并發癥及其對策[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6):468-473.
[6] 徐冠華,崔志明,李衛東,等.后路截骨矯形手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陳舊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3,23(2):129-134.
[7] 杜春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注射致角弓反張一例[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2):117.
[8] 陰彥斌,李放,趙廣民,等.人工硬脊膜對腰椎手術后血液及引流液中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21):3960.
[9] 馬良,盛偉斌,鄧強.頸椎術后腦脊液漏治療:不同引流方法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48):8413-8418.
[10] 張俊娟,楊曉平,劉佳.脊柱后路手術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5(1):22-23.
[11] 李波,吳永超,肖寶鈞,等.脊柱后路手術并發硬脊膜破裂的綜合處理[J].山東醫藥,2013,53(47):1-2.
[12] 顏素林.脊柱后路手術并發硬脊膜破裂的綜合處理分析[J].大家健康,2014(17):180-181.
[13] 張來虎.腰椎骨折合并硬脊膜損傷的手術治療策略[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6): 728.
[14] 楊紅梅.脊柱外科后路手術俯臥位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 18(2): 202-203.
[15] 寧正任.脊柱后路手術并發腦脊液漏的相關因素及處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4, 18(16): 2105-2106.
(收稿日期: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