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奕,白建寧,錢 毅
(西雙版納州人民醫院 醫學影像科 云南 景洪 678400)
肌肉骨骼系統超聲發展越來越快, 高頻超聲檢查具有無創、無射線損傷、能清晰顯示肌肉軟組織層次關系及內部結構等優點,另一個更大的優勢就是超聲能實時動態觀察肌肉及相鄰結構的運動情況,具有幾乎可任意切面顯示的特點發現一些功能位上的病變,識別肌肉的層次、內部細微結構及與周圍軟組織等病變。本文通過對肌肉病變超聲檢查與病理及其它影像學檢查進行對照分析,探討超聲在肌肉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資料與方法 2012 年10 月-2014 年5 月收集52 例肌肉病變患者,男性24 例,女性28 例,年齡1 月-67 歲,平均年齡43.1 歲。外傷后局部疼痛19 例,腫塊26 例,下肢腫痛排除靜脈血栓3 例,術后切口處疼痛4 例。
儀器與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L12-5,L9-3,C5-1 寬頻線陣探頭及凸陣探頭。肌肉病變患者取其病變部位進行連續動態及雙側對比掃查[1],觀察病變部位內部回聲、邊界、形態、大小、與周邊組織關系、內部血流情況,大的病變使用寬景成像,位置深的病變,使用3.5MHz 探頭進行檢查,觀察其全貌及與周圍組織關系[2]。
將超聲結果與臨床資料包括病史、體格檢查,CT,MRI,手術及病理結果進行對照分析。
結 果 52 例超聲檢查肌肉病變均與手術、CT及MRI 進行對照分析超聲診斷準確率94.2%。超聲診斷診斷肌肉撕裂傷伴血腫16 例,軟組織水腫3 例,肌肉內腱鞘囊腫5 例,肌纖維瘤6 例,肌肉肥大3 例,胸鎖乳突肌痙攣4 例,肌肉內膿腫2 例,骨化性肌炎3 例,肌肉水腫3 例,肌肉內子宮內膜異位4 例,肌肉內血管瘤2 例,肌肉內肺癌轉移1 例。超聲共誤診3 例,肌肉囊蟲病誤診為肌肉內腱鞘囊腫1 例,肌纖維瘤超聲誤診為神經纖維瘤1 例,肌纖維瘤誤診為子宮內膜異位1 例。
52 例肌肉病變超聲表現:19 例外傷患者,超聲檢查出16 例受傷部位肌肉撕裂伴血腫,超聲表現局部肌肉回聲中斷,周邊肌纖維紋理模糊,回聲增強,肌層內見不規則無回聲區,透聲多較差;3 例外傷后患者,僅有皮下軟組織腫脹,回聲增強,深部肌纖維紋理清晰,走形自然,未見肌纖維回聲中斷及異常液性暗區。26 例腫塊中超聲診斷肌肉內腱鞘囊腫5 例,其中4 例超聲表現肌層內橢圓形無回聲,邊界清晰,透聲好,周邊肌肉紋理清晰,未見連續性中斷,其中1 例為肌肉內無回聲,邊界尚清晰,囊壁厚,內見米粒狀高回聲,周邊肌肉紋理模糊,周圍組織為低回聲并有豐富血流;肌纖維瘤6 例,其中5 例超聲表現肌層內見低回聲團,邊界清晰、規整,內部回聲均勻,腫塊大者內部回聲不均勻,周邊肌紋理清晰,其中1 例腓腸肌內側頭內見低回聲團,邊界清晰、規整,內部回聲均勻,周邊肌紋理清晰,兩端似見與條形回聲相連接;3 例超聲診斷為肌肉肥大,超聲表現為局部肌肉增厚,肌纖維增粗,回聲稍增強,紋理清晰;4 例為嬰幼兒,超聲診斷胸鎖乳突肌痙攣,超聲表現為局部肌肉增厚,肌纖維增粗,回聲正?;蛏栽鰪姡y理清晰。下肢腫脹疼痛3 例超聲診斷為肌肉水腫,表現為肌肉腫脹,肌纖維紋理模糊,回聲增強,肌間隔增寬。2 例肌肉內膿腫超聲表現為肌層內無回聲團,邊界清,不規則,透聲差,內部可見細點狀回聲,周邊見豐富血流。3 例骨化性肌炎,超聲表現為肌肉多發條狀及小片狀強回聲,伴或不伴聲影,局部肌紋理紊亂。3 例肌肉內子宮內膜異位,超聲表現為肌層內低回聲團,邊界不清,不規整,內部回聲不均勻,周邊肌紋理紊亂;1 例子宮內膜異位術后出現切口旁實性包塊,超聲表現為切口旁肌層低回聲團,邊界清晰,形態尚規整,內部回聲欠均勻,包塊位置與切口相鄰近,周邊肌肉紋理清晰,包塊邊緣及內部未見血流。2 例肌肉內血管瘤,超聲表現為肌層內混合性回聲團,邊界不清晰,內見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無回聲,內部見動靜脈血流。1 例肌肉內肺癌轉移,超聲表現為肌層內見低回聲團,邊界不清,內部回聲欠均質,與深部組織分界不清,局部肌纖維紋理不清,內部可見豐富動靜脈血流。
討 論 肌肉病變復雜多樣,臨床常見多為損傷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腫瘤及瘤樣病變,超聲能對肌肉組織的生理及病理性形態、結構變化作出準確評估[3],傳統檢查方法多為CT 和MRI,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高頻超聲已成為肌肉疾病診斷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肌肉病變不同超聲影像信息與病理及其它影像學檢查進行對照分析,探討超聲在肌肉病變中的應用價值。臨床工作中常遇到外傷后疼痛及淺表腫塊就診患者,超聲已成為此類患者檢查的首要選擇方法[4],且超聲具備無射線、快速、重復性好的特點。本文52例肌肉病變超聲結果與手術病理、CT 及MRI 進行對照,其診斷準確率為94.2%。
52 例肌肉病變均有其各自超聲聲像圖特征,外傷性肌肉撕裂伴血腫具有典型超聲特征,表現為局部肌纖維連續性中斷,紋理模糊,斷端回縮不清晰,肌層內見不規則無回聲區;外傷后皮下軟組織腫脹,超聲表現為局部皮下組織腫脹增厚,回聲增強不均勻,深部肌肉未受累及;肌肉肥大超聲表現為局部肌肉增厚,肌纖維增粗,回聲稍增強,紋理清晰;骨化性肌炎超聲表現為肌肉多發條狀及小片狀強回聲伴或不伴聲影,局部肌紋理紊亂;肌肉內血管瘤,超聲表現為肌層內混合性回聲團,邊界不清晰,內見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無回聲,內部見動靜脈血流。肌肉內惡性腫瘤轉移,肌層內見不均勻低回聲團,形態不規則,與周邊組織分界不清,內部可見豐富動靜脈血流;嬰幼兒頸部胸鎖乳突肌痙攣超聲有其特殊表現局部肌肉增厚,肌紋理不清晰,回聲正?;虿痪鶆颍c正常肌纖維相連續,無明顯邊界等特點結合嬰幼兒斜頸體征能與肌肉內腫瘤相鑒別[5]。下肢腫脹疼痛排除下肢靜脈血栓患者,超聲檢查中發現肌肉腫脹,肌纖維紋理模糊,回聲增強,肌間隔增寬,不難診斷為肌肉水腫。通過超聲連續動態掃查病變肌肉活動情況與腫塊關系并進行雙側對比,結合病史不難明確診斷。
本文中誤診3 例肌肉病變進行超聲影像分析:(1)肌肉內腱鞘囊腫、肌肉囊蟲病、肌肉內膿腫,三者需要進行鑒別,肌肉囊蟲病誤診為肌肉內腱鞘囊腫患者為19 歲傣族女性,有生食豬肉習慣,體檢為無痛性腫塊,超聲表現為肌肉內無回聲,邊界尚清晰,囊壁厚,內見米粒狀高回聲,周邊肌肉紋理模糊,周圍組織為低回聲并有豐富血流[6],肌肉內腱鞘囊腫為肌肉內無回聲,邊界清晰,內部透聲好,周邊肌肉紋理清晰,肌肉膿腫患者可有感染史,腫塊處有腫痛、壓痛,超聲特征為探頭加壓時,無回聲內見細點狀回聲浮動,周邊見豐富血流,三者不同聲像圖特征結合病史是鑒別診斷的關鍵。(2)肌纖維瘤為無痛性腫塊超聲表現為低回聲團,邊界清晰,內部回聲均勻或不均,功能位時可見腫塊隨肌肉運動,肌肉內子宮內膜異位超聲表現為肌層內低回聲團,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周邊肌紋理紊亂,其不同的超聲特征結合患者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手術史,包塊出現時間在術前還是術后,是否伴隨月經出現周期性疼痛[7],將成為二者鑒別診斷的重要依據。(3)肌纖維瘤回聲與神經纖維瘤類似,但神經纖維瘤沿神經干解剖走形及兩端成“鼠尾”狀與神經干相連[8],神經干長軸可見內部平行線狀強回聲,短軸為篩孔狀回聲,不隨肌肉運動等特點是與肌纖維瘤相鑒別的特征。
綜上所述,超聲連續動態掃查并可進行雙側對比優勢,能清晰顯示肌肉組織病變,發現功能位上的病變,識別肌肉的層次、內部細微結構與周邊肌肉及軟組織的關系,其診斷更為經濟、高效,適合廣大平民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
[1]周曉舟,張利,于蘭.102 例肌肉骨骼急性創傷超聲表現[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 電子版 ),2010,7(7):1233-1239.
[2]王素萍,張志春,孫美英.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肌肉軟組織病變的診斷價值[J].上海醫學影像,2013,22(1):60-62.
[3] 黃瑩,朱毅,李凝,等.超聲成像技術在肌肉骨骼疾患診治中的應用進展[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5):393-396.
[4]楊玲,劉得余,葉新華.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肌肉軟組織病變診斷中的價值[J]. 實用醫技雜志,2012,19(5):481-482.
[5]王磊,邱邐,于雷. 超聲在不同時期先天性肌性斜頸患兒中的診斷價值.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2,14(7):433-435.
[6]郭萬學.超聲醫學第6 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1391.
[7]趙群,付良軒.破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超聲診斷[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20):1601-1602.
[8]陳曉芳,張迎春,遲玉雙.三種不同組織類型的周圍神經腫瘤超聲聲像圖特點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9):1725-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