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凡 凌麗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成果及啟示
鄒永凡 凌麗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堅強的思想武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系列理論成果的具體體現。深入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用以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啟示
在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無論在東方或是西方,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也從未減少過,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科學性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當然,每個國家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應用情況都不一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針對我國國情總結出來的,他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眾多實踐者和研究者辛苦奮斗出來的成果,它是無形的但也是無價的。
1.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項偉大成果,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苦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即毛澤東思想,并指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也為日后我國的的發展道路奠定了基礎,為黨和人民提供了方向標,使人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得前進的道路變得更加科學,更加清晰。可以說如果毛澤東思想沒有產生,那么我們今天就肯定不會聽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詞,那么今天的中國也許還是哪個閉關鎖國停滯不前的落后的樣子。
2.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理論。鄧小平理論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和時代特點的背景下,結合變化了的國際國內形勢,提出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一系列理論成果,包括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問題、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問題、社會主義建設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問題、祖國統一等問題。其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義理論的精髓。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使得我國的發展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飛躍了很大的一步。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并準確地判斷出了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正確地處理了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各種機遇和挑戰,集中了全黨族人民的智慧,團結一致地對這些思想成果進行創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為我們要走什么路線,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要得到什么樣的成果,該怎樣去做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回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對全國人民來說無疑又是一次很好的進步,使人民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度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提供了進一步的保障,給黨全國人民帶來了更多的福利,與此同時,它也為后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提供了理論基礎。
4.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第四代領導集體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堅持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寶貴經驗,汲取和借鑒了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與當代發展理論的新成果,反映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現實要求,以及當代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與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當前,世界在不斷發展變化,中國特設社會主義也在不斷的深入探索前進中,各式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這對于黨和人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面對這些挑戰和機遇的同時,我們需要的不僅只是沉著冷靜地面對問題這么簡單了,而是應該根據前人的經歷總結出有利的經驗和結果并利用到實際中來,使得我們能夠很好的應對各種問題,同時,祖國也能快速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也能穩中求快。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意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是曲折的,艱難的,是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用一生的實踐和奮斗換來的。在經歷了無數的戰爭,無數的改革之后,中國共產黨仍然能不斷的取得勝利,這都是得益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的引導,所以我們才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人民才擺脫了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束縛壓迫。也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我們國家才選擇了社會主義的道路,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政治上,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經濟上,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經濟,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一個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的深入推進,必將會有新的理論成果被人們總結和概括出來的。但無論時代風云如何變化,只要我們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這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精髓,就必將能夠戰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一個個風險,扎實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意義。當今世界共有200個左右的國家和地區,不僅各國政治制度不同、意識形態差異明顯,而且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條件下,各國都在尋求一條能讓本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民過上各方面都有保障的幸福生活的道路。在許許多多的發展實踐中,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及其指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疑是各種發展道路中最驚艷的一抹亮色,昭示著馬克思主義永恒的真理性和巨大的吸引力。
[1]鄧劍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態探析[J],江漢論壇, 2011.1
[2]趙世超,近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述評[J],高校社科動態,2012.8
[3]郭慶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來龍去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讀后[J],黨政論壇,2010.2
[4]陳立旭,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體系[J],河北學刊,2003.9
D61
:A
:1671-864X(2015)11-0083-01
鄒永凡,男,漢,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凌麗,女,貴州財經大學2013級會計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