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淑秀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中韓莊鄉中韓莊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策略
侯淑秀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中韓莊鄉中韓莊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課程內容,小學語文學科表現出較強的感性特征,特別是教材內容方面,不僅形式豐富、體裁眾多,還與其他藝術形式和學科內容存在密切的聯系。結合新時期的教育理念,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實現教學形式的多樣化?,F階段,將音樂媒體引入語文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作為輔助形式可以有效地實現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并具有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的功能。但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結合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科學的應用策略。
音樂媒體;小學語文;深度融合;應用策略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能夠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提高人的審美素質。在現實生活中,貼合環境的音樂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文化,還可以創造美的意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升華。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審美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地引用音樂形式,可以創造出意境獨特的氛圍,渲染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音樂媒體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其中既包括硬件設備如電腦、智能手機、電視、錄音機等設備,也包括音樂資源,如各種格式的音頻和視頻。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撐下,可以方便的從網絡上獲取。要實現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不僅僅是資源齊備就萬事大吉,還要貼合教學的環境和教學的內容貼。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巧妙地運用音樂媒體融入音樂,使語文課堂不僅自然又增添藝術色彩。這一教學模式的提出和運用,能夠彌補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情感因素關注的缺乏。
音樂媒體具有較大的藝術魅力,不同風格的音樂對人們產生的影響不一樣,像快節奏的音樂能夠讓人們心情愉快,舒緩優雅的音樂則能夠促使人們心情舒暢,而比較低沉的音樂則能夠引發人們的憂傷,精神萎靡不振等。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音樂媒體是新課程改革時代下的必然要求,音樂藝術能夠“以情優教”,具有神奇的感染力,可以幫助教師渲染課堂氣氛,營造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和了解;能夠輔助教學,提升教學效率;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性認識。而相對來說,貼合教學內容的要求,更考驗教師的音樂素養。如學習古詩《送元二使安西》課文中,結合課文的有人離別語境,可以播放經典的《送別》音樂(李叔同),讓學生深切地感覺到古人的離別之情,對友情的重視,促使思想得到升華,更好地體會這首詩的意境美。
(一)寓情于景、尋求深度融合的連接點。
小學語文教學階段,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也是整個語文教學階段跨度最大的部分,從拼音、生字開始,一直到六年級階段的重點寫作練習。語文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程度,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思維方式不成熟,看待事情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音樂媒體運用音樂藝術來構思巧妙、想象奇特地導入教學內容,攜情入境,捕捉深度融合的觸發點,不僅可以充分調節學生的情緒,還能夠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能夠為語文課堂奠定一個良好的情感基礎。
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內容,突出有限課文中的情感價值與人文內涵,注意發現和捕捉教學內容中的情感觸發點,進而選擇適合的音樂內容。如二年級語文課本中學習《荷葉圓圓》課文中,可以貼合課文內容,選擇諸如《荷塘月色》一類的舒緩音樂,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貼合意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課堂情境,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快速融入語文課文的情境中。
(二)文樂融合、尋求深度融合的突破點。
語文課文的內容相當豐富,傳達的信息量也很大,也有一部分需要從精神層面和心理層面去感悟。比如,一些語文課文的情感世界比較深邃而廣博,而小學生由于受生活閱歷、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等限制,往往無法真正深刻體會語文課文中的情感世界,無法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時候,可以選擇合適的音樂來加以輔助,提高學生的情感容量、豐富其內心活動,提高課堂的渲染氣氛。如五年級下冊第四課《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很多學生缺乏對高原的了解,甚至不清楚“拉薩”是哪里,這樣就很難理解“把鐵路修道拉薩去”的意義,更不了解其中的苦難。教師一方面通過講解基礎背景,另一方面運用音樂藝術來展現文本內容,使用情文共織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尋求深度融合的突破點,就能夠使教學內容得以延伸與釋放。在具體的執行中,可以運用音樂媒體給學生播放《天路》這首歌曲,讓學生在聆聽歌曲的旋律和歌詞時,達到情文共織的作用。而學生從高亢、豪邁的旋律中,也能夠體會到建設者的堅強意志,以及克服困難的偉大決心。
(三)以樂揚文、需求深度融合的延續點。
音樂除了感染力之外,還具有很強大表達功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文字的表達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提高了運用音樂媒體的重要性。古人有“繞梁三日而不絕”的說法,證明了音樂在人的腦海中可以產生較強的延續性,小學語文教師運用音樂輔助功能,引導學生隨著音樂的余音而思緒飛翔,延伸自身的思想情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拓展認識和理解,從而情溢于文,挖掘深度融合之生長點。例如,在學習古詩《長相思》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婉轉的古箏音樂進行渲染,以此來達到情溢于文,挖掘深度融合的生長點,加深學生對這首詞內容的理解,可以對詞中所描述的場景進行想象,從而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我國中小學教育資源豐富和充實,為課堂提供了基礎的多媒體條件,教師可以很方便地利用音樂媒體來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音樂形式的引入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學生通過音樂的輔助,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在藝術領域得到了熏陶,提高了審美能力,提高了個人素養。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開展中,要科學地運用音樂媒體,加強和語文教材內容的貼合,才能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1]陳瀟瀟.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2]于雪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孫小娟.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03:146.
G623.2
A
1671-864X(2015)12-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