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京 100000)
首飾設計中“圓”形態元素的應用研究
趙鵬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京 100000)
世界上最基礎的形態之一“圓”,世界組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作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醫學、法學、神學甚至化學,而人類自從有了“美”這個概念之后,“圓”就已經與藝術領域分不開了,它的完全對稱特性以及均勻中心距離相等特性,讓它在藝術領域被當做重要的組成。本文通過對圓形結構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展望“圓”在珠寶首飾設計中的更大發展。
圓形;珠寶設計;構想
隨著時代進步,社會形態和民族底蘊產生了奇妙的變化,一些過去常用的形態已經被新的形態所取代,但萬變歸一,總有一些基礎形態是不會改變的,圓就是其中之一。當代社會中個性已經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才是美最大的產生點,而珠寶首飾設計這一較復古的行業也在緩慢的改變,首飾設計中的一些經典形態已經開始朝著新的形態轉變。
圓形是一種完全對稱各項均勻到中心距離相等的形狀,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圓形是最穩定的形態。在古希臘時期,受當時哲學的影響,圓也被當做最完美的圖形,雖然日后古希臘被征服,但它光輝的哲學成就對后世的歐洲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對“圓”的理解是陰中有陽,正中有負,是一種在不同力作用下互相影響互相協助而成的相對穩定狀態。而近現代的文化交融和創新發展,讓中國對“圓”的理解也不斷進步,融入了更多的成分,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形態。例如中國的美學隨著外國思想、重要文學著作的引入,不斷碰撞融合后,開始了采用西方比較科學的方法和實證,補充了中國古代單純運用人文及陰陽五行等附和審美及用普通人難以理解的內心感悟來對待藝術的方法。
我們知道自然界是眾多設計師靈感的來源,而圓形則是自然界中無所不在的基礎形態。在美學的角度上理解,圓形所包含的有形式與抽象有著雙重內涵。從形式上觀察,圓形的整體是曲線360度環繞。
在華夏之初,我們的祖先滿懷著對世界和天地日月的敬畏及好奇,對圓形有了一絲初步的認知,沒有人知道“圓美”這一概念從此刻開始深入骨髓,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審美觀,由于圓形帶著天地和神靈的寓意,在之后漫長的歲月中,圓形被漸漸的抽象化及象征化,被帶入了眾多的領域中,在藝術的領域里,它被賦予了內容,本身的性質又帶有柔滑、圓潤、平和等意義。比如在中國傳統藝術繪畫的領域中,就對“圓”有著過人的理解,它包含著華夏數千年來藝術家們的經驗及審美觀,帶有著強烈的名族特色。“氣韻生動”在中國畫中位列第一,它的意義與“圓”的意義無有不同,精神上的圓滿,形式的豐滿、意蘊的流動是一副畫不可缺少的。藝術形態融入藝術境界是繪畫作品中很高的境界,渾如一體,完整的精氣神圓滿正是達到一定境界所必須的。畫家將視野從自然中由遠看到近,又看到遠,這個過程中將生命境界回歸到本身所具有的感性形體之上,創造出了“圓”的畫面效果,不但增加了藝術的表現感,更是將空間布局位置管理及綜合不同的透視將高低變化起伏等裝進一副畫中,形成了視覺及思維上的統一,這種意境創造而出的作品勁力飽滿、氣韻悠長,線條如龍,貫穿左右,畫面中無處不蕩漾著宇宙的規則,及時偶爾的留白所在也有著宇宙氣息輕輕流轉,“圓”的線條美被完完全全的展現在畫面之中。
今時今日,“全球化”的腳步已經越來越大,“地球村”也變成了常常可以聽到的詞,幾乎大部分人都對于“國際文化”有著認同。時間久了一些感覺到失去民族文化傳統的人們開始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國際文化”,在這些人中,有著許些首飾設計師在新的思想潮水中又不得不思考,傳統首飾設計里面所遺留下來的一些東西是否可以適應這個新的時代,在如今的設計領域,人們迫切的渴望可以呼喚出自己民族文化的懷念,我們從傳統的設計中提取經典形態用在如今的設計中,這是我們必須走的路途。
“圓”是我們本土文化中最經典的形態之一,它帶有著中華民族古老的首飾設計感,在圖案的象征性上有著重要地位,而可以用在當代珠寶設計中的無疑就很多了,因為它本身的特殊,所以一些本身對立的屬性就可以在“圓”的加工下進行完美的結合,例如白金帶有的感覺多事陰涼,冷靜,而黃金則是火熱,熱情的感覺,兩種金屬的在一起的設計總會給人難以結合的奇異感覺,讓作品沒有了形式上的美觀,在“圓”的調和之下,兩種不同屬性的金屬才完美的結合起來,可以給人虛實難測,太極八卦一般的形式感,將兩種本來互相對立的金屬變成互補且表現的完美無缺。設計這一領域需要由自然帶來靈感,再經過設計師的意識改造而成,它所代表的是特殊的感情和意蘊及社會人文,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不同的首飾有著各自文明的縮影,它帶有著我們本身民族所特有且多種多樣的文化,我們需要關注本身民族所特有的文化風格及工藝,同時也要考慮現代首飾本身所代表的文化沉淀。
傳承我們本身民族所特有的優良傳統文化,設計出既有中華民族特征又具有現代工藝特色的現代珠寶首飾。在這一過程中,找到民族傳統文化本身有特有的規律和規則及意蘊在物質上的表現即形態,也就是眾多的基礎圖形。
[1]陳征,郭守國.珠寶首飾設計與鑒賞[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年9月.
[2]吳祖慈.藝術形態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年.
[3]柳林,趙全宜.吉祥圖形新視覺[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4]胡先明.設計要素在首飾中的體現.重慶師范大學學報[J].2006.5
[5]楊愛君.我國珠寶首飾設計現狀初探.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J].第25卷5.2008.5
G712
A
1671-864X(2015)11-0048-01
趙鵬,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研究方向:產品專業首飾設計方向,指導教師:李中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