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耀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京 100000)
Dior Homme風格十年影響下的中國男裝審美分析
楊光耀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京 100000)
現在大街小巷大都在出售修身款的衣服,不光是身體裁剪的版型在縮小,連袖口,領口都出現了一定比例上的縮小。東西小了,但相比八九十年代松垮的裁剪,2000年后的西裝顯得更加筆挺、優雅,不失男子氣概,甚至到了2010年左右,下榻的褲腳設計被九分西裝褲的修身設計所逐漸替代。在修身款盛行的年代,是否注意過它出現的由來和原因?為什么衣服的版型會從八九十年代的夸大,寬松的裁剪一下子變成了貼身裁剪?不僅如此還對國人健康的觀念產生了影響。是什么改變了這些觀念?讓我們一起來一窺究竟將這些時尚元素帶來世界的Dior Homme。
Dior Homm;服裝設計;審美
1999年,在YSL被GUCCI收購之后,Hedi Slimane不顧GUCCI的高薪聘請選擇了Dior。在此之前Dior的男裝部門一直為世人病垢,由Hedi Slimane擔任設計師的2001 A/W Solitaire發表獲得好評后,Dior專門為男裝部門設立一個新的牌子Dior Homme。但這時Dior Homme并沒有完全地展現出來,同時還存在著Hedi Slimane呆在YSL的一絲氣息,但區別是在YSL時期Hedi Slimane似乎在進行一些的大膽,玩味十足的實驗,進入Dior Homme后開始變的簡潔明了。在2002 A/W Reflection時開始出現Dior Homme自己應有的特點,在這一季品牌風格定型的時候開始出現超長圍巾,窄領帶,蜜蜂的刺繡等,值得一提的是蜜蜂刺繡代表這拿破侖的皇權,象征著戰無不勝,這與Dior本身熱愛軍裝風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03 S/S Follow Me中著重展示了男人的線條,把英國的憂郁陰暗貴族氣質與法國的雅致細膩高冷氣質融合在一起,將過于窄版瘦削的剪裁,讓穿Dior Homme的男人看起來像是永遠不曾長大的男孩,但沒有初出茅廬的青澀之感覺,每個表情冷峻十足,嘴角充滿了對現實的嘲諷和冷眼,擁有十足的吸血鬼風范。采用的男模特都是纖細、高挑的男模特,業內開始對這類男生有了個“Dior Boy”的雅稱,也從這季大獲成功起大多數明星開始減肥瘦身,就連Chanel的設計總監Karl Lagefield也開始為了穿上Dior Homme的衣服而開始瘋狂減肥甩脂。Hedi Slimane對Dior Homme每次的設計都是對男子氣概的重新定義,這是他對男裝穿著者的定義:有品不揚,聰慧而不偽,多財不姹,多才而不顯。一切都隱藏在襲黑神秘感十足的Dior Homme男裝之下。
無論在哪個國家,娛樂行業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大眾的審美集中體現。像2000年后,亞洲大多數娛樂產業特別是音樂歌手的造型偏向日本視覺系樂隊的審美,當時流行趨勢是偏較為寬松的衣著,幾乎所有東西都帶著些松垮感。顏色的搭配上也顯示了其單一性,沒有顏色關系上的搭配。2003年后,韓國的樂隊團體在當時亞洲開始逐漸有了較大的影響,列如東方神起,在當時亞洲范圍內就獲得過超高人氣。2008年東方神起發表的專輯《MIROTIC-咒文-》的MV中,成員身著的服裝是由一位獨立設計師Kyuin Chae進行設計,該設計師在2007年回國創辦個人品牌之前曾受聘于Dior的設計團隊,前Dior首席設計師John Galliano的得意門生。在該專輯銷量火熱之后,顛覆了娛樂界的審美,越來越多娛樂公司開始樂意加大投資在藝人的服裝包裝上,藝人的身上甚至開始出現奢侈品牌的身影。亞洲的服裝設計審美從原來的50元地攤貨搖滾混搭風格漸漸變成了裁剪合適的西裝革履。以2008年為一個節點,中國人男裝的審美也開始接軌國際。
雜志期刊發行對這股潮流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八十年代創刊的《上海服飾》,刊內內容就主打海派時裝款式的制作和搭配,每期最后幾頁介紹款式打版,可以照著雜志上的版型裁下來做出衣服。另一本《時裝》中有從北京服裝學院特邀胡月、袁仄等老師做為特邀作者寫文章,做為北京服裝學院的老師用獨特的視角為這本雜志增添了十足的可讀性。《中國時裝》在2002年沒引入美國版權以前,在時尚界注目的東西稍微狹隘了些,在排版上也沒太多特別之處。時尚集團在收購這本雜志后引入美國版權后,改版換名為《時尚芭莎》,搖身一變就時尚雜志中的當家花旦。還有在中國的時尚雜志界占有龍頭地位的《ELLE世界時裝之苑》是第一個進入中國的國際時尚雜志,雖為女性雜志,但這為后來在1996年登陸中國的《時尚先生Esquire》開拓了一條道路,但是也因為《ELLE》的入駐,中國男性時裝才開始有了發展的萌芽。
1979年,從法國遠道而來的Pierre Cardin成為第一個駐扎在中國的奢侈品專營店之后,奢侈品在國內經濟市場逐漸擴張,越來越多國際品牌開始進入國內,多數在新世紀后開始在中國本土有了自己的專營店,Dior的服裝款式自然在其中。因為Dior本身的裁剪適合過瘦的“Dior Boy”穿,但他的款式蘊涵的時裝藝術美學又是在世界時裝界上占領了一座高地,所以大多數商家會選擇適當擴充版型,增加穿著者的日常生理活動性,但還在修身范圍內的西裝,所以這時服裝人體工程學也開始在國內慢慢開始運用,裁剪修身但是不會妨礙行動成為這個時代的標準。但是一個比較明顯Dior Homme的標志依然保留在衣服上:窄領。因為修身的衣服在視覺上會給人較為顯瘦的效果,同時也給一些骨架大,卻沒有多少贅肉的穿著者了自信。在文化和商業的雙重刺激下,修身款式的流行已經變得勢不可擋,現在還存在著很多人出現了為了穿衣服好看而去減肥的例子,活生生地把2002年的時尚圈里的現象重演了一遍又一遍。
通過常年調研街上路人的穿衣風格的演變與一些國內無牌地攤服裝、偽洋品牌的設計變化。從2008年開始,市場上充盈著許多雖不像90年代夸張那樣的寬大西裝但也不足以稱得上修身的西裝逐漸被窄肩、窄領,修身設計的西裝。這也將國人大眾的審美在不自覺中提到了另一個高度,街上開始人們的裝扮也從原來的寬松裁剪的版型逐漸過渡到貼身裁剪的版型,這不僅局限于西裝的制作上,在運動款的夾克,T恤上也有得體現。大眾穿著者為了駕馭好修身裁剪的衣服,開始健身運動,這同時也促進了大眾的健康意識的增加,雖然Dior Homme的男裝款式受眾面較小提倡的是病態美感,但是在國內商販的改良之后受眾面變大,適合于身材更加壯實和健康的男士。
不知是不是這種健康運動的風潮在世界上普遍的流行,時尚的反影響,2012年開始由Raf Simons帶領的Dior Homme開始有了一個新的分支Dior Homme Sport開始推出運動款的衣服,這是Dior Homme男裝初期甚至是定型之后并未預料的結果,雖然推出后差強人意,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品牌風格并不會完全獨立于品牌自己的世界中,也會觀察市場方向并推出相應款式。
TS941.718
A
1671-864X(2015)11-0056-01
楊光耀,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研究方向:產品專業首飾設計方向,指導教師:李中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