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軍
(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人民法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淺議扶養糾紛案件的謙抑執行
劉亞軍
(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人民法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由于撫養糾紛案件大多涉及未成年人,且大多案件的情況較復雜,牽涉較多,案件的執行存在很大的問題,強制執行很難達到良好效果。因此,本文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研究謙抑執行在此類案件中的過程和效果,希望能夠對以后此類案件的執行提供參考。
撫養糾紛案件;謙抑執行;執行效果
近日,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人民法院通過謙抑執行的方式執結一起撫養糾紛案件。該案的執行歷時近8個月,經過執行法官與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以及被執行人的父母多達7次談話(包含兩次組織各方當事人到一起協商),最終雙方協商一致,達成和解,申請執行人向法院撤銷執行申請,該案依法終結。
原來,申請執行人小雪和被執行人曉軍都是80后,雙方于2012年2月14日登記結婚。婚后因雙方年輕氣盛,不善于經營家庭生活,最終在2013年7月,在兩人的婚生子波波才2個月大時,雙方就協議離婚,其中婚生子波波協議由小雪撫養。2013年9月,曉軍將波波從小雪處帶走,帶至自己的父母家,由其父母撫養。小雪在兩個多月后,將曉軍訴至法院,要求婚生子波波由其撫養。法院經審理確認了上述事實,并作出判決,判決婚生子波波由小雪撫養。案件經二審維持原判。判決生效后,曉軍未履行義務,小雪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收案后,執行法官對案件十分重視。在執行中,先依法向曉軍發出責令履行指定行為通知書。隨后,分別找小雪和曉軍分別談話,了解各自的請求及雙方矛盾的癥結所在。經過法官耐心細致的工作,曉軍終于打開心扉,向承辦法官告知因為孩子從出生一直由自己的父母撫養,現在父母和孩子間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要想解決本案,最關鍵的是要給其父母做工作。而隨后曉軍的父母來到法院,告知法官,他們舍不得孩子,從四個多月帶到至今,而且小雪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又一個人,由己方撫養孩子,也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希望能和小雪協商解決。執行法官隨后多次給小雪做工作。最終,在執行法官的主持下,小雪、曉軍及曉軍的父母坐在一起,最終協商婚生子波波仍由曉軍的父母撫養,小雪可以隨時探望孩子,也可在將來根據經濟情況向曉軍的父母支付一定的撫養費。小雪隨即向法院申請撤銷案件的執行申請。雙方的糾紛得到圓滿的解決。
執行也可稱強制執行,廣義的執行可以分為民事、行政和刑事執行;狹義的僅指民事執行。民事執行是指國家執行機關依據當事人的申請,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的程序,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對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內容予以公力救濟而進行的活動。在我國,人民法院是法定的民事執行機關。所謂謙抑執行,就是要求人民法院為了實現執行的目的,實現申請人債權或權益,在采取手段時必須要適度,必須符合理性,必須在目的和手段之間保持一定比例關系,或者要保持均衡。換言之,就是盡量采取和緩的方式解決問題,最大限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和其他民事糾紛案件的執行相比,扶養糾紛案件往往具有以下特點:一、案件涉及人身性質,尤其是涉及到未成年人,執行方式上不能過于機械,即法院不能在執行中將孩子簡單的強行抱走,來達到執行的目的。二、雙方當事人往往積怨較深,處理不當,易引發兩方家庭之間的其他矛盾。三、撫養糾紛案件往往與撫養費、探視權以及雙方之間情感沖突等其他問題交織在一起,具有復雜性。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家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4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去年全國依法辦理離婚363.7萬對,粗離婚率為2.7‰,連續12年攀升。與之相應的,法院受理的各類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數也水漲船高,其中撫養糾紛的案件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有關撫養權糾紛的執行案件逐年增加。對于這類案件的執行應堅持“謙抑執行”,盡力維護社會穩定。
鑒于撫養權糾紛案件的特殊性,執行中尤其要注意執行方式方法,可以說謙抑執行方式特別適合撫養權糾紛案件。謙抑執行會涉及我國強制執行制度二重價值的沖突協調問題。“效率優先兼顧公正”是民事執行的基本原則,撫養權糾紛案件的執行過程中,如果快速的將孩子強行交到申請執行人,勢必造成執行的粗線條,容易激發當事人的矛盾。反之,過分的強調公正,會造成生效的法律文書難以執行,致使案件長期不能執結,甚至會錯失案件執行的最佳機會。因此,具體到個案,執行法院應考慮采取最合適的措施,避免雙方當事人矛盾激化。
謙抑執行的理念應貫徹撫養權糾紛執行的全過程。首先,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應避免因執行而導致雙方當事人矛盾激化,進而做出過激行為傷害到未成年人的成長。承辦法官在思想上樹立謙抑執行的觀念,手段上要盡量平和。
其次,孩子的撫養權不僅僅是雙方當事人還是雙方家庭的事情,在案件執行過程中,盡可能采取說服教育等和緩的執行手段,做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找出執行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制訂執行預案。
再次,要力促和解。在執行中,撫養權糾紛往往涉及撫養費、探視權以及雙方之間情感沖突等其他問題交織在一起,因此在和解的過程中,對于這些問題,當事人雙方另行約定的,應告知雙方履行約定,如不履行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最后,對拒不履行義務的,慎用罰款、拘留等措施,避免激化矛盾,造成被執行人的家人將孩子隱藏進而導致執行不能的不利后果。
通過本案的最終順利執行可以看出,撫養糾紛案件盡量采取謙抑執行原則,既符合法理又兼顧情理,又達到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既有利于法院判決的圓滿執行,又有利于化解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之間的矛盾,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D923
A
1671-864X(2015)11-0082-01
劉亞軍,男,漢族,籍貫上海,研究生學歷,四級法官,畢業于新疆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