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冬月
(河南省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鄧州 474150)
探討幼師學校語文教學環境
賈冬月
(河南省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鄧州 47415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隨之到來,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其中,幼兒教育改革作為中間的一個重要環節也開始活躍,這對幼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如何培養出素質更高、能力更強的優秀幼師,值得我們思考。每一種教育活動都需要在一定的教育環境中進行,人在接受教育的階段深受著教育環境的影響,正所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而作為一切學科的學習基礎,語文同樣也需要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本文通過簡釋教學環境的概念,分析現階段幼師語文教學環境的現狀,闡述如何營造和諧健康的幼師學校語文教學環境,以幫助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和幼師未來的教學能力及素養。
幼師;語文教學;教學環境
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左右,教學環境的研究就已正式開始,眾多學者對教學環境進行了不同層次的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的科研成果。綜合來說,教學環境是多重因素的綜合體,教學環境一般是由家庭、學校等各方面物質因素組成的學習場所。
(一)環境的物理因素。
溫度、光線、空氣、味道、顏色、聲音等,這些都屬于環境物理因素,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響師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動。例如,新鮮的教室空氣能使人心情愉悅、頭腦清醒,提高教學的質量。反之,則會讓人精神萎靡,昏昏欲睡,降低教學的效率。
(二)環境的物質因素。
教學設施是學校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物質構成因素。例如,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禮堂、計算機室、多媒體以及校園內的人文性建筑。這些設施都會在日常生活中影響著教學活動。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學設施不止是教學活動的必備條件,更是校園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三)其他因素。
構成教學環境的因素錯綜復雜,除了物理和物質因素外,還有其他很多因素能對其進行影響。首先是課堂的教學氣氛,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的某種穩定而積極的情感體驗及對待教學活動的態度和行為的綜合反映,具有認知和情感的特征,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師生間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對教學活動起到積極作用。除此之外,影響教學活動的因素還有班級規模、人際關系、座位編排方式、社會信息等等。
(一)幼師學生生源現狀。
受到高校擴大招生的影響,幼師專業的生源質量隨之下降,為了保證足夠的生源,幼師專業降低了對文化成績的要求,甚至取消了面試,據統計,低分段學生比例逐年上漲,高分段學生比例直線下降,門檻降低帶來的是生源質量的急劇下滑,幼師學生整體素質偏低。因此,也給教學活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二)幼師學生學習現狀。
由于幼師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對學習興趣不濃厚,沒有預習和復習的好習慣,不能充分認識語文學科的重要性,絕大多數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隨著考試成績不理想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惡性循環,學生之間差距拉大,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對語文教學活動帶來了較大壓力。另外,根據部分調查顯示,有28%的幼師學生是因為跟不上高中課程才選擇幼師專業,還有30%的學生則是聽從父母的選擇,僅有36%的學生是喜歡幼教這個職業,剩余的學生則是為了獲得幼教資格證,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并不重視。
(三)語文教師現狀。
現如今,應國家規定的標準,作為幼師的教師學歷水平都相對較高,不過時代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都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知識更新和教學能力的提升跟不上速度,就會導致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另外,由于學生基礎知識較差,教師會出現教學目標模糊、教學熱情低迷等問題,如果將這些思想帶到工作中,同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幼師專業語文教材現狀。
目前幼師專業的語文教材多達二十余種,其中《閱讀和寫作》、《幼兒文學》、《幼兒語言教育學》、《大學語文》、《教師口語》等教材比較常見。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語文教材的編排過于傳統,選文不具有時代性,因此缺乏學習的興趣的動力。
(五)教師教學方法的現狀。
由于教材較于傳統,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比較保守。一般情況下,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專業的需求選取部分內容進行講解,避免不了照本宣科的情況。教師板書,學生照抄筆記成了常態,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得越來越差。
(一)利用學校資源建立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
在闡述教學環境的概念里我們有提到,學校和家庭中的學習場所是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因素。因此,可以從學?,F有資源入手建立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首先,雖然語文教材選文陳舊,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進行完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室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教室文化尤為重要,黑板報則成了傳播語文知識的主要陣地,在黑板報上創立“每日一文”“成語接龍”“名言警句”等,能更好的幫助學生趣味性的學習語文知識。
(二)利用家庭資源構建家庭學習環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師,家庭教育對人的一生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有絕大部分的時間在家中度過,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人受到父母和家人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生活中進行的聽說讀寫也是另外一種學習途徑。
(三)利用社會資源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學習語文知識單純靠記憶并不能領悟到其中的精華,只有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形成真正的工作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說,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因此,只有在社會活動中學習語文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和教學能力。學生可去到幼兒園,接觸幼兒,熟悉幼兒的教育方法,聽課,試教等,把學校所學知識運用到對幼兒的實際教育當中,將理論和實踐相融合。
總而言之,教學環境作為一種特殊的環境,是學校進行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客觀條件和因素,幼師學校語文教學環境對于幼師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它受到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們應該為幼師學生營造和諧健康的語文學習環境共同努力,以便于培育出高素養、高能力的優秀幼師。
[1]王桂華.教學環境對語文教學影響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2]楊曉紅.王莉紅.關于構建幼師學校環境教育體系的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3.
G612
A
1671-864X(2015)11-0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