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波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1120)
互聯網+與智慧城市
曾小波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1120)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并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本文著重對互聯網+與智慧城市的關聯進行解析。
互聯網+;智慧城市;創新;建設
隨著“互聯網+”的國家戰略的實施,互聯網技術滲透到城市發展中的每個領域,激活城市生態的每個細胞,提高城市服務的效率,優化城市資源的配置,加強城市發展的動力,逐步構建未來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在數字城市的基礎上聯合物聯網與云計算,使城市的運轉及人們的生活更加智慧、便捷。
目前,“互聯網+”尚處于初級階段,各領域對“互聯網+”還在做論證與探索,特別是那些非常傳統的行業,正努力借助互聯網平臺增加自身利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產生的創新2.0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態的形成與發展,重塑了物聯網、云計算、社會計算還有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形態。無所不在的網絡會同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一起推動“互聯網+”的演進與發展。
1.“互聯網+”服務商崛起及職業培訓興起。“互聯網+”的興起衍生出一大批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第三方服務企業,包括培訓、招聘、資源尋找、方案設計、設備引進以及車間改造等。并有可能從初期的“互聯網+”服務商發展到復合體,甚至是純互聯網模式的平臺型企業。同時,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政府和企業對這方面的人才也是求賢若渴,因此這會帶來關于“互聯網+”的培訓及特訓職業線上線下教育的爆發。在線教育領域,職業教育既頗受追捧,又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因為“互聯網+”職業培訓可以說是細分到了各個崗位,以此改變傳統企業的架構。“互聯網+”職業培訓一方面對傳統企業在職員工進行培訓,另一方面則是對想從事該行業的人員的培訓。
2.推進“互聯網+”發展。近年來,我國在互聯網技術、產業、應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由于傳統企業運用互聯網的意識和能力不足、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新業態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跨界融合型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國務院推出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積極順應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導向,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著力做優存量,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著力做大增量,培育新興業態,打造新的增長點;著力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夯實網絡發展基礎,營造安全網絡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同時,國務院堅持五大基本原則,并對2018年、2025年甚至更久的“互聯網+”創業創新都做了細致的安排,以便于日后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水平,加強產業鏈協作,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協同制造新模式。使“互聯網+”深入至各行各業,并聯合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智慧城市,使全國徹底信息化。
智慧城市經常與數字城市、智能城市、生態城市以及低碳城市等區域發展概念相互交叉,甚至與電子政務、智能交通以及智能電網等行業信息化概念發生混雜。而這一切正表明,智慧城市是一個綜合體,它不僅僅是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的方法論應用。
1.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意義。建設智慧城市,一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自改革開放30年以來,尤其進入21世紀后,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城市人口不斷膨脹,導致“城市病”成為困擾各個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首要難題。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僅可以有效化解“城市病”問題,使城市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資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還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城市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從而緩解城市資源、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和安全隱患,以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二是可滿足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當前,全球信息技術主加速發展趨勢,信息資源在當今社會愈加重要。為搶占新一輪信息技術制高點,發達國家爭先恐后地出臺智慧城市建設規劃,而我國若不想在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競爭中陷于被動,不僅得及時提出發展智慧城市的戰略布局,更要把握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還有一點,這能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極大帶動包括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下一代互聯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醫療、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和環保等領域的發展也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對我國片人內需、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
2.智慧城市的應用。智慧城市將傳統的工業及服務項目智慧化,提升了城市運行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同時結合多方面頂尖技術,構建智能視覺物聯網,使城市的一切數據可視化和規范化,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并強調要發展“智慧城市”。可見,“互聯網+”也被認為是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形成創新涌現的智慧城生態,從而進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與運行功能,實現更好的公共服務。讓人們生活更便宜,出行更便利,環境更宜居。
智慧城市作為推動城鎮化發展、解決超大城市病及城市群合理建設的新型城市形態,“互聯網+”正是解決資源分配不合理,重新構造城市機構、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問題的利器。從另一方面而言,智慧城市正為互聯網與行業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應用土壤,并進一步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產業發展。因此,“互聯網+”是融入智慧城市基因的,是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基本特征。
[1]新華網 “互聯網+”是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基本特征.
[2]馬化騰 《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央廣網.
[3]李克強 《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人民網.
F299.2
A
1671-864X(2015)12-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