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立剛
(江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56)
融合與創造
——綜合材料教學探究
辛立剛
(江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56)
如何培養適應當代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是當下美術教學改革的新話題。我校開設的綜合材料課程正積極的投身于美術教育的改革的大潮中,對怎樣培養人才的專業素質和開展專業教學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在美術學教學的方面作了一些探討,提出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論述綜合材料是對觀念、材料、語言的綜合思考。
教學;綜合材料;融合
藝術發展的浪潮已沖破舊有畫種隔閡,而在繪畫藝術領域同樣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新的情況:當代繪畫藝術的綜合化趨勢,日益趨向于融合、嫁接、交叉的“大美術”特征,它是以綜合媒介與材料研究和實踐為方向,其體系強調中西繪畫基礎理論和新的藝術課程內容的比較研究與實驗,社會發展需要綜合型的美術人才基于對我國美術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歷史、現狀及問題的認識,綜合美術教育是最大限度發揮學生藝術潛力和個性特長的理想途徑之一。現代科學和藝術發展的綜合趨勢客觀加強了各門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東西藝術相互嫁接,融會和貫通,以大美術、大視覺的藝術觀念作為其藝術發展的方向是符合時代潮流的一種必然趨勢。
繪畫藝術在觀念、形式、語言與媒介材料上產生了多樣的變化。西方的美術教育早已不存在諸如油畫、版畫等分類學科,成為一個時代美術的特征。從西方藝術教育和創作的現狀看,視覺藝術已經把多種邊緣學科容納近來,對交叉學科進行融會貫通,藝術創作呈現越來越多樣化的趨勢,不僅僅吸收東方藝術的養分,還在原已引入的攝影、音像、信息、多媒體藝術的基礎上,將視覺藝術與當代其他的藝術形式交叉研究。
不同藝術門類的相互滲透、交叉融合其實質上是借鑒和轉換那些極具藝術表現和審美價值的藝術思維和人文精神。僅需要藝術的融合,更需要插有科學與藝術雙翅的創造性人才。國外對綜合材料的研究和創作已相當普遍,金色材料與油彩表現相結合的方法,使人聯想到類似宗教的神秘與夢幻般的壁畫,克利善于在紙上、布上采用不同基底并根據這個基礎與各種顏料、墨水相結合,使畫面呈現出富有視覺變幻的效果,這充分顯示出他對于材料的運用有著獨到的見解和體驗。二十世紀以來的現代藝術和后現代藝術中以材料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流派和作品的表現方法和制作工藝。藝術與邊緣學科融合交叉的研究成果,在當代國際各種大型視覺藝術展上,已屢見不鮮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更應該責無旁貸,有必要去探索一下綜合藝術與當代藝術教育的銜接點,尋找它的科學性、系統性,采用多學科交叉研究,以全新的思維方式,迎接全新的教學改革。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對綜合材料有了一定的認識,運用到美術教育才能開花結果。綜合美術課程的教學使學生關注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美術文化,培養多元文化價值觀和包容精神與汲取能力,更應注重創造性學習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綜合材料已經而是引導學生對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材料的特性及其所具有的獨特的審美感染力,運用多學科的知識滲透,喚起學生的藝術個性及原創意識的覺醒,開展對創意、構成、材質的表現的探討。在內容的設計上,探索新的空間。讓學生認識綜合材料、理解材料和材料語言在視覺表現中的審美價值。
自然界可供藝術創作選擇的材料可謂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材料的自身美能使人在觀察中獲得審美的愉悅,是因為自然的內在意味總是與生命存在和生命的精神相關聯。綜合材料只有通過對各種材料直接觀察和觸摸,才能不斷認識材料和發現材料,了解材料的粗細、強弱、軟硬、透明與不透明等特點,在宣紙上的滲化作用使畫在宣紙上的作品往往具有極其靈活多變的特性墨用不同材料溶解在水中形成的,使用油、水不溶解性,在宣紙、素描紙上形成獨特肌理采用揉、托、印、拼貼和染色等綜合技法,不同紙的特性與水墨結合同樣體現出的材質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
綜合材料運用丙稀顏料與油彩顏料混合使用,同時和許多材料所具有的質量感和質地感,紙,比如報紙、雜志、包裝紙、廢文件、廢日歷等,運用噴繪滴撒的方法基底的制作材質選用丙稀材料與塑形膏、油彩與基底、紙、布、板上的基底也可以選擇非人工合成和生產的——石、泥、樹木、草的現成品與特殊材料等厚重材料與涂繪是強化基底或強化材質本身張力的一種綜合性的繪畫技法。板面基底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技法,進行多種材料與技法的轉換試驗,以增強畫面的表現力。完成的作品不僅對視覺有極大的沖擊力,而且有強烈的可感觸性的特征,從而在運用中通過比較研究,不斷探索如何突現材質語言的表現力。
在綜合材料教學中間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忽視材料的綜合性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藝術思維打開了,順利完成了材料的收集與作品方案,綜合美術的作品的制作便是水到渠成。在綜合材料教學中,積極開展教師與學生、學生于學生之間進行廣泛的研討、交流,綜合材料試圖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綜合學習理論對美術教學進行研究實踐,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材料教學在本質上就是讓學生開拓視野,拓寬藝術思維,是學生對觀念、材料、語言的綜合思考。
推強調將各門類藝術手段融會貫通,打破畫種傳統的界限,拓寬多種藝術表現手段和媒材綜合運用的領域。綜合美術教育人才培養是個新課題,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對國外的研究成果了解有限,在資訊、交流方面有待加強。綜合材料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需要進一步驗證和改善。充分認識到綜合美術綜合化趨勢的重要性,為探索和研究一些新興、材料、技術等語言大膽創新和吸收外來文化,及技法材料高度重視,滿懷虔誠和敬意,持之以恒,達到理想的境界,建構多元化、跨學科的美術教育體系。
綜合材料探索還將往深層次發展,開展綜合美術教育的研究實踐,只有真正體現國家提出的“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要求。使東西藝術相互嫁接、融會和貫通,植身于民族藝術的土壤中,植身于深厚的東方經典文化中,才能生根發芽,耀眼與世界藝術之林。
[1]愛德華·盧西·史密斯著(英)1945年以后現代視覺藝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陳心懋著,綜合繪畫的材料與繪畫,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
[3]康定斯基(俄)論藝術的精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4]宗白華著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F293
A
1671-864X(2015)11-0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