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霄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望都鎮東關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2450)
論以環境為基礎的幼兒教育體系構建理論與實務
陳云霄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望都鎮東關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2450)
兒童還沒有形成主觀意識之前,他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在進行幼兒教育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一定要注定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其潛移默化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環境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進行分析,具體探討了如何將基礎環境與幼兒教育體系相融合,促進教育的可持發展。
教學環境;幼兒教育;教育價值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政策號召,幼兒園在進行幼兒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為教學標準,積極創設立體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學環境,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由此可見,環境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業務水平或者是機械設備方面存在不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環境不夠重視,教學目標不明確,缺乏針對性,這樣以來肯定會降低課堂效率,無法有效地引導幼兒向更高的水平發展,環境的教育價值也無從體現。要想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我們必須對每一個活動、每一種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有所了解。如積木是幼兒園里最常見的材料,在結構游戲區幼兒能接觸到。幼兒通過觀察可以獲得積木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的知識;通過運用積木進行操作活動,幼兒可以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認識各種幾何形體,培養初步的藝術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實際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再如自然角的花盆里的泥土,我們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感知活動,使他們知道土壤里有水、空氣、腐殖質等成份,初步懂得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條件,培養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我們還可以引導幼兒了解土壤對人類的作用,萌發幼兒珍惜土地的感情。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幼兒園在實行環境教學模式引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進步,其主要教學目的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標來設置環境和投放材料,實現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
(一)通過環境教學模式要啟發、鼓勵和引導幼兒。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幼兒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及材料使用權。通過大量實驗我們可以看出,幼兒是否有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參與區角設置和墻飾制作的積極性,影響著幼兒與環境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應盡可能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自己決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兒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便于幼兒不斷地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詢問、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來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二)通過環境教學模式,幫助幼兒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
幼兒的心靈是最純潔最干凈的,就好像一張白紙,教師給他畫成什么樣他就是什么樣。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幼兒的情感教育和集體教育,建立互助、友愛、和諧的伙伴關系,使幼兒生活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在集體中獲得全面的發展。這些關系的建立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完成,在游戲過程中讓同學們自己商定角色,互相交換玩具,這樣既增加了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通過環境教學模式,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在進行幼兒游戲教學時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本前提,要有一顆愛心,“愛一切孩子”,“愛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兒的游戲中,教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參與幼兒的游戲,使他們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伙伴,與老師在一起感到自然、溫馨、沒有壓抑感。教師的形象潛移默化影響幼兒的活動情緒和積極性。真誠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幼兒建立友好同伴關系的榜樣。這些都是幼兒游戲時,建立寬松、愉快的精神環境的積極準備。因而,教師要以良好的自身素質為幼兒樹立榜樣。
心理環境較之于物質環境的創設更為重要,其任務也更艱巨。平等、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是鼓勵幼兒與周圍人、事、物相互作用的保證。然而,我們也不可忽視物質環境的創設。它與心理環境同樣重要,這兩者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兩者缺一不可,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幼兒在游戲中玩的輕松、愉快,玩得有價值,讓他們在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開放性環境中健康成長!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孩子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成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皮亞杰認知結構理論中也明確指出:兒童的發展是通過自身感知操作而得來的。我們應該充分認識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的作用,充分的利用環境中的一切有效資源進行幼兒教育,孩子的美好未來是家長的期望,只有將孩子置身于充滿愛的環境中,他們才會充滿自信的走向未來。
良好的教學環境對幼兒教學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環境教學是指教師對幼兒進行課程講解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教學材料、教學設備、教學場所等方面因素,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當然環境教學不單是這些外在環境因素,也包含心理環境因素,教師積極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發展環境教學模式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教學過程中將環境創設與幼兒活動緊密結合,可以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所以,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重視環境對幼兒的教育性,真正意識到環境是一種隱蔽性課程,積極創設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教育環境,為幼兒的發展奠定基礎。
21世紀是競爭激勵的時代,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在一定意義上說,人類文明進步的過程就是人們利用環境、改造環境,使之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過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充分認識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的作用,充分的利用環境中的一切有效資源進行幼兒教育,孩子的美好未來是家長的期望,只有將孩子置身于充滿愛的環境中,他們將會充滿自信的走向未來。
[1]任建紅.論以環境為基礎的幼兒教育體系構建理論與實務[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2:117-119.
[2]李丹.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
[3]張皓.學前教育專業全程教育實踐課程的建構研究[D].西南大學,2012.
[4]張娜.學前教育課程模式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G612
A
1671-864X(2015)12-01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