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芹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中韓莊鄉明德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兒童文學教學的現狀及對策探析
劉英芹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中韓莊鄉明德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兒童文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即專門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一般具有豐富的趣味性、故事性、幻想性等特征,非常適合我國小學階段學生閱讀。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兩者知識構成方面存在較大的互通性,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活動,并以此為基礎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育理念。本文通過兒童文學作品和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展開研究,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
兒童文學;小學語文;現狀問題;解決對策
“兒童文學”特指一類以少年兒童為對象的文學作品,其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兒歌、童話、故事等。如著名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都是世界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很顯然,兒童文學作品更側重于“文學性”,無論是國外作品或國內作品,都與語文教材存在內在的關聯。相比枯燥的理論知識,兒童文學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積極利用兒童文學的功能,對小學語文教育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兒童文學是陪伴少年兒童成長的良師益友,小學語文課是每一個小學生的必修課,兩者在小學教育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簡單、性格單純、愛憎分明,對童話、寓言、生活中的故事產生興趣。而這與小學教育培養的目標不謀而合。兒童文學對語文教學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它滿足了兒童閱讀的適應性問題,決定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并扮演了一個學習補充的角色。其次,兒童文學是針對少年兒童的作品,是伴隨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在聽家長、教師講故事的過程中,漸漸地把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記在心里;在課堂內外的讀物中,通過對故事的理解,開始慢慢地接受人生的啟蒙,慢慢地認識社會,使一些簡單而基本的知識和道理在他們心里生根發芽,并伴隨著他們的成長。
(一)讀物甄選問題。隨著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一些商家從利益角度出發,大量編撰和出版兒童讀物,卻嚴重忽視了兒童讀物的質量。一些胡編亂造甚至是抄襲的作品,缺乏基本的故事邏輯,也不具備想象力,對兒童的閱讀產生了干擾。如果這些兒童讀物滲透到小學中來,會造成小學生理解的困惑。同時,對于一些兒童讀物的摘選,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存在不合時宜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國外兒童文學作品,與中國兒童生活相背離,不符合學生年齡發展和心理特征,缺乏經典作品,文章選材過于單一,過分強調教育理念,教材內容缺乏情感等現象,讓小學語文兒童文學作品嚴重偏離兒童,不僅抽象,甚至缺少童趣,這種文學作品既不能傳承經典文化,更不能滲透語文素養。
(二)重視程度不足。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一些小學語文教學老師片面地重視教材,忽視兒童文學的功能,將基礎知識作為最關鍵、最重要的部分提煉出來,認為兒童文學在教學中沒有太大的作用,從而也就認識不到兒童文學對提高學生閱讀感受以及閱讀能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對兒童文學的擴展。一些在教材中出現的兒童文學作品,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師在講解完畢詞義、生字之后,就視為完成了工作。而對于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意思,卻很少去講解。二是教師對兒童文學認識不足。教師兒童文學知識體系的缺乏,甚至會誤導學生的理解方向,容易忽視學生的情緒感受。
(三)閱讀時間有限。在現代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兒童文學作品都是經過專業人士評定、選擇錄入的,教師和家長認為這是“有用的”,而對于同類的兒童文學作品,由于沒能進入教材或歸納的閱讀體系,則被認為是“無用的”;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課余沒有閱讀的時間和環境,造成了解兒童文學的內容較少。長此以往,學生只能通過課堂了解到少量的文章作品,更沒有時間與精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
(一)優化教材選摘過程。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摘是學生了解兒童文學的重要途徑,而選在工作主要有教育部門和出版部門完成。從小學語文教學的觀點出發,應該建議相關部門從兒童的立場出發,通過了解兒童心理與年齡特點,做好審核工作,加大兒童文學的入選比例。
(二)提高老師文學素養。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由于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強,教師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必須加強文學素養,尤其是針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力度。結合我國小學語文老師師資力量來看,雖然大部分示范畢業生對知識涉獵的范圍很注重,但是很少接觸兒童心理學的內容,所以缺乏對學生的引導能力。
在現代教學中,語文老師必須不斷提高兒童文學素養,在注重兒童文學教學意義的同時,進行系統、完善的兒童文學學習。通過了解兒童文學發展情況,在不斷健全教育流程的同時,掌握兒童文學特征以及相關知識情況,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專業的學習和閱讀。
(三)鼓勵學生課外興趣。課堂學習時間是很有限的,要充分發揮課外時間的利用效率。以人文本,把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習興趣,必須加入兒童文學內容。從指導閱讀的方向來說,要考慮到學生興趣以及想法,所以在教學工作中,老師應該主動與學生交流,關注學生閱讀感受,鼓勵課外閱讀。同時,也可以推薦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品讀課外讀物,從而擴大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加強兒童文學教學,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進一步擴展知識面,提高其審美能力。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甄別能力,實現閱讀和教學的相關性,利用不同的體裁來展現文學的功能,體現出寓教于樂的設計。此外,積極地開展兒童兒童文學閱讀,也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保持一份積極樂觀的童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1]馬志艷.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學周刊,2014,05:197.
[2]高淑香.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34:136.
[3]吳粉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212.
[5]張樹磊.論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170.
G623.31
A
1671-864X(2015)12-01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