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華 王博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石油天然氣工程系,重慶 402260)
高職高專分析化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嘗試
吳英華 王博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石油天然氣工程系,重慶 402260)
本文從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出發,由高職高專分析化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入手,深入細致地探討了高職高專分析化學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改革的具體舉措及教學評價機制的構建,希望通過對分析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嘗試,探索出一條適合當代高職學生特點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
分析化學;改革;探索
分析化學是化工技術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研究物質組成、結構和含量的學科,既有很強的實用性,又有嚴密、系統的理論,是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的學科。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不但能掌握各種物質的分析方法和相關理論知識,而且還能學到進行科學實驗的技能。由于高職高專學生層次與普通本科大學生有一定的區別,在高職高專中開展分析化學教學已不能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中那種只重理論而輕實訓的模式。因此,開展對分析化學的原有知識結構分化重組工作,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應用性,適當地增加實驗、實訓環節,使學生在較少的學時內獲取更多的實用性技能,就成為高職高專分析化學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
通過近幾年高職高專的招生錄取工作可以看出,學生在理論知識儲備上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而在創新能力方面有較好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適時地開展高職高專分析化學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以理論授課為主,實踐技能為輔的僵化局面,就顯得勢在必行。
現代高職院校教育主要是以應用為目的,在教學培養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實際職業能力操作的培養,應強化基于工作過程的案例教學和任務教學,注重以任務引領型項目誘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完成典型任務活動中能到達能力要求。
1. 在教學內容上的把握。在理論“適用、夠用”的基礎上,應重點強調基礎知識在現實生活、工作中的運用,弱化理論性較強的知識,使所學到的知識要能夠很好地應用到將來工作崗位和生活當中去。在課程的教學中內容要能夠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化學分析基礎知識,誤差與數據處理等章節是分析化學的基礎,在工作生活中亦是經常接觸的章節,所以在講解中應重點講述,以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對于酸堿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著章節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較多,適用面較廣,所以在教學中應作為重點章節重點講述,在實訓過程中也應重點練習;而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等章節在應用中較少,可以按了解章節講解。
2. 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力爭做到教學相長,打破傳統高校教學中教師只教、學生只學的模式,要將“教”與“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章節通過不同的方式使同學們能夠在比較輕松的氣氛下進行學習,從而減少學生的厭煩心里,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定量化學分析基礎知識中可以用學中做,做中學的方式教學;在講解滴定分析法時,可以通過練習使用滴定管的實訓教學來引入什么是化學計量點、滴定終點、誤差等;在配置標準溶液實訓中插入關于物質的分類、標準濃度、滴定度、基本單元、基本計算等理論知識的講解;在講解沉淀滴定法時,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通過小組討論來總結沉淀滴定法的原理,滴定的方法等。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在練習使用滴定管的實訓中可以通過分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通過相互糾正錯誤來加強記憶。
在實訓教學中,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在演示的過程中要對重要的地方重點講解,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循環播放正確操作的視頻。在實訓教學中不能只注重開設實訓的多少,而是應注重實訓的質量。如在酸堿中和滴定實訓中,應重點練習滴定管的使用,滴定手法的運用,滴定終點的判定等,而不是僅僅練習一次就結束這個實訓,去開設下一個實訓。
3.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職業情境的創設,綜合運用以多媒體、錄像、校內實訓基地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增加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本課程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從而,自主地提高學習興趣。
以往的教學評價就是以期末考試為準則,但是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準則,因此,傳統的單一的以考代評的方法已不再適用于當代的高職教育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及時地構建適合當代高職高專學生特點的教學評價機制可以更好地保證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的順利實現。
具體來說,應考慮在實際操作環節中重點突出過程評價,同時輔以課堂提問、小組討論、課后作業、實訓操作等多種教學手段,來保證教學效果的圓滿完成。在這種模式下,教學效果的最終評定,不再是單純地唯分數至上,而是學生綜合能力的檢驗。學期末的學生成績也由多個部分構成:其中,課堂口頭報告、課堂提問、小組討論等占成績的15%,通過此部分的評價的開展,切實地起到了鍛煉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效果;平時課堂表現,包含上課的聽講情況、遲到早退情況、實訓日常練習情況等占成績的15%,通過此部分的評價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和對實訓過程的把控能力,通過不斷地練習更加有助于學生做到熟能生巧,減少出錯的可能;實訓考核占總成績的30%,通過此部分的考核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實訓的重視,確保了實踐預期;期末理論成績占成績的40%,通過此部分理論知識的考核保障了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了解,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基本理論素養,更好地保障了學生今后獨立開展實踐工作的技能。最后,期待通過教學評價機制的構建,能為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探索注入一支強勁的新風,從而,更好地凸顯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初衷。
分析化學課程是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一定要狠抓實訓課程,注重實訓能力的提升,以保持理論能力與動手能力的均衡發展。確保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術型人才,同時還能為今后學生就業后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構建以就業為目的的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的分析化學課程體系,培養適合就業崗位的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G712
A
1671-864X(2015)12-0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