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 100070)
如何幫助和引導高職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王偉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 100070)
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是國家和社會對高等教育提出來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和最終目標。培養合格的大學畢業生是國家、社會和用人單位的一致需求,落實到高校中,負責這方面工作的教師的責任更顯得是義不容辭。例如高校中的思政教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都肩負著幫助和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重任。高等職業教育更是如此,一直和學生們強調做事先做人,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技術再高超也是沒用的,甚至會培養出對社會有危害的犯罪人員。所以掌握幫助和引導高職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方法,更加的重要。
高職;綜合素質;教育
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不僅是國家和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更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質量方針就是以促進首都社會發展和學生全面成長為己任,提供高水平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服務,持續改進教育教學質量,最大限度的滿足社會和學生的需求與期望。所以探究學生的需求與期望是至關重要的。結合問卷的調查結果和高職辦學特色,覺得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制度,創新思想,引導學生。
價值觀是一個人的文化核心,行動的準則,具有導向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一定要結合實際,結合學生們身邊的小事兒開展教育,可以達到好一點兒的教育效果。有個學生因為學校不允許男生留長發,竟然說出了不讓留就退學的話。雖然只是個例,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學生的價值觀是有問題的,認為頭發比他的學業還要重要。還有在調查中有一部分學生的道德修養這個方面有一定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日常習慣的養成、成長環境的塑造、平時忽視禮儀三個方面。所以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養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加強日常生活學習中習慣的養成教育。一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樹立模范典型,給學生指引正確的道德方向;二是全員塑造崇德尚善的校園氛圍,以環境影響人,讓學生們生活在一個尊師重教的環境中,對他實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三是開展各種文明創建活動,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而且這些活動要長期堅持,督促學生不斷進步。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口頭上,需要以理服人,亦需要以情感人,將理性教育與情感教育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新生入學教育的專業介紹非常關鍵,學校可以大膽創新,利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比如說可以把學生們做的電子產品進行展示,可以邀請成功的學長回學校進行交流,可以將參加全國大賽的錄像、照片播放等等。有了興趣才能夠認真的開展學習,肯鉆研專業,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從而順利就業。同時大學生必須鍛煉和培養學習的能力,學會利用各種資源,不斷進行自我學習,提升對專業的認識。
頻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部規定的高校教育里必須具備的內容。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就很難保證正常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其他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等等更是無從談起。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對其心理素質的培養,重點關注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注重潛能開發、著眼建設性和未來希望感塑造的教育理念,強調“既治標又治本”,即解決心理問題又要培養健全心理素質。
通過將近一個學期與學生的接觸,有問題的學生,包括上課不好好聽講,遲到早退,曠課,說謊等等問題學生,深入接觸了解以后,往往和他的生活環境,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就是一個有問題的家庭,慢慢讓他們養成了現在一種行為習慣,對自己對他人不負責任。
要想調整這些問題家庭出來的學生心理問題,可以從朋輩入手,讓他的同學、他的朋友去影響他,引導糾正他的不正確的行為。學生學習生活中交往最多的人就是微環境中的同學,比如宿舍同學、班級同學等,因此宿舍環境和班級環境對學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宿舍文化心理塑造。宿舍是學生除了教室以外很重要的一個活動場所,除了上課,有很多時間都是在宿舍中度過的。和諧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可以讓同學們獲得一種歸宿感,讓學生對宿舍產生家的感覺,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激發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心理成長。(2)班級文化心理建設。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所以在教室上課的學生自然形成一個班級的群體,班級是學生相互交往的重要組織形式。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可以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其心理素質,并且對班級建立積極的班級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同合作精神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根據我院就業工作部門每年做的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反應,畢業后不能順利找到工作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一種是能力不行的人;一種是素質品行低下的人,這兩種人注定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另外一種人是有知識有技能,但腦子里沒有正確的就業觀念。
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就業,是一種雙向選擇行為,既是同學們對單位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福利條件、勞動強度的選擇,也是單位對同學們的學習成績、技能水平、個人素質、思想道德水平的選擇。只有雙方的條件都能被對方接受時,就業才能實現。學校也需要從大一開始對學生進行就業意識的培養,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大一的時候就樹立一個畢業后的目標,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路線。把這個三年后的就業目標分解到每一年、每個月,甚至每一天。一點點向著自己的就業目標努力,一步步的靠近自己的就業目標。有了努力的目標,有了前進的方向,學生們也就不再迷茫,不再無所事事,自然知道該怎么去努力,該怎么去學習了。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綜合素質高、知識面廣、專業基礎扎實、具有強大人格魅力的人才能應付新的嚴峻挑戰。未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決定了生存于社會的難易,為了更好的生活,也為了更好地發展社會,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也是勢在必行。
G715
A
1671-864X(2015)12-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