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英
(河北省衡水市第三中學,河北 衡水 053000)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李杰英
(河北省衡水市第三中學,河北 衡水 053000)
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教師講解問題不在多而在要點,組織討論不圖形式而在實用。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實際上是教學優化的問題,也是“素質教育”和“減負”的核心問題。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效率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充分說明了創設數學教學情境的重要性。當然,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的情景應該來源于生活中的真實材料,盡可能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原型,情境應該是問題的基礎,如果我們的情境來源一種假設,沒有為學生準備好第一手資料,這樣的情景無疑會顯得比較空泛,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就應該鼓勵學生多加留心,注意積累,這樣才不會“境”到用時方恨少。
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獲取結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獲得結論的同時,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開發,潛能得到發掘,能力得到培養,素質得到提高,而學生的這一認識過程是教師無法取代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教師的教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的學,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確認和尊重。那么,我們教師該如何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積極尋求提高合作實效的策略呢?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時,首先是分組應該合理;第二是合作討論應該有足夠的時間保證,不能為了形式而討論;第三是合作應該以個人思考為前提;第四是應該更多地提倡課后的合作交流。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而且每個人、每個小組的情況都不一樣,要想在課上保證每個小組成員之間的充分交流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對課堂中的合作交流采取更加審慎的態度,保證個人思考的空間,切實發揮合作交流有利的一面,同時更多鼓勵課后的合作交流。
教師應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鼓勵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使每位學生不用擔心自己的意見被批評,而是堅信自己的觀點是受歡迎的。只有這樣,學生討論起來才心無疑慮,才能互相啟發,取長補短,不同層次的學生才能各有發展。同時教師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優化教學藝術,多注重情感投入,加強師生情感溝通。
解決問題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動力,如果“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學生在這節課就會主動地學,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設計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實驗,利用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可以列舉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識的實際應用,可以結合本地區的名人、古建筑等等。
隨著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各類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自制教學課件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這種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涵,也擴展了教學外延。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地創設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的興趣由弱到強,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環節上,適當運用多媒體可收到顯著效果。
同樣的教材,善于表達的教師講得生動,妙趣橫生,學生百聽不厭。筆者曾聽過這樣一節課,教師在講相反數的概念時讓學生這樣理解,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正如一對夫妻,一個丈夫只有一個妻子,一個妻子只有一個丈夫,兩人相隔千里但還是夫妻。這樣學生就明白相反數的定義了。這節課學生聽得不累,而且效果百倍。所以,數學教師要多讀書才能出口成章,才能在恰當的時候用生動的比喻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文化科學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在社會變革的新時期,經常出現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的現象。在辛苦的付出之后,學生反倒學不會,那么教師就要調整思路。如果學生喜歡一位教師,也就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更應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反應,及時與學生溝通,采取積極評價,使學生體驗到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教育情感。
除此之外,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教師要更加關心和體貼他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的差異,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給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意識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學習成績就會提高。
課堂練習要講究技巧,盲目地練是低效的,練習要有針對性,練習得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那些易混淆的內容,要引導學生加以辨析。針對教學中易出錯,易混淆的概念,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對比的練習方法來認識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在對比練習中,讓學生發現知識間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之處,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區別和理解。練習的設計要能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加強分類指導,無論是習題的份量,難度的大小及練習時間的長短,教師都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既要照顧大多數學生,又要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所以練習的設計要能體現出一定針對性與靈活性。
數學課堂上只有練習是不夠的,還應給學生提供課堂上的即時反饋。曾有學者指出:“學習行為和反饋之間盡可能短的時間間隔是學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學習行為和反饋之間的聯系越緊密,學習就會越快發生”。同時通過反饋練習還能使教師和學生對學生學習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比如,在上分式方程和無理方程時,學生在領會解法后,利用十幾分鐘的時間,出幾道有代表性學生易出錯的幾個題目做小考試。從學生所做的練習中,尋找學生出錯的原因,及時反饋給學生,即時檢查出學生學習的效果及出現的問題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減少了錯誤的反復發生。
課堂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既要提高教師授課效率又要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只有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踏實努力,精選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方式,創造寬松學習環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內在的、直接的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自覺、主動地學習知識,讓學生愛學、樂學,產生學習數學的巨大動力,就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也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1]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0L],2015.
[2]張海文,如何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04
[3]薛加林,如何讓數學課堂成為高效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9
G633.6
A
1671-864X(2015)12-02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