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春鳳
控煤,此消彼長的就業機會
匡春鳳
近日一份研究報告認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會對煤炭開采的安全生產水平、職工健康水平及生態環境保護起到正面效應,但也加劇了產能過剩,增大了社會就業壓力,甚至影響到煤炭主產區的經濟發展。
5月12日,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等在京發布的《基于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認為,煤炭企業應按照“科學產能”的要求,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同時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2014年1月8日,山東鄒平縣希萊特光電科技公司剛上崗工人進行太陽能電池板清潔,準備外運。CFP/供圖
“基于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研究”課題由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承擔完成。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吳立新介紹,根據中國煤炭消費形勢預測,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比例和消費總量將會降低,但一段時期內煤炭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的地位不會發生變化。
原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經濟所所長張文山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后一段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體能源。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能源消費結構、能源生產結構的轉型升級,以及在環境氣候變化約束進一步增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煤炭需求和產量將會明顯降低。
課題組研究結果顯示,煤控情景下煤炭工業發展分為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正面效應包括提高科學產能比例,推動煤炭有序開發;提高集約化水平,減少冗余人員,促進煤炭行業提高效率和競爭力;安全健康保障程度加強;降低煤炭開發對生態環境的擾動;增強國際競爭力。負面效應包括加劇產能過剩,社會就業壓力增大,煤炭企業轉型發展資金不足,影響煤炭主產區的經濟發展。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12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有煤礦1.2萬處,大于120萬噸/年煤礦不到1000處,前5家產量不到30%;從業人員500多萬人。80%以上煤炭生產企業虧損,缺乏新的增長點。
課題組定量分析顯示,在煤控情景下,煤炭生產在2020年達到峰值40.23億噸,至2050年降為28.19億噸;全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在2046年達到100%;煤炭行業就業人數由2015年的483.1萬人減為2050年的92.9萬人,減幅390.2萬人;2050年當年死亡人數比基準情景減少159人;新發職業病比基準情景減少477人,職業病發病率從2015年的0.271%降為0.0555%。
研究結果顯示,2015~2050年,在煤控情景下,對煤礦安全生產水平、職工健康水平、生態環境損害存在明顯的正效應,對應貨幣化值為225.94億元、1496.76億元、28672.70億元;煤控情景對煤炭行業的就業效應為負數,為-6778.04億元。
吳立新介紹,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10年參與的中國工程院課題“煤炭安全、高效、綠色開采技術與戰略研究報告”中,提出了科學產能的概念,建立了科學產能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安全生產、高效生產、綠色生產三大類別。
煤控情景下,由于煤炭產能減少,科學產能比重相應提高。課題組測算顯示,2015年科學產能比重由自然發展條件下的56.14%增加到政策強化條件時的71.43%;2020年科學產能比重可由自然發展條件下的73.08%增加到95.72%;2030年科學產能比重自然發展條件下即達到100%。
“符合科學產能的煤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壓力將會明顯減緩,同時又能促進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鄙鲜鰣蟾嬲J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必須從源頭控制煤炭的生產總量,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科學產能比例,化解過剩產能,應該結合當前形勢,構建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煤炭產能倒逼機制。
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提出,重點關閉9萬噸/年及以下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加快關閉9萬噸/年及以下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嚴重的煤礦;一律停止核準新建生產能力低于30萬噸/年的煤礦;一律停止核準新建生產能力低于90萬噸/年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并且及時出臺落后產能淘汰退出機制,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課題組同時呼吁要加快《煤炭法》的修訂進程,尤其是增加煤炭行業在環保、資源節約、公眾身體健康和氣候變化為改革目標;呼吁國家盡快出臺扶持煤炭產業轉移的政策規定;制定符合煤炭行業特點的稅費政策;對煤炭科學開采和高效潔凈利用等技術領域的給予支持政策。
NRDC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在發布會上表示,需要完善煤炭行業生產總量控制的相關配套機制的研究,建成完善的全國煤炭交易中心,打破地方政府的保護壁壘和煤炭企業的惡性競爭。楊富強認為,降低流通成本進行煤炭的自由交易,有利于煤炭消費和生產總量的國家宏觀調控,實現煤炭行業從黑金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相關閱讀
控煤為清潔能源行業增加就業機會
3月26日,在自然資源保護協會(DRDC)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共同支持下,中國煤控項目在京發布研究報告《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就業影響》。報告指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不會造成社會總就業的顯著下降,如果替代能源及相關產業逐步發展,社會就業總水平將有所提高。
在發布會上,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指出,履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政策將使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以及節能行業產生大量新增就業機會,其人數遠多于傳統煤炭開采業以及高耗煤行業的失業人數。
“水電、風電、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能帶動新能源技術開發、設備制造和安裝、維護等行業產生一系列新增就業。而節能技術研發和運用可以大大推動技術和服務層面的就業。此外,限制煤炭消費將給低碳發展帶來巨大投資,給融資和金融服務也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潘家華說。
煤控政策能夠帶動新能源、新技術、新行業的發展,也對勞動力的技術含量提出新要求,低端勞動力將就業困難。潘家華認為,應該對低端勞動力,包括因煤控政策而失業的工人,加強相關就業培訓,以幫助其適應新的就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