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杰
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孟繁杰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6糖尿病患者資料完全隨機分為觀察組79例和對照組77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血糖監測、飲食控制、低血糖處理、自我總效能等DSE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對內分泌內科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加強對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護理干預;應用價值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疾病,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糖尿病患者同時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疾病,由于患者年齡較大,自理能力較差,而糖尿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針對這一情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極為重要。本研究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6糖尿病患者資料,患者入院時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1]。其中男76例,女80例;年齡46~73歲,平均(67±5)歲;病程2~5年,平均(1.5±0.2)年;入院時空腹血糖平均為(8±7)mmol/L。排除肝腎功能障礙及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按完全隨機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79例)和對照組(7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密切觀察記錄患者生理指標變化情況,給予一般教育和指導。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具體為:①健康教育:利用多種形式向患者宣傳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種詢問,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時需做到語氣溫和、態度良好,避免其出現焦慮等不良情緒;②加強血糖監測:指導患者使用微量血糖儀測血糖,囑咐患者至少每周檢測1次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胰島素治療的孕婦需監測3餐后2 h血糖值,并做詳細記錄;③飲食控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食譜,計算其每天所需總熱量,對每一餐的飲食合理分配;④適當運動:指導患者適當運動,可降低胰島素水平,通過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達到降血糖的目的;⑤定時復查:對患者定時監測血糖,追蹤和隨訪患者病情變化。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并依據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進行評分。
1.4 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餐后2 h血糖值<6.7 mmol/L,空腹血糖值<5.6 mmol/L;有效:餐后2 h血糖值6.7~11.0 mmol/L,空腹血糖值5.6~7.8 mmol/L;無效:餐后2 h血糖>11.0 mmol/L,空腹血糖>7.8 mmol/L。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DSE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血糖監測、飲食控制、低血糖處理、自我總效能等DSE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mmol/L)(mmol/L)對照組775.5±1.46.3±0.310.4±0.3觀察組796.5±1.25.5±0.28.2±0.7t值0.4730.3810.287P值<0.05<0.05<0.05
表2 兩組患者DSE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DSES評分比較(分,±s)
飲食自我總血糖例數組別低血糖監測控制處理效能對照組7712.5±1.321.7±1.312.4±1. 8 77.2±2.4觀察組7916.4±1.226.7±1.517.3±1. 4 88.1±3.3t值0.2850.3230.3340.521P值<0.05<0.05<0.05<0.05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近年來,全球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呈逐漸升高的趨勢,糖尿病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代謝紊亂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慢性高血糖。內分泌內科患者 80%以上是中老年人,疾病復雜多變,由此對護理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變,人們的健康意識也日益提升,對護理工作質量的需求也隨之提高。糖尿病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護理、社會因素和一般的護理宣教、健康指導在其發展和轉歸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進行護理時應更加全面化、人性化。護理干預是在基礎護理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健康復理、飲食調控等綜合護理措施,能改善患者身體狀況,促進其病情好轉。
糖尿病的護理干預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現已得到普遍認可并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4]。醫護人員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對不同病情的患者制訂個性化護理方案,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可改變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增強其對糖尿病認知。針對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護理人員應進行耐心解釋,細心指導,講解按時用藥、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是疾病治療的關鍵,同時鼓勵家屬參與到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監督和提示,可提高患者自身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使患者生活方式良好。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目的在于為患者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高低可直接影響病情發展和治療效果。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患者了解引起血糖升高的危險因素,減少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為患者減輕痛苦、治療病痛是醫護人員的職責。針對糖尿病的治療與護理,醫護人員需與患者溝通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盡可能滿足患者的知識需求,制訂有效的教育方法,給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幫助患者學習相關疾病知識,確保其正確理解、掌握,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落實[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血糖監測、飲食控制、低血糖處理、自我總效能等DSE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對內分泌內科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加強對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趙玉紅,勇琴歌.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糖尿病夜間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5):621-622.
[2] 林婷,林捷,陳紅芳.綜合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1,11(10):64-66.
[3] 劉煒,李萌.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內分泌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2,30(31):163-163.
[4] 顏超,張敏,祝剛,等.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內分泌內科患者滿意度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8):147-148.
[5] 惠娟.細節管理在內分泌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85-86.
R473.58
A
1673-5846(2015)08-0147-03
吉林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吉林長春 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