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秋林
立足單元分析,夯實課時設計
——北京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例析
賈秋林
北京版教材以單元為體例進行編排,每個單元有四個課時和一個核心話題。交際用語和詞匯的選擇與安排均按功能的需要設計。課時之間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立足單元整體角度進行分析,有助于明確單元和課時重點、科學地制訂課時目標、合理分配課時任務、有效完成課時設計。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從明確單元核心內容,多角度(整體看、橫向看、縱向看、獨立看、立體看)解讀課時任務兩個切入點進行了單元教材分析,并從學生掌握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角度進行了學情分析,依據上述分析制訂了單元和課時目標,最后提出了教學建議。
單元;分析;課時設計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教學建議部分指出:“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的取舍和調整。”(教育部2011)我區現行使用的北京版教材(胡壯麟2013),單元特征明顯,每個單元均圍繞一個核心的話題展開,雖然各課時所聚焦的句型和詞匯不同,但所表達的功能均與單元話題有關。因此,立足單元分析,整體把握單元核心內容,明確課時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教師進行整體布局,夯實課時設計。本文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談談如何站在單元的角度,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在立足于單元整體分析的基礎上,夯實課時設計。
(一)明確單元核心內容
本單元為北京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見圖1)。課題為What are you doing?單元話題為學校、家庭日常生活和業余活動。單元的功能和結構為談論某(些)人正在做某事或正在發生的事情:What are you/they doing?I am...We/They are...What is he she/Baobao doing?He/She is...What am I doing? You are...單元的文化為介紹中國特有的日常活動,如practicing Kun Fu,playing hide-and-seek,公園里老人們集體dancing等,具體到各個課時,又有各個課時的文化滲透,如,Lesson 1:大家認可的一種語言學習方法Reading aloud,listening to English songs;Lesson 2:美國人對籃球的喜好,Kung Fu一種詞匯現象,是由音譯而來;Lesson 3:滲透愛家庭、敬老人的價值觀。

圖1
本單元的學習和教育價值是在豐富的對話交流語境中,學生懂得交流和分享學習心得體會,珍惜與家人共度的美好時光,樹立愛家庭敬老人的價值觀,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如美國人對籃球的喜好,中國人對傳統Kung Fu的熱愛等。
(二)多角度解讀課時任務
本單元有四個課時,前三個課時是新授課,第四課時是復習課。下面具體談談新授課時自身的特點和各課時之間的聯系。
1.整體看:聚焦核心內容,課時各有側重
本單元三個新授課都圍繞詢問并回答或談論某(些)人正在做的事情的日常交際用語這一核心內容展開。但各課時的教學任務各有側重(見圖2)。Lesson 1側重于What are you doing? I am...;Lesson 2側重于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Lesson 3側重于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根據教學側重點的不同,創設的情景也不同:Lesson 1是Mike遇到Guoguo,知道她正在大聲朗讀、練習英語,遇到Lingling,知道她正在聽英文歌曲,Mike希望自己的漢語能像Lingling說英語那樣好;Lesson 2是在Mike的家里,Mike的父母談論Mike和Kevin正在做的事情;Lesson 3是Maomao給Lingling看自己家庭成員的照片并談論照片中大家正在做的事情。

圖2
這些場景與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不僅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所談論,對基于照片的生活回顧也有所涉及。
2.橫向看:課時之間聯系緊密,教學內容層層推進
雖然課時之間各有側重,但所學語言卻彼此植入,循環往復,層層遞進。如,Lesson 1的重點功能句型是What are you doing?但對話中和Let’s do.中What is she doing?What am I doing?都出現了(見圖3);Lesson 2的重點功能句型是What is he/she doing?但同時復現了What are you doing?(見圖4);Lesson 3的重點功能句型是What are they doing?但出現了What are you doing?We are... You are...(見圖5)。

圖3

圖4

圖5
這說明了功能用語在本單元的復現率比較高,體現語言在多種場景中表達的靈活性。
3.縱向看:單一課時的各板塊相輔相成
單元中每個課時都分別有四個教學板塊,板塊的內容、功能和達標要求從縱向看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遞進性。板塊間相輔相成,共同服務于課時目標的達成。請看表1:

表1
4.獨立看:各教學板塊自成體系,以各課時的詞句學習板塊(見圖6~8)為例加以說明:

圖6

圖7
圖7部分內容為功能句型“What is Mike/he/she doing?He/She is...”以及動詞短語watching a basketball,playing the piano,making models,practicing Kung Fu等的專項學習。詞匯情景均圍繞學生的業余興趣愛好展開,是對話情景的有效延伸。另外,情景人物的設計有意識地關注了人名(Mike),男孩(he)和女孩(she),使不同人稱的句型在情景中得到充分的應用。

圖8
圖8部分內容為功能句型“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以及動詞短語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fishing,dancing,playing hide-and-seek等的專項學習。詞匯的學習放在一個整體情景中,呈現形式更像是一張圖片或照片,這與對話學習談論照片的情景相互呼應。
在教學實施中教師應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景的原則,處理好詞匯與句型的關系。
5.立體看:板塊教學內容有難易、有輕重,以第一課Listen and say部分為例加以說明(見圖9):

圖9
本部分內容包括要重點學習的詢問并回答對方或他人正在做什么事情的交際用語“What are you doing?I’m....What is she doing?She is...”以及一些情景語言:Reading aloud is important.I wish I could speak Chinese very well.Sure you will.等。重點的語言不一定是難點,卻是處理的重點;語言的難點并不一定是重點,要輕化弱處理。建議:教師要充分利用對話場景、圖片信息及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語言在語境中的功能和用法以及情景語言所表達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的得體性。并能在對話情景中通過模仿、體驗、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語言的初步應用。
(一)重點交際用語
學生在三年級的北師大版教材中曾接觸和學習過不同人稱的現在進行時的表達法(見圖10)。對be doing的句式結構有所了解。但后續學習中,由于復現率較低,人稱的正確區分和be doing在實際情景中的靈活應用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圖10
教學建議:教師可以通過三個課時不同人稱的專項學習,設計多種語言實踐活動,增加語言復現率,引導學生熟練表達。
(二)詞匯和短語
本單元涉及的12個動詞及動詞短語也是教學的重點,詞匯量不多,而且都是以現在分詞的形式呈現,為語言的應用提供了最直接的表達方式,降低了語言使用的難度。其中動詞及動詞短語有:drawing a picture,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fishing,dancing,playing以及practicing my English,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practicing Kung Fu,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畫線的詞匯學生都學習接觸過,難度不大。
教學建議:教師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語義部分采取短語整體呈現的方式,引導學生整體理解和記憶;語音部分重點關注和具體指導學生首次接觸的詞匯,如practicing,chatting, putting等,尤其是-ing在詞尾中的正確發音如practicing;并注重創設相應的語言情景引導學生語用。在詞匯教學策略方面還可以引導學生歸類記憶,如practicing my English,practicing Kung Fu;making handwork,making models;playing,playing the piano等,并進行適度地同類動詞短語歸納或拓展。
(三)情景語言
語言是情景的產物,根據場景變化和人物真實情感的表達,本單元也出現了一些情景語言,如“Lingling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I wish I could speak Chinese very well.Sure you will.You are having a good time.”等。這些句子由于受情景的限制,出現的頻度不高,即使出現,教師也是弱處理,所以應該是理解和朗讀的難點。建議教師應給予適當的處理,豐富學生對對話的理解,樹立語言表達得體性的意識。
(一)單元目標
1.能詢問、回答或表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并發表簡單的看法。
2.能聽懂、認讀practicingmyEnglish,drawinga picture,chatting with my friends,making handwork,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playing the piano,making models,practicing Kung Fu,fishing,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dancing,playing hide-and-seek等動詞及短語,并能在相應情景中運用。
3.能根據字母組合qu在單詞中發音為/kw/的規律拼讀單詞。
4.能理解并朗讀Listen and say板塊中的對話內容。
5.能讀懂Now I can read板塊中轉述主課文的語段,并嘗試復述。
6.能善于觀察、勤于學習他人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自己的業余愛好,懂得與他人分享美好的生活記憶。
(二)課時目標
LESSON 1
1.能夠聽懂并朗讀Listen and say中的對話內容;能運用“What are you doing?I’m...”的交際用語詢問對方或回答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2.能聽懂、會說、認讀practicing my English,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drawing a picture,making handwork等動詞短語,并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3.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小組內或同伴間完成Let’s do中的游戲活動。
4.能認識到他人的長處并善于借鑒學習他人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LESSON 2
1.能夠聽懂并朗讀Listen and say中的對話內容;能運用“What is Mike/he/she doing?He /She is...”的交際用語詢問并回答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2.能聽懂、會說、認讀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playing the piano,making models,practicing KungFu等動詞短語,并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3.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小組內完成Let’s do中的游戲活動。
4.能利用業余時間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并懂得與家人交流和分享,獲得家人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的美好情感體驗。
LESSON 3
1.能夠聽懂并朗讀Listen and say中的對話內容;能運用“Whataretheydoing?Theyare...”的交際用語詢問并回答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2.能聽懂、會說、認讀puttingcandlesonthecake,dancing,fishing,playing hide-and-seek等動詞及短語,并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3.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小組內或同伴間完成Let’s do中的游戲活動。
4.能借助圖片、照片、錄像等方式與朋友回顧并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體驗生活的美好。
LESSON 4
1.能在真實的情景中恰當運用本單元關于談論某(些)人正在做某事的日常交際用語。
2.能夠聽懂、認讀、書寫本單元出現的部分動詞及動詞短語,并能在相應情景中運用。
3.能夠根據字母組合qu在單詞中發音為/kw/的規律拼讀單詞。
4.能讀懂Now I can read板塊中轉述主課文的語段,并嘗試復述。
5.能在完成聽說讀寫的各項任務活動中,發展自己的綜合語言技能。
鑒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如下教學建議:
(一)強調單元整體備課,重點把握課時任務,有的放矢
課時的任務要相對集中,指向性強,重點突出,之后適度拓展。
(二)強調整體備課,把握環節任務,輕重有責
課時中的四個板塊不能平均用力,重點板塊要舍得花時間、花精力去設計,非重點板塊要簡單處理。
(三)強調學生理解,學得明白
筆者在聽課的過程中多次遇到這種現象:教師在前面用課件、用圖片,又比劃、又繪聲繪色地講得很賣力氣,但當詢問學生書中的句子是什么意思時,他們卻不知道或一知半解。由此可見,理解成了阻滯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第一大問題。因此,建議教師在理解教學上面多下工夫,找準理解點,并找到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的方法。例如:在進行短語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的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學這個短語在書中的呈現方式,配有相應的圖片、視頻或動作模擬,理解其義,甚至詳細到與making a cake的區分,還應該涉及兩點:1.putting是put的現在分詞形式,是雙寫了詞尾t加ing組成的,意圖是引導學生了解動詞是有詞形變化的,是以多種形式存在于句中的;2.教師提煉短語:put...on...把……放在……上。鼓勵學生替換說出新的短語,如put a book on the table,put my hand on my head等,使學生樹立短語意識,做到舉一反三。
(四)強調活動設計,有量更有質
1.激活原有認知,鼓勵積極參與,減少機械性的操練活動,增加意義性應用活動。
2.建構知識體系,彌補知識不足,找準生長點。
3.增加教學活動的挑戰性,獲得成功感。
胡壯麟.2013.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一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T].北京:北京出版社.
教育部.2011.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信息:101300,北京,北京市順義區教育研究考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