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浩楠(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宜昌市體育旅游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 彭浩楠(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體育旅游在宜昌的發展還處于萌芽階段,許多人對于“體育旅游”這一概念并不了解,但是絕大多數人都表示出強烈的參與愿望,表明宜昌市體育旅游的發展潛力巨大。宜昌市體育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文通過對宜昌市體育旅游發展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提出了加快發展宜昌市體育旅游的幾點建議。
體育旅游 宜昌 發展現狀 前景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成為人們生活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湖北省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具有發展旅游業的天然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省旅游業得到長足發展。但是,宜昌市的體育旅游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與體育旅游先發省份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多的不足,如規模不大、發展速度較慢、管理體制不夠健全、環境建設相對滯后、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相對較低等。
2.1、問卷調查法
根據課題的研究內容和目的,設計了宜昌市普通大眾問卷《宜昌市體育旅游業市場問卷調查》,對全市普通大眾的部分人群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共發放了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8份,回收率達到89%。
2.2、數據統計法
通過Excel統計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為進一步剖析宜昌市體育旅游的發展現狀提供數據支持。
2.3、邏輯分析法
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以及數理統計的結果,對宜昌市體育旅游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分析,針對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歸納分析,提出今后宜昌市體育旅游的持續、穩定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3.1、宜昌市市民對體育旅游的了解程度

表1 體育旅游了解及參與程度
從表1可看出,宜昌市居民心中還沒有形成體育旅游的概念,對于體育旅游的了解較少。
3.2、參與體育旅游的態度分析
雖然宜昌市居民對于體育旅游的了解程度不夠,但是對于體育旅游這種新型的旅游健身方式有著較高的積極性。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人中,表示對于體育旅游不感興趣極少,而在感興趣的被調查者中,又有30%以上是興趣非常濃厚的,有迫切想嘗試的愿望。這表明,體育旅游在宜昌市有著龐大的消費人群,存在著巨大市場潛力。
3.3、參與體育旅游的動機分析
調查顯示:在參與體育旅游目的調查中,選擇“緩解壓力,調節精神”和 “休閑娛樂”分別占據第一和第二遙遙領先其他動機;而在認為體育旅游中什么最重要的選擇中,“娛樂性”和“休閑性”的比重分別是77.78%與68.52%,也是比重最大的兩個。表明目前宜昌市居民參與體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釋放精神壓力和休閑娛樂,也說明體育旅游正逐漸成為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之一。

圖1 參與動機

圖2 體育旅游因素的影響程度
3.4、宜昌市體育旅游項目分析

圖3 體育旅游項目分析
根據圖3的調查結果可知,在游泳、釣魚、潛水、漂流、徒步旅行、觀看參加球類比賽等10多項體育旅游項目中,參加過徒步旅行、登山、釣魚等傳統體育旅游項目的人數比重最多,其中登山的比重最大,高達85.19%。這表明,現階段宜昌市體育旅游的發展還處于傳統體育旅游發展階段,新興的體育旅游項目發展還有待提高。
4.1、體育旅游的營銷缺乏創造力
相對經濟較發達地區而言,宜昌市社會、經濟的發展還相對落后,發展體育旅游較晚,對體育旅游的宣傳力度明顯不夠。宜昌市居民對于體育旅游的功能、特點以及旅游方式等還缺乏認識,對于這一種新興的旅游休閑健身方式還比較陌生。
4.2、體育旅游市場主體不成熟
目前,就體育旅游在宜昌的發展狀況來看,未形成系統的體育旅游觀念。體育旅游產品中,由生產、經營和消費整條產業線作為體育旅游市場主體。從服務主體來看,宜昌市缺乏具有競爭力的體育旅游服務機構,如大規模的體育旅游旅行社。政府還未制定發展體育旅游的合理規劃,有利于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環境尚未形成。再者,宜昌體育消費的觀念還沒有徹底改變,居民的體育旅游消費能力和水平都比較低,這些都直接制約著宜昌市體育旅游的發展。
4.3、資源開發不合理,體育旅游產品結構不完善
坐落在湖北省西部、長江三峽西陵峽東口的宜昌市,處于長江上、中游的分界處。其自然、人文資源博大精深。而宜昌市沒有充分利用屈原、昭君、三國等宜昌特有的文化資源,打造宜昌獨具特色的體育旅游品牌。目前宜昌市體育旅游產品發展相對滯后,主要以登山、徒步旅行等傳統體育旅游為主,結構單一,制約了宜昌市體育旅游的整體發展。
4.4、專業人才匱乏,無法支撐有效管理
從全國體育旅游產業的現狀來看,相關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數量有限,而大部分都分布在東部沿海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管理和經營的人才在體育旅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才的匱乏將制約宜昌市體育旅游的健康持續發展。
5.1、科學規劃宜昌市體育旅游產業,提升管理水平
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完善的地區政策給予有效的支撐。而當前對于體育旅游消費以及如何促進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地方政府政策尚需完善。政府要根據體育旅游的結構、功能、特點等,對體育旅游進行可行性的評價分析,進行綜合規劃。制定宜昌市體育旅游專項發展規劃,根據地域特點、資源特色、發展基礎和市場前景等,重點的打造一批體育旅游項目。
5.2、創建良好協作平臺
體育與旅游從屬于兩個不同的部門,但行業中相互交融和滲透不多,以至于體育資源和旅游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體育部門和旅游部門應該共同配合、相互協調,架起需求和資源之間的溝通橋梁,建立一個市場機制的協調合作平臺,共同推動體育旅游的發展。
5.3、發展和突出純正且有特色的宜昌本土文化
體育旅游如何具有充足的吸引力是一個重要課題,其中,資源特色是提高體育旅游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基礎,這需要高度的整合物質基礎和人文特色。因此,宜昌在體育旅游的開發上,要體現宜昌地區的特色,創造宜昌獨特的體育旅游項目;對體育旅游的線路、景點設計等都要因地制宜,體現宜昌自身的自然優勢和人文優勢,創造性的開發體育旅游特色產品,充分顯示其豐富價值。
5.4、加強對體育旅游專門人才的培養
目前,我國缺乏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全國僅4所院校開設有體育旅游專業,在校的學生只有200多人。制約體育旅游長期健康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相關專業人才的匱乏。要想可持續健康發展宜昌市體育旅游,必須把培養體育旅游專業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方針。
[1]李敬輝,張秀艷.對開發體育旅游的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1,19(2).
[2]閔建.體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6).
[3]鄧文沖.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現狀與前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7(26).
[4]楊忠培.中國體育旅游資源和體育旅游市場開發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