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安格(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基于“鉆石模型”的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競爭力研究
□ 唐安格(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本文將美國著名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鉆石模型”理論引入體育領域,探討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首先,闡述“鉆石模型”原理及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現狀;其次,應用“鉆石模型”原理,系統分析影響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諸多因素;最后,總結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情況,并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議。
鉆石模型 體育用品產業 競爭力
1.1、選題依據與研究意義
哈弗商學院邁克爾·波特教授提出了“鉆石模型”理論,用于分析國家的競爭力及幫助其在特定領域建立競爭優勢,得到國際上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和認可。本文創造性地以“鉆石模型”為基點,全面分析影響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因素,探討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戰略舉措,在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搶占國際市場、使體育用品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方面意義重大。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
2.1、生產要素
(1)人力資源。
憑借我國人口數量帶來的比較優勢,世界上的體育強國紛紛把生產線轉移到我國,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體育用品的“世界工廠”。盡管如此,我國從事體育用品產業工作的高端人才匱乏,人口質量有待提高。
(2)生產技術與創新。
雖然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體育用品生產基地,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并不多。我國的體育用品業資本和生產技術含量偏低,產品附加值低,并且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緩慢,創新匱乏,仿制現象嚴重。
2.2、需求條件
(1)我國體育消費人口數量。
從目前世界群眾體育發展最好的國家的情況看,體育人口的區間為40%-45%,而且這個數據基本上是一個常態數據。預計到2015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數量可以達到44600萬人,占總人數的32.4%。由此可以看出,雖然目前我國體育人口比例較小,但由我國人口基數大,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品的提高這種消費市場的增長趨勢還在不斷地擴大。
(2)我國體育人口消費特征。
大學生是我國體育消費人口的主要構成部分,通過本文的問卷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目前被調查的北京市海淀區大學生中有58.92%熱衷于通過網絡進行體育用品消費(見圖1)。他們選擇體育用品時,在高端市場的體育用品中,對國外知名品牌需求較大,而在中低端市場的體育用品中則青睞于國內品牌,且對于國內體育用品具有相當大的購買潛力,而國外品牌遇冷(見表1)。

圖1 北京市海淀區大學生體育用品購買渠

表1 北京市海淀區大學生體育用品品牌選擇
2.3、相關及支持產業
近年來,我國體育用品產業與紡織、鋼鐵、化工等下游產業關聯度較高,而在這些產業中,除了紡織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較強外,其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都不強。如高端運動服裝和功能性運動服裝,主要采用納米材料等織物面料,這些主要由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紡織業長期掌控,自主品牌運動服裝企業則需要花費大量外匯進口。
2.4、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
(1)企業戰略。
我國大多數體育用品企業采取成本領先戰略,但為了控制成本卻使得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用以投入開發、研究高端產品的費用縮水,導致我國體育用品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在營銷戰略和產品定位上,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瞄準中低端市場和二三線城市,而耐克、阿迪達斯兩大巨頭牢牢控制著國內運動品牌的高端市場。
(2)企業結構。
目前,規模小是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結構存在最大的問題,并且價格競爭帶來的是一種惡性循環。另外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產業集群效應明顯。從產量上看,我國體育用品產業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北京、上海6省市,集中度超過85%。
(3)同業競爭。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數據表明,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生產體育用品的企業數量已高達894家,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同業競爭十分激烈。眾多的同業競爭者、嚴重的品牌“同化現象”、混亂的競爭市場,這些問題帶來的惡果已經開始顯現,2014年國內運動服裝品牌整體業績不佳,大多體育用品公司的業績大幅度下滑。
2.5、政府
就政府政策而言,我國現行的關于體育用品產業的政策缺乏針對性、連續性和穩定性,存在許多真空地帶,就體育用品標準制定而言,我國體育用品標準化工作起步晚、水平低。與此相比,國外每隔3-5年就對標準進行重新修訂,有些企業甚至直接采用國際標準,依靠標準來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已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手段。
2.6、機會
隨著體育事業在全球范圍內的飛速發展、國際體育活動和賽事舉辦規模的擴大和質量的提高,歷屆奧運會、錦標賽都會對本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商機。
3.1、結論
(1)整體實力不足。
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體育用品的生產大國,但我國體育用品的銷售大多是依靠出賣資源、廉價勞動力和來料加工獲取微薄利潤,不僅產品附加值低,而且產業層次低。
(2)競爭優勢。
在某些方面,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具有一定競爭優勢: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國內體育用品需求潛力巨大、體育用品市場集中逐步提高、國內市場充滿競爭環活力等。
(3)競爭劣勢。
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在國際競爭中長期處于劣勢地位,主要表現在:高端人才匱乏、體育消費水平低、相關及支持產業不發達、品牌建設不夠、政策法規不健全等。
3.2、建議
(1)培養高端人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可以在高校加強相關體育學科建設、培養復合型體育經營管理人員,也可組織現有體育用品產業從業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在職進修,還可通過引進國外或其他領域的杰出人才。
(2)提高體育人口比例,進一步擴大內需。
首先,積極構建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培育體育市場,發展體育產業,挖掘潛在體育人口,活躍體育消費市場。其次,提高國民體育消費水平,促進國民體育消費觀念的轉變。
(3)促進與相關及支持產業的聯動發展。
通過提高我國高體育用品產業對相關及支持產業科研成果、科研力量的利用率,及時把其它科技領域出現的適用于體育用品的新型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吸收應用過來,從而充分利用各行業的科研技術。
(4)優化產業結構,實施品牌戰略。
一方面,要重視品牌建設,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另一方面,準確定位品牌,增強體育用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5)完善政策法規,加強標準化建設。
首先,完善體育用品產業相關的政策法規。其次,加強體育用品標準化和質量認證建設。政府應積極制訂國內體育用品的質量監控體系,減少抄襲模仿的現象,緩解過度競爭問題。
[1]李相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取代“體育人口”的科學意義[J].體育文化導刊,2009,9.
[2]孫伏友,侯潔.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發展目標科學性分析[J].體育科學,2012,32(1).
[3]原曉輝.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鏈研究以湖南省為例[D].碩士論文,湖南師范大學,2012.
[4]陳庚,吳子君.專家視角,解讀中國體育用品產業[EB/OL]. http://www.boraid.com/article/html/135/135888.asp,2010,5,25.
[5]何冰,周良君,陳小英等.中國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力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體育科學,200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