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強(溫州大學 浙江 溫州 325000)
2014-2015CBA聯賽本土與外籍頂級后衛的技術指標統計分析
□宋一強(溫州大學 浙江 溫州 325000)
為了提升CBA聯賽水平,提高本土后衛球員的競賽水平,收集了2014-2015賽季CBA聯賽18支球隊中頂級后衛球員的主要技術統計資料,采用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數據統計法,對本土頂級后衛球員和外籍頂級后衛球員比賽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本土后衛除了在上場場次和犯規次數方面上略高于外籍后衛之外,其他主要技術指標均落后于外籍后衛。因此,對本土和外籍后衛球員的深入對比剖析顯得尤其重要。
CBA頂級后衛 技術統計
1.1、研究對象
2014-2015CBA聯賽秩序冊中介紹的本土后衛球員15人,外籍后衛球員15人。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收集整理近幾個賽季CBA聯賽相關資料,掌握了解目前CBA聯賽的現狀和發展動態。
(2)比較分析法。
對2014-2015CBA聯賽中的本土與外籍后衛球員技術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3)數據統計法。
對2014-2015CBA聯賽比賽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本土與外籍后衛球員的各項技術統計指標。
2.1、出場場次、上場時間
國內本土頂級后衛平均出場場次是36.13,平均場均上場時間是26′59″,出場場次最多的是北京隊的孫悅和郭艾倫各49場,場均上場時間最多的是孫悅達到33′6″。外籍頂級后衛平均出場場次是35.47,平均場均上場時間是3711″,出場場次最多的是北京隊馬布里為50場,場均上場時間最多的是福建隊的盧卡斯為43′1″。由于CBA聯賽競賽規則等因素的影響,本土后衛與外籍后衛相比,出場場次相差無幾,在場均上場時間上略低4′。

表1 本土后衛與外籍后衛主要技術指標對比統計表
2.2、得分、出手次數、罰球次數、命中率指標對比
得分是決定籃球比賽勝負最關鍵的指標,而出手次數的多少與命中率的高低又直接決定了得分的多少。從表中看出,本土后衛場均得分是9.18分,外籍后衛場均得分是27.92分,本土后衛得分比外籍后衛場均得分少了近20分,說明國內本土后衛與外籍后衛之間在得分能力上存在著巨大差距。外籍后衛的2分球出手次數是本土后衛的近4倍,3分球出手次數是本土后衛的2倍多,罰球個數是本土后衛的3倍有余。這些數據都全面落后于外籍后衛。觀看比賽錄像看出,本土后衛攻擊欲望不強,在出手投籃選擇上不夠果斷,時機不夠合理,穩定性或連續性較差。由于身體對抗能力偏差,本土后衛縱向突破能力不多,造殺傷能力不足。從命中率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本土后衛與外籍后衛相比,2分球和3分球命中率上相差不多或略低一些,在罰球命中率上低了近10個百分點,這一方面反應了投籃的基本姿勢不夠到位,另一方面也反應了外籍后衛在心理素質方面明顯優于本土后衛。因此,在平時訓練和比賽中,也應多加強心理素質方面的訓練。
2.3、籃板球、搶斷數、蓋帽數指標對比
搶籃板球是攻守轉換的重要手段,是控制球權的重要方式,對比賽勝負有直接的影響。國內本土后衛場均籃板數為2.69個,最能搶籃板球的是孫悅為3.9個,外籍后衛場均籃板數為4.94個,最能搶籃板的是菲巴達到8.2個。外籍后衛場均籃板數比本土后衛多出了2個多。觀看錄像看出,外籍后衛在搶籃板時,更注重卡位、沖搶,從而搶得更為有利的時機。
搶斷是一種破壞性的防守,是重新獲得球權的重要手段,更能提漲隊伍的士氣。從表中看出,外籍后衛場均搶斷數為 1.85次略優于本土后衛的1.12次。
蓋帽也稱為封蓋,是干擾或阻止進攻球員投籃的基本防守技術。從數據統計表中看出,孫悅是所有后衛中,包括外籍后衛,最能封蓋的,場均封蓋達到1.4次。從整體來看,本土后衛封蓋能力稍弱于外籍后衛。這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反應能力、防守壓迫性等因素密切相關。
2.4、助攻指標對比
頂級后衛不僅可以自己得分,更重要的要承擔起串聯起整支球隊進攻的重任。助攻數據是反映球員組織能力的重要依據,要求隊員具備較開闊的視野、較強的團隊配合意識和控制球的能力。本土后衛做的最好的是郭艾倫,場均助攻為5.1次。外籍后衛最好的是拜納姆為7.1次。從整體看,較之外籍后衛場均5.24次助攻數,本土后衛 2.87次場均助攻數,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觀察錄像發現,本土后衛尤其在傳球時機上把握不準、傳球目的性上不明確和傳球隱蔽性上不夠等方面有待在比賽中進一步鍛煉提高。
2.5、失誤數、犯規數指標對比
從表中看,在失誤數上,本土后衛低于外籍后衛,這是值得欣喜的地方。觀察錄像發現,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外籍后衛持球過長,單打獨斗更多,經常陷入一打多的局面;另一方面是由于外籍后衛嘗試傳出危險球的次數較多。在犯規數上,本土后衛和外籍后衛基本持平,在比賽中,發現本土后衛在動作速率、防守預判性較差,這也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犯規。
3.1、結論
(1)本土后衛除了在上場場次和犯規次數方面上略高于外籍后衛之外,其他主要技術指標均落后于外籍后衛;
(2)本土后衛進攻手段相對單一,多集中外線投籃,殺傷力不足。在進攻時機選擇上不夠果斷,倉促出手,或被迫傳球。防守時,位置感不強,易失位,協防或補防意識較差。組織能力不強,缺少大局觀;
(3)本土后衛在關鍵球的處理上,略顯信心不足,心理素質不穩定;
(4)在身體素質方面,具有一定靈活的特點,而且作風頑強,能嚴格執行戰術安排。
3.2、建議
(1)保持自身靈活的特點以及頑強作風,打出自身特長;
(2)充分學習或借鑒國外或外籍后衛球員的先進的技戰術,全方位提高本土后衛攻防兩端處理球的能力;
(3)提高本土后衛處理關鍵球的能力和自信心,在訓練中,應讓本土后衛多參與關鍵球或決勝球的處理,從而提高實戰能力。
[1]李國巖.2003-2004CBA聯賽國內球員與外援球員技術指標統計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4(3).
[2]馮兆龍,林肖.CBA2Oll-2012賽季男籃中外優秀籃球后衛比賽能力的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20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