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普 位晨晨(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背向滑步推鉛球最后用力左側支撐技術
□李 普 位晨晨(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在背向滑步推鉛球最后用力的基礎上,分析了左側支撐技術動作的特征,進一步闡明了,左側支撐在鉛球最后用力中的重要作用,進而強化訓練以提高運動成績。
鉛球 左側支撐技術 最后用力
背向滑步推鉛球屬于非周期性運動項目,動作結構除應遵循人體結構外,還必須符合生物力學特征,使人體各部分力量作用于鉛球上,從而增加鉛球的飛行距離。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數集中在后滑步至左側支撐的鏈接技術上,很少針對于最后用力左側支撐的研究。近些年隨著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高,逐步發現,最后用力左支撐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對背向滑步推鉛球最后用力左側支撐技術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最后用力左側支撐技術的作用。為大家在背向滑步推鉛球最后用力左支撐階段,提供理論依據與參考。
2.1、文獻資料法
本人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關于鉛球最后用力左側支撐技術的文獻資料,對所研究的內容進行了整理與分析,提高了自己所研究的前沿性和科學性。
2.2、圖表測量法
運用圖表測量法,從生物力學、人體解剖學、物理學角度分析了,左側支撐對滑步推鉛球最后用力發揮的作用。
3.1、左腳落地的方法和部位
運動員滑步結束后,隨著右腳的著地,左腿迅速的后擺用大腿帶動小腿積極下壓,完成左腳著地,形成穩固的支撐。而左腳正確的落地位置是,在投擲圈前沿直徑的左側,腳尖在直徑線上,左腳尖與右腳跟在一條線上。跟據人體解剖學分析,人的骨盆寬度是一定的,當左腳落地后,上體向投擲方向轉動時,兩腳間的距離過大或過小都直接影響到投擲的效果。當兩腳距離過大時,髖部與上體不能有效地轉移到左腿上,容易使上體提起或產生想左轉體的錯誤動作。當兩腳間距離過小時,因為左腿的腳尖與右腳的腳跟在一條線上,伴隨著髖關節的轉動,兩腳間的穩固支撐就會受到影響,致使不能協調的推出鉛球。因此在滑步結束后兩腳間的距離要根據自身的身高與動作決定,最終完成蹬轉送髖動作。
3.2、左腿支撐過程中膝關節的彎曲
在推鉛球最后用力過程中,左腿是由彎屈到蹬直的動作。當運動員左腳觸地時,大腿與小腿的夾角大約為150°左右,最后出手時左腿充分蹬直。我們的投擲圈直徑為2.135m要想在滑步過程中獲得最大的水平速度,我們必須將水平阻力降低到最小。根據人體結構力學分析,如果我們在投擲過程中左側支撐腿,以直腿落地,地面將會對人體產生較大的反作用力,這樣不僅影響了水平速度,而且還會對運動員造成損傷。相反,如果運動員在左腿落地時保持一定的彎曲,不僅減少了地面對人體的反作用力,而且有利于腳下積極碾轉,為最后用力推鉛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4.1、左側支撐中左腿的快落,使身體獲得良好超越器械姿勢,有利于增加推球速度
在滑步時,左腳的快落支撐縮短了兩腳間落地的時間差。左腿著地支撐對于控制滑步所獲得身體向投擲相反方向傾斜姿勢,肌肉的拉長和扭緊成反弓形,使肌肉處于良好的用力狀態,從而獲得較長的最后用力工作距離,進而獲得良好的出手速度。相反如果落腳速度相對較慢,不能產生左腿的支撐制動,則會促使上體過早抬起,肌肉不會處于較好的扭緊狀態,身體或被過早的打開,直接影響了超越器械的姿勢,縮短了最后用力的工作距離,導致水平速度下降。所以左側支撐中左腿的快落有利于增加推球速度。
根據木棒實驗我們可知:一根質量均勻的木棒豎立在水平面上移動。(圖1)A為低端,B為頂端,點O為重心,從A到 B的距離為A到O點距離的2倍。若突然制動木棒下端,B點的速度增大,并且是中心O點的二倍。所以在推鉛球最后用力技術中左腳快速下落支撐會使上體和鉛球加快向前運動速度,從而提高最后用力效果。

圖1 重心速度分析
4.2、良好的左支撐有利于掌握最佳出手角度
在推鉛球最后用力過程中,如果我們忽視了左腿的支撐,很容易造成運動員上體前傾進而導致出手角度過低,運動成績不理想。因此左腿的支撐是推鉛球中的關鍵技術,在最后轉體的剎那,左腿的蹬伸,即增加了向前的力量還增加了向上的力量,使鉛球獲得了較好的水平飛行速度與高度。物理學告訴我們,當物體受到水平與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時,它將按照兩個作用力的合力運動,物體重心運動軌跡和水平方向形成一個角度,即拋出角,在其它條件不變情況下最適宜角度為45°,在推鉛球過程中由于受到地斜角(地斜角是指田賽投擲項目中器械的出手點和落地點的連線與地平線所形成的夾角)的影響,鉛球出手角度一般為38°-42°最適宜。從射程公式上看s=v2sin2a/g我們可知 g為重力加速度,射程s與出手角度a為正比例關系,即出手角度可以增加投擲距離。鉛球要想獲得一定的垂直速度,必須加強垂直分力,而垂直分力直接來源于左腿的制動支撐,即左側支撐對出手角度起著關鍵作用。
4.3、良好的左側支撐有利于提高出手高度
鉛球出手時,左腳迅速的蹬地,使踝、膝、髖關節充分伸直,并過渡到投擲臂,使器械達到適宜自己的最大高度。所以左側支撐用力,能使異側身體位置抬高,對提高出手高度有積極作用。
鉛球的運動軌跡為拋物線如(圖2),而投擲距離S是由三段距離組成,S1是器械的出手點在地面上的投影到抵趾板間的距離,S2為器械做斜拋運動所經過的水平移動的距離,S3為器械斜下拋經過的水平距離,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