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新(廊坊市體育運動學校 河北 廊坊 065000)
滑步推鉛球中非投擲臂技術的作用
□劉俊新(廊坊市體育運動學校 河北 廊坊 065000)
在我國,引進的運動項目中,推鉛球運動為其中的關鍵一項運動,同時,在我國的學校中也是比較重視的一項運動,主要目的在于鍛煉個人的身體協調性。在整個投擲技術中,投擲臂的最后用力關系到整個投擲技術,所以在投擲技術的日常教學和練習中要重視投擲臂的練習,但是在最后用力的過程中,非投擲臂技術在整個投擲技術中也很重要。
鉛球非投擲臂 技術
根據過往的經驗來看,大多數體育老師和教練的關注點一般都在運動員投擲臂的姿勢上和運動員身體的動作,但是卻很少去關注非投擲臂的技術以及它對整體成績的影響。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因素的限制,在以往的教學訓練的時候,教練以及運動員忽略了非投擲臂在最后用力中發揮的作用并且對它的認識不夠深刻,因此投擲運動員的潛力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但是今天隨著投擲技術的不斷的更新和完善,隨著許多先進儀器設備的開發和運用,很多的教練和大多運動員也逐漸開始認識到在投擲成績中非投擲臂技術的成績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1.1、非投擲臂在最后用力過程中對出手速度的影響
非投擲臂的擺動是可以用軌跡來描述的,這種軌跡形式在最后的用力中表現為一條圓滑的曲線,它的順序為后-前-后,與此同時肘關節的擺動特點為彎曲-直-彎曲,所以這種擺動特點我們可以用生物力學的轉動原理來解釋。一開始擺臂的時候,為了使轉動半徑增大一些,肘關節應該先屈后直,進而使得轉動慣性能夠增大,為了方便艘關節短時間內超越肩軸,應該合理降低肩軸的轉動角加速度,形成完全扭轉拉近的超越器械的姿勢,同時要注意避免肩部過早向投擲方向轉變,重心前移的太早,當非投擲臂與投擲方向互相垂直時,為了使轉動半徑縮短,肘關節應該先直后屈,讓非投擲臂靠近轉動軸,使右肩快速圍繞左軸轉動,加快轉動的角加速度,方便艦骨被肩軸反超越,擺動動作的結束會使前胸肌群充分伸展拉長,從而為動量快速向鉛球傳遞和爆發式的挺胸推球做了很好地鋪墊。
需要注意的是會對最后用力產生非常不利影響的就是非投擲臂擺動的過早或者是過晚,出手的速度就會降低,滑步的時候過早的擺臂就會致使打開和抬起上體早,身體重心就會過早的隨之向前移動,不僅是會將有效工作距離縮短,就連出手速度角度都會下降,超越器械姿勢都會遭到破壞,影響到最后用力的效果,進而出手的速度也會降低,起體和轉體都直接受非投擲臂的影響。
1.2、非投擲臂在最后用力過程中的擺動特征與路線
以側視的角度進行觀察,“由胸前-向上-向左-向下”就是非投擲臂(以右手推球為例)在最后用力過程當中的運動形式,如圖1所示。

圖1
從圖1不難看出,滑步結束在右腳落地的那個時候就是非投擲臂擺動軌跡的最低點所在,如圖1中①所示。當身體左側轉到投擲方向的那個時候就是擺動軌跡最高點的所在,圖1中②所示。它的具體特點就是:當滑步結束的時候右腳隨之落地會形成最后用力前的準備姿勢就是非投擲臂在最后用力中的擺動的開始,直到鉛球被推離手的瞬間才停止。
在最后用力這個階段蹬起身體的過程當中,當非投擲臂由伸肘——屈肘朝著投擲方向積極擺動的時候,連帶著就可以將身體加速抬、轉上體的效果也一并帶動起來,這個可以起到特別積極的作用針對最后鞭打作用。在最后用力的時候,非投擲臂朝著斜下方做屈臂制動動作,非投擲臂的轉動能量就會隨之向軀干轉移,指引軀干將鞭打動作積極的完成。若想在更短時間內、速度更快的將這一個動作完成,那就需要非投擲臂更晚一些開始飛速振動,上體的運動速度也會隨之變得更快。當非投擲臂的運行路線從伸肘內扣轉變成屈經體前的時候進行加速運動,推動肩肘轉向投擲方向,幫助上體的抬起。
這里需要進行重點強調的就是:當身體左側朝著投擲方向、身體形成右肩低于左肩的側弓姿勢的時候,擺向投擲方向非投擲臂肘關節必須要比左肩高,肘關節點的高度與傾斜的肩橫軸也必須要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這點也是尤為重要的。
1.3、非投擲臂在最后用力中的擺動時機
伴隨著最后用力右腳積極蹬伸的時候非投擲臂開始正確、主動以及適時的擺動。有一些運動員因為迫不及待的就想推球,通常情況下在滑步的過程當中非投擲臂就會朝著投擲方向極早的擺動,鉛球無法主動出手的狀況就會產生,致使出手角度太低與工作距離壓縮,人追球的局面就形成了。此外,因為非投擲臂擺動的太早,還會致使肩肘朝著投擲方向轉的太早,肩肘、髖軸扭轉拉緊的超越器械的姿勢就會遭到破壞,終究會給最后用力效果帶去直接的影響。然而還有一些運動員因為非投擲臂擺動的太晚,致使轉體與抬體無法及時的進行,身體重心甚至于都與左腳支點偏離了,左臂的積極作用沒辦法完美的發揮出來,那也就無法將左腳的蹬伸作用更好的發揮出來,終究最后用力的效果還是會被直接影響。
頭和左肩在滑步產生的沖力作用以及右腳蹬地的力量致使骨盆進一步朝著前方移動的這種情況之下一定要將原本的動作保持下來,依據腹外斜肌與斜方肌的起點和終點,這幾塊肌肉會因為這一轉動被拉長,軀干的能量也會隨之增強,緊接著右腳保持持續積極蹬伸狀態,促使右髖朝著投擲方向轉動在這個時候非投擲臂以胸前比較低的位置作為起始點,逐步的向上然后有力的將其擺出,指引上體伴隨著髖部的轉動緊接著抬起,轉動身體使其側對著投擲方向,肘關節比左肩稍微高一些,抵達擺動軌跡最高點的位置,伴隨著右胸朝著前轉的過程當中,將上體與球以迅速的 “人體共進”轉向正對著的投擲方向,形成一種由滿弓姿勢使勁的向前上方用胸帶動肩膀推球的這一動作,非投擲臂從最高點用力的朝下擺直到靠近身體左側肋骨旁邊的那個位置,將臂屈起來夾緊制動。
(1)初學者在教學訓練的過程當中,最難掌握的就是非投擲臂擺動的時機與路線,擺動的動作速度以及幅度,也是特別容易被忽視的技術中的一項,我們應該給予其足夠的重視;(2)將身體保持平衡,協調用力是非投擲臂在最后用力階段所起到的作用,投擲臂向前推送鉛球的速度直接受最后用力階段運動員非投擲臂擺動快慢的影響,出手的速度進而也會受到影響;(3)非投擲臂的正確擺動在滑步鉛球投擲的過程當中對肩部的牽引動作是非常有利的,左腿有力的堅固支撐與加快用力的速度離不開有力的下擺制動,下擺制動給其帶來了很有利的影響,與此同時右腿對地面的作用力也會加大,對加大右腿的蹬伸效果是特別有利的;(4)此外,還要注意要正確放置鉛球,鉛球的正確放位為鎖骨的內側上方,與頸部貼近,這就需要運動員一直保持鉛球緊壓于頸部的狀態。在鉛球出手時,出手角的范圍確切講,應為35°-45°之間,頭向看向天空。以天空中的某一角度當作推球的最終目標,然后用最大的爆發力推向該目標。在滑步結束之前,左腳應快速落下,以有力支撐身體的平衡。滑步結束后,要保證身體的重心為右腳上,以保持投擲后姿勢協調。由于上肢是鉛球運動的主要身體部位之一,這就需要運動員每天練習上肢力量,運動內容如挺舉、抓舉或者快挺等。
在鉛球運動中,最后的用力對技術的要求是很高的,很多年來我們都很重視研究投擲臂一側的方法和技術,但是卻沒有去深入研究非投擲臂的技術,這種對非投擲臂的忽視會對鉛球的成績造成影響,如果能明確非投擲臂的重大作用,在鉛球的練習中重點加強它的練習,將對鉛球成績的提高會有很大的作用。
[1]山美娟.對推鉛球技術最后用力相非投擲臂作用的重新審視[J].四川體育科學,2007,(03).
[2]王法祥,趙偉科,李云.肱三頭肌肌纖維組成及其力量產生和推鉛球成績的相關性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04).
[3]王廣軍.淺談提高原地推鉛球成績的幾種有效方法[J].體育師友,2010,(06).

圖2 鉛球運動軌跡
S=S1+S2+S3
=S1+V2Sin2a/g+V0cosa√V2sin2a+2gh
g為常數,在同樣的出手速度與投擲角度的情況下,出手點越高鉛球的飛行時間越長,取得成績就越好。
4.4、良好的左側支撐有利于維持身體平衡
在投擲鉛球比賽過程中,從動作開始到結束為一次完整的試投。如果沒能很好的維持身體平衡,器械出手后容易導致身體的跟進,踏出投擲圈,造成犯規,則試投失敗。這時左側支撐技術對維持運動員身體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從人體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以左腳支撐為軸,右側為投擲臂,兩側相互協調,尤其在鉛球出手后,左腳的支撐可以在器械離手后,立即交換腳,使重心稍微降低一些,更容易控制身體向投擲方向的跟進,以緩沖來維持身體的平衡,進而減少犯規現象的發生。
(1)背向滑步推鉛球最后用力左側支撐技術中,左腿由微屈到伸直用力,能夠有效的發揮腿屈伸肌群的力量,充分的利用了人體固定支撐力量。
(2)背向滑步推鉛球中,左側支撐用力,能夠使運動員獲得理想的超越器械姿勢,有效的增加工作距離,進而將滑步速度轉為出手速度,使人體獲得穩固的支撐面,和更大的支撐反作用力,以提高最后用力效果。
(3)背向滑步推鉛球左側支撐用力,能夠使運動員獲得,適合自己的出手高度、出手角度,并使參與做功的肌肉預先拉長扭緊,產生最大的爆發力作用在鉛球上,進而獲得最大的出手速度。
參考文獻:
[1]盧佳.推鉛球最后用力階段技術及專項力量訓練[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8.
[2]高鵬程.鉛球最后用力中左側支撐的技術分析[J].少年體育訓練,2009.
[3]孫鵬.滑步推鉛球最后用力技術特征與專項力量訓練[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9,9.
[4]蘇平,蔣燕.關于優化推鉛球左腿支撐技術結構的探討[J].安徽體育科技,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