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強,高志祥,汪五清,林明和,4
(1.上海市大華醫院,上海 200237;2.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上海 200433;3.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上海 201100;4.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50122)
慢性蕁麻疹(chronicurticaria,C U)是皮膚科臨床常見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表現以反復發作風團、瘙癢為主,反復發作超過6周者稱為慢性蕁麻疹[1]。目前對本病的發病環節尚未完全明了,西醫治療主要以抗過敏藥口服為主,但存在服藥可控制、停藥易反復的特點。我們采用桂枝湯合玉屏風散治療營衛不和兼表虛型慢性蕁麻疹35例,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1.1.1 納入標準 ① 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2]中慢性蕁麻疹的西醫診斷標準;② 符合中醫辨證為營衛不和型及表虛證的診斷標準[3];③ 年齡18~65歲;④ 阿司咪唑或氯雷他定停藥4周,其余抗組胺藥停藥3d;⑤ 經知情同意者。
1.1.2 排除標準 ① 對氯雷他定或其它該項試驗藥物成分過敏者;② <18歲或>65歲者,孕婦、哺乳期婦女;③ 特殊職業患者,如高空作業者、汽車司機、機床加工工人等;④ 系統使用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服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咪唑類抗真菌藥者;⑤ 伴有肝腎功能不全及其它嚴重系統疾病者;⑥ 其它可能影響正確評估療效的嚴重疾病者;⑦ 精神病患者,或不能完成實驗及依從性不佳者。
1.2 一般資料 選擇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慢性蕁麻疹患者,經辨證為營衛不和兼表虛型共70例,按隨機數字表分為桂枝湯合玉屏風散治療組(治療組)和氯雷他定組(對照組)各35例。治療組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齡(33.78±14.66)歲;平均病程(3.46±1.58)a;癥狀積分(11.56±0.69)分。對照組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齡(32.29±15.37)歲;平均病程(3.28±1.83)a;癥狀積分(11.34±1.07)分。2組在病程、性別、年齡、癥狀積分上比較,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1 治療組 口服桂枝湯合玉屏風散。處方:桂枝9g,白芍9g,大棗10枚,炙甘草5g,防風10g,白術15g,黃芪15g。水煎,空腹服,早晚各1次,每次150m L。
2.2 對照組 口服氯雷他定,每次1片,每日1次。
2組治療8周判定療效。記錄2組在用藥期間所發生的任何反應,詳細填寫癥狀、采取措施及轉歸,記錄2組治療16周后痊愈患者的復發情況。
3.1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歐洲變態反應與臨床免疫學院皮膚病學組制定的判定標準和蕁麻疹活動度評分指標[4],見表1。①痊愈:癢感消失,癥狀、體征積分下降指數(SSRI)降低90%以上;②顯效:癢感明顯減輕,SSRI降低60%~90%;③有效:癢感減輕,SSRI降低20%~60%;④無效:癢感如前或加劇,SSRI降低不足20%。
SSRI=[(治療前癥狀、體征積分-治療后癥狀、體征積分)/治療前癥狀、體征積分]×100%
3.2 結果 見表2、表3。
3.3 不良反應 2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4.1 蕁麻疹是皮膚科臨床常見病之一,具有較高復發率,臨床表現為瘙癢、紅斑、風團,反復發作病程超過6周者,稱為慢性蕁麻疹。據文獻[5]報道: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1次蕁麻疹。研究認為慢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分為非免疫性及免疫性2種。前者由I型變態反應引起,過敏原進入機體后刺激產生I g E,I g E吸附于嗜堿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再次接觸過敏原后,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組胺、白三烯等炎癥介質釋放,出現癥狀[6-7]。西醫治療主要口服抗過敏藥以控制癥狀為主,但是長期服藥及反復發作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加重患者的精神負擔,嚴重者可導致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解復發方面有較好效果,同時方藥組成簡單,便于臨床使用,毒副作用小,價格便宜,在臨床上有推廣意義。

表1 蕁麻疹活動度評分指標

表22組療效比較
表32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s) 分

表32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
組 別 n 治療前 治療8周治療組 3511.13±0.842.62±0.341)對照組3510.46±1.672.76±0.46
4.2 中醫稱蕁麻疹為“蓓蕾”、“癮疹”,俗稱“風疹塊”[8],其病因涉及內外2個方面。內因臟腑病變,氣血失和,陰陽不調;外因衛表不固,汗出當風,感受風寒,郁于肌膚而發。營衛不和、表虛證均是蕁麻疹的常見證型之一,前者臨床上除風團、瘙癢外,其它無明顯不適,舌脈如常[9];后者癥見淡紅色風團,舌淡,苔薄白,脈浮緊或沉緩。郭艷輝等[10]在蕁麻疹中醫病因病機探討中認為“表虛之人更易發病”。
4.3 臨床中我們發現辨證為“營衛不和”證型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常伴有“表虛”證,采用桂枝湯合玉屏風散治療,取得不錯的療效。桂枝湯合玉屏風散是調和營衛和扶正固表的代表方。桂枝湯中桂枝解肌發表,白芍斂營益陰,生姜佐桂枝解肌,大棗配白芍健脾益氣。玉屏風散中防風袪風邪,黃芪、白術益氣健脾,三藥合用使腠理得密、衛表得固。兩方合用,共奏解肌發表、調和營衛、益氣固表之效。現代藥理研究[11-12]表明:桂枝湯能夠減少外周血中T淋巴細胞數量,對脾臟中T淋巴細胞功能有抑制作用;玉屏風顆粒能夠抑制I g E的產生,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從而對慢性蕁麻疹起到治療作用。
本研究結果提示:桂枝湯聯合玉屏風散治療營衛不和夾雜表虛證的慢性蕁麻疹,在減輕癥狀及緩
[1]王曉麗,李士瑾 .芪歸金蟬方治療慢性蕁麻疹血虛風燥型30例[J].中醫研究,2014,27(4):25-27.
[2]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4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744.
[3]嚴霞,郭強,相芳,等 .消蕁方治療營衛不和型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福建中醫藥,2009,40(3):8-9.
[4]吳春燕,李元文.麻黃附子細辛湯聯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及對血清總I g E水平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7):547-550.
[5]張禁,楊顏龍,姜功平,等 .地氯雷他定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慢性蕁麻疹66例臨床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7):755-756.
[6]賴維,謝小元,龔子鑒,等.蕁麻疹:歐洲2009年指南和2006年指南的比較[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0,17(3):176-178.
[7]康爾恂,李杰,孫麗偉,等.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對慢性特發性蕁麻疹患者產生抗F c ε R I抗體和抗I g E抗體的影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3,46(10):707-710.
[8]王麗,王莒生 .從衛氣血營辨證治療慢性蕁麻疹[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4,21(4):103-104.
[9]劉愛民 .慢性蕁麻疹中醫辨證要點及治療體會[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6(1):39-41.
[10]郭艷輝,彭鑫,潘曉輝.蕁麻疹中醫病因病機探討[J].中醫研究,2009,22(1):9-11.
[11]竇紅霞,丁一芳,劉愛華,等 .桂枝湯的現代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05,22(3):52-53.
[12]包英,胡立紅 .玉屏風顆粒聯合西替利嗪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