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沓栗,楊成梓
(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福建 福州350122)
《中華本草》收載石斛來源于蘭科植物金釵石斛、美花石斛、鐵皮石斛、束花石斛、馬鞭石斛的莖[1]。201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將鐵皮石斛單獨列出,對鐵皮石斛的藥材性狀及莖橫切面的鑒別做了描述[2]。我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鐵皮石斛的根、莖、葉進行較為全面的生藥組織學研究,旨在為鐵皮石斛的開發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1.1 材料 鐵皮石斛取材于福建揚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栽培,經福建中醫藥大學黃澤豪副教授鑒定為蘭科植物鐵皮石斛Dendrobiumof ficinale KimuraetMigo.。
1.2 儀器 NikonYS100型生物顯微鏡(中國南京覃思科技有限公司);DHg-9240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中國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MideaMJ-25 BM03A攪拌機(廣東美的精品電器制造有限公司);佳能IXUS-140數碼相機(中國佳能有限公司)。
1.3 試劑 水合氯醛、鹽酸、間苯三酚、95%乙醇均為分析純。
對鐵皮石斛原植物進行拍照及描述,通過徒手切片、葉表皮制片、粉末制片等,觀察根、莖、葉的組織構造及粉末特征,進行文字描述并繪圖。
3.1 植物形態 莖直立,圓柱形,不分枝,栽培多為叢生。具多節,栽培品節間較長。葉紙質,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并微鉤,基部下延為抱莖的鞘,邊緣和中肋帶淡紫色,栽培品顏色較淺或淡綠色。葉鞘具紫斑,老時鞘口張開與節留下一個環狀鐵青的間隙[3]??偁罨ㄐ?,具花2~3朵;花序柄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軸回折狀彎曲;花苞片干膜質,淺白色,卵形;萼片和花瓣黃綠色,近相似,長圓狀披針形;側萼片基部較寬闊;萼囊圓錐形;唇瓣卵狀披針形,中部以下兩側具紫紅色條紋,邊緣多少波狀,基部具1個黃色的胼胝體[4]。野生者花期3~6月,栽培者花期可至12月。
3.2 藥材性狀
3.2.1 鮮品 莖細長圓柱形,長20~30c m不等。外表淡灰綠色。葉鞘膜質,節與節間多裸露一個環狀鐵青間隙。質地柔韌或略堅脆,易折斷,斷面有細顆粒粘質狀物。莖上棱條不明顯,隨著失水、干燥,可見不規則或不連續的皺縮與皺紋[4]。無嗅、嚼之味淡,具粘滑感。
3.2.2 干品(鐵皮楓斗) 本品緊密環繞成螺旋狀或彈簧狀。表面黃綠色或略帶金黃色,有細縱皺紋,節明顯,節上有時可見殘留的灰白色葉鞘;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須根[2]。質堅實,略韌,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灰白色至灰綠色。氣微,味淡,嚼之具黏性。
3.3 顯微鑒別
3.3.1 根橫切面構造 根被由4~5層薄壁細胞組成,圓形至長圓形,成熟后的根被細胞的細胞壁有纖維素的細網紋狀加厚,有根毛。外皮層為1層細胞壁木質化的類矩形細胞,緊密排列。皮層薄壁組織約占橫切面1/2。內皮層為1層排列整齊,細胞壁全部木栓化加厚的細胞,通道細胞明顯。中柱韌皮部和木質部交互間隔排列,為輻射型維管束,木質部分化到中央,無髓。見圖1、圖2。
3.3.2 莖橫切面構造 莖表皮細胞為1列扁平細胞,木質化增厚,外被橘黃色厚角質層?;颈”诮M織細胞大小不一,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內含后含物、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散在,略排成4~5圈,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狹小,外側有纖維束包裹,維管束周圍的薄壁細胞部分木化,有紋孔。見圖3、圖4。
3.3.3 葉鞘橫切面構造 上下表皮均為1層扁橢圓形細胞,上表皮不均勻增厚。為外韌型維管束,韌皮部狹小,外側排列有厚壁的纖維束。見圖5。




3.3.4 葉中脈橫切面構造 上、下表皮細胞均為1列,類圓形,葉下表皮有不均勻角質層增厚。中脈維管束外韌型,外側有纖維束?;颈”诮M織細胞大小不一,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內含草酸鈣針晶束。見圖6、圖7。


3.3.5 葉表皮構造 葉上表皮細胞呈多角形,緊密排列,無氣孔。葉下表皮細胞大于上表皮細胞,具不定式氣孔。上下表皮細胞有點狀腺毛[7]。見圖8、圖9。


3.3.6 根粉末特征 干品,黃褐色。長根毛,寬12~20μm,長150~250μm;根被細胞有圓形和長圓形,有細網紋狀加厚,寬25~45μm;外表皮細胞類矩形,有木質化增厚,寬20~25μm;有胞腔大而明顯的厚壁組織,初步確定為壁增厚的外皮層細胞,連接處出現切口重疊,正面觀圓形,管徑20~30μm;纖維,寬10~15μm;螺紋導管,管徑9~12μm;網紋導管及梯紋導管,管徑10.5~13.5μm。見圖10。
3.3.7 莖粉末特征 干品,黃綠色。角質層橘黃色;莖表皮細胞為類矩形石細胞,不均勻增厚,寬26~32μm,長90~160μm;薄壁細胞大小不一,類圓形或不規則形,部分增厚有紋孔;草酸鈣針晶束,長35~40μm;長纖維,寬20~30μm;導管多為螺紋導管,管徑12~20μm;梯網紋導管,管徑15~25μm。見圖11。

3.3.8 葉粉末特征 干品,墨綠色。葉鞘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寬20~45μm,長80~120μm;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寬40~50μm;下表皮細胞大小不一,有氣孔,寬26~28μm,長31~35μm;長纖維,寬15~25μm;晶鞘纖維,寬15~25μm,纖維表面薄壁細胞內含表面凸起的球形硅質塊,纖維部分壁呈波狀彎曲;薄壁細胞中可見硅質塊散在;導管多為螺紋導管(管徑12~18μm)及梯網紋導管(管徑15~25 μm);點狀腺毛,長15~20μm;草酸鈣針晶束,長26~32μm。見圖12。


201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僅對鐵皮石斛莖橫切面特征進行了描述,我們進一步對鐵皮石斛的根、葉進行生藥組織學研究,明確其生藥學特征及鑒別方法。①根橫面中的根被細胞具細網紋狀加厚;外皮層和內皮層具木質化增厚,內皮層通道細胞明顯;輻射型維管束,木質部分化到中心,無髓;莖表皮細胞木質化增厚,外披橘黃色厚角質層等為鐵皮石斛的根、莖橫切面的主要鑒別特征。② 根粉末中具管壁有環形增厚的導管類型;莖和葉粉末中都有草酸鈣針晶束,與文獻報道一致[5-6]。葉粉末中具晶鞘纖維,纖維表面薄壁細胞內含表面凸起的球形硅質塊,少見點狀腺毛等為鐵皮石斛的各器官的粉末鑒別主要依據。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705-706.
[2]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265-266.
[3]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19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17.
[4]包雪聲,順慶生,張申洪,等 .中國藥用石斛圖志[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5:20-22.
[5]范俊安,王繼生,張艷,等 .鐵皮石斛組培品與野生品的形態組織學和多糖含量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21):8-10.
[6]李桂鋒,李進進,許繼勇,等 .鐵皮石斛研究綜述[J].中藥材,2010,33(1):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