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華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支氣管哮喘(冷哮)急性發作期使用平喘湯進行治療的治療效果以及意義。 方法 隨機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70例支氣管哮喘(冷哮)急性發作期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西醫治療方式加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使用平喘湯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以及免疫球蛋白、最大呼氣流量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免疫球蛋白、最大呼氣流量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針對支氣管哮喘(冷哮)急性發作期使用平喘湯加以治療,治療效果顯著,使患者的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提高,安全性相對較高,應該在臨床中加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 平喘湯;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
[中圖分類號] R5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9(c)-015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of pingchu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bronchial asthma (cold type asthma) and its significanc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0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cold type ashma) in acute attack period between February 2013 and February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5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ingchuan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medicine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immunoglobulin, maximal expiratory flow and 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clinical indexes, including the levels of immunoglobulin, maximal expiratory flow and 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s were all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ingchuan decoction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bronchial asthma (cold type asthma) due to its good effect, higher safety and its ability in improv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Pingchuan decoction; Bronchial asthma; Acute episode
支氣管哮喘屬于比較多見的一類呼吸系統疾病,是由多類炎性細胞導致的慢性氣道炎性病變,最近幾年以來,支氣管哮喘的發病趨勢越來越高,西醫治療主要為解痙平喘,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是患者容易復發,不能長時間對其進行控制,而且藥物的副作用相對比較多,對于患者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中醫治療支氣管哮喘與西醫比較具有其優勢[1-3]。該研究隨機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70例支氣管哮喘(冷哮)急性發作期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數量、體征、免疫球蛋白、最大呼氣流量等進行觀察和比較,現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70例支氣管哮喘(冷哮)急性發作期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70例患者全部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患者的年齡在19~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2±2.2)歲,患者的病程時間在11~30 d之間,平均時間為(29.8±3.1) d。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患者的年齡在21~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3±3.0)歲,患者的病程時間為13~29 d之間,平均時間為(28.3±2.5) d,所有患者排除嚴重心肝腎原發性疾病、藥物過敏、支氣管哮喘緩解期、中途退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患者全部實施常規西醫治療方式,為患者進行解痙平喘、吸氧、糾正酸堿平衡、抗感染以及糾正電解質紊亂等治療。觀察組(35例)患者在此基礎之上使用平喘湯加以治療,組方如下:射干9 g、麻黃9 g、萊菔子9 g、杏仁9 g、法半夏12 g、地龍15 g、桃仁6 g、蒼耳子9 g、陳皮9 g、防風9 g、丹參15 g、五味子3 g、白芥子9 g以及紫蘇子9 g。針對表寒明顯的患者,加用桂枝6 g以及細辛3 g,針對咳嗽氣逆的患者加用白芍6 g,針對不能平臥的患者加用白前9 g以及葶藶子9 g[4-6]。上述藥物用水煎服,1劑/d,早晚溫服。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患者治療7 d作為1個療程,一共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數量、體征、免疫球蛋白、最大呼氣流量等進行觀察和比較。
1.4 療效判定
患者的哮喘癥狀全部得到緩解,偶爾發作不需要使用藥物就可以緩解,患者最大呼氣流量的增加量大于35%或者是通過治療后患者的最大呼氣流量大于80%預計值,最大呼氣流量變異率小于20%,則為臨床控制;患者的哮喘發作情況與治療之前比較有顯著降低,最大呼氣流量的增加值在25%~35%之間,治療后患者的最大呼氣流量預計值在60%~79%之間,需要支氣管擴張劑或者是糖皮質激素加以治療,最大呼氣流量的變異率小于20%,則為顯效;患者的哮喘相對減少,最大呼氣流量的增加量在15%~24%之間,需要支氣管擴張劑或者是糖皮質激素加以治療,則為有效;患者的哮喘癥狀以及最大呼氣流量沒有改變或者是出現加重,則為無效[8]。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將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35例)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35例)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35例)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免疫球蛋白、最大呼氣流量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優于對照組(35例)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兩組患者沒有出現不良反應。
3 討論
哮喘屬于一類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哮喘的發作和氣道高反應性、炎癥反應以及神經機制相關,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胸悶、氣促以及咳嗽突然發作或者是加重,哮喘急性發作期的程度不同,嚴重者會在幾分鐘之內對生命產生威脅,所以有效的治療哮喘急性發作非常重要[9]。中醫認為哮喘屬于哮病的范疇,由于情志勞累、氣候以及飲食多誘發,痰氣相搏,肺管狹窄,出現氣息喘促以及痰鳴如吼。通過對該組70例患者進行分組治療,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西醫治療方式加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使用平喘湯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以及免疫球蛋白、最大呼氣流量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1.4%,顯著優于對照組的80.0%,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免疫球蛋白、最大呼氣流量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為(216.85±52.39) IU/mL、(3.64±0.47) L/s、0.081±0.038×10/L,顯著優于對照組的(243.36±33.14) IU/mL、(3.95±0.37)L/s、0.186±0.027×10/L。按照現代藥理有關研究顯示[10],麻黃以及五味子能夠起到緩解氣管黏膜腫脹、松弛平滑肌、改善通氣的作用,地龍起到平喘和抗組織胺的作用,沒種藥物各司其職,最終起到宣肺平喘止咳的效果。由此可見,在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中醫存在顯著的優勢,能夠緩解患者的癥狀,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高,應該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瀕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73-174.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263(11):132-33.
[3] 鄭筱英.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2:60-66.
[4] 李彩娥,吳世滿.綜合方法評估藥物干預對支氣管哮喘的控制[J].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2012,6(2):27-31.
[5] 李雅芳.支氣管哮喘患者血清過敏原IgE增高的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7):64-65.
[6] 趙靜.C反應蛋白和肺功能的測定在哮喘急性發作期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4):21-22.
[7] 張文江,苗青,樊長征,等.辨證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肺脾氣虛、肺腎兩虛證)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2,24(1):599.
[8] 王成祥,高尚社,楊建宇,等.中醫論治支氣管哮喘簡述[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11(23):1537.
[9] 杜淑珍,常曉悅.支氣管哮喘控制程度與抑郁相關性研究[J].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2011,5(6):27-29.
[10] 袁凱,凌杰.支氣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炎癥細胞因子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5(11):5-6.
(收稿日期:2015-06-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