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日報》:
新老媒體互通互融的探索實踐
□ 文/史文生
提要:新媒體時代,地方黨報面臨的問題不少。如何利用新興媒體的技術、手段豐富傳統媒體?如何實現新老媒體的互通互融?如何打通傳統媒體的出口?2014年年初,《焦作日報》成立新媒體中心,通過媒體發布廳、新聞客戶端、報網互動等形成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優勢互補、互助共進的運行格局。
關鍵詞:傳統媒體 新興媒體 互通互融 焦作日報
《焦作日報》近年來不斷探索運用新媒體技術提升新聞傳播力的步伐。2014年3月24日,焦作市兩會開幕之際,《焦作日報》媒體發布廳上線暨騰訊官方微博、微信、微視“三微”平臺正式上線?!督棺魅請蟆访襟w發布廳,集納了《焦作日報》《焦作晚報》和焦作手機報、焦作網、焦作城市電視、焦作日報大眾傳媒等全部媒體和所有媒體人的微博賬號,實現全方位、多角度新聞發布和資訊傳播,成為焦作的“權威信息發布窗口”“親民互動窗口”“新聞線索接收窗口”“品牌形象維護及提升窗口”“報紙內容推介窗口”“新聞事件直擊窗口”,為廣大讀者、網友提供便利服務。
2014年3月26日,《焦作日報》《焦作晚報》、焦作網、焦作手機報和“三微”聯合上陣,首次通過全媒體方式進行兩會報道?!督棺魅請蟆沸旅襟w中心更是憑借“三微”獨有的快捷、互動、方便等優勢,突破以往兩會報道的固有模式,實現“三微”聯動,同步報道焦作市兩會新聞,與廣大讀者、網友零距離交流,可謂占盡先機、大放異彩。
《焦作日報》還通過新浪、騰訊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賬號、官方微視賬號等多種平臺進行“微問政”,架起會場外民眾和會場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溝通橋梁,滿足了讀者和網友的參政、議政愿望?!办F霾天氣困擾市民生活、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安全暢通便捷交通環境、留住濃濃鄉愁”等微話題,引發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網友討論。這些微話題不僅在《焦作日報》官方微博上引發廣泛熱議,部分內容刊登在《焦作日報》上后也引起讀者共鳴。焦作網還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走進網絡直播間,暢談對政府工作報告的看法和感受,并就如何履行代表委員職責、為加快經濟轉型示范市和美麗焦作建設建言獻策等問題與廣大網友進行溝通交流。
2014年7月28日,《焦作日報》推出“南水北調中線行”大型系列報道,在全程橫跨3個省、2個直轄市,綿延1400多公里的采訪征程中,新媒體記者通過微博、微信、微視“三微”形式,為廣大粉絲讀者進行了全程不間斷實時跟蹤報道,給讀者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
隨著人們閱讀習慣的變化,《焦作日報》也由傳統的紙質媒體縱身一躍變身為手機中的數字媒體。 2014年9月18日,《焦作日報》新聞客戶端正式上線?!督棺魅請蟆沸侣効蛻舳顺浞忠劳腥嗣窬W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深厚的技術積淀、豐富的產品經驗和優質往往獨立核算考核,各自為陣,相互聯系協調不夠。鹽城廣播電視臺在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過程中,強調廣告和聯辦協辦節目分部門考核計算,宣傳統管統籌,鼓勵各宣傳經營單位結合深化“走轉改”活動按照總體選題自行策劃采訪,支持一線采編人員進鎮村、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宣傳教育真正深入到全市每個角落。為喚起法治意識,鹽城廣電社教中心傳統媒體法治欄目組織律師、法官、“法援中心”工作人員進社區、鎮村、企業36次,接待群眾法律咨詢8000多人次,組織“法與我同行”主題宣講活動18次,受教育人數過15000多人,組織“少兒法治演講”和“知識搶答賽”6次。這些活動做成節目都在新老媒體摘要傳播。對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依法維權、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地方臺構建廣電法治節目新常態,關鍵是新聞從業人員要在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上履職盡責,把法律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引導人們依法維護權益、自覺履行義務。2014年,鹽城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社教中心、廣播傳媒中心和新媒體中心相繼開設《厚德鹽城》《法眼鹽城》《鹽城楷模》《鹽城好人》幾個廣播電視子欄目。雖然定位不同、報道重點不同、取材范圍、行業不同,但都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激發了人們抖擻精神、弘揚美德的激情,釀造正風肅紀、風清氣正的輿論氛圍,又催生鹽阜大地楷模輩出、好人不斷涌現的“鹽城現象”。
(作者是鹽城廣播電視臺編委、辦公室主任)
內容資源,與人民網聯手打造的符合移動互聯網和報業發展趨勢、契合焦作本地需求的客戶端產品,彰顯《焦作日報》對移動互聯網的深刻理解和遠見卓識。
與原來的手機報相比,《焦作日報》新聞客戶端內容更多更豐富,包括數字報紙在線閱讀、文字新聞、圖片新聞、視頻新聞、報料資訊、線上互動、應用下載等。這是《焦作日報》順應媒體變革趨勢、加快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 以此為標志,《焦作日報》形成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三位一體的移動傳播布局,并發展成為融合日報、晚報、手機報、焦作網、微博、微信、微視、客戶端、黨報閱報欄、二維碼、城市電視等多種傳播形態的現代化全媒體矩陣。
傳統媒體所辦的新媒體如果還是內容單一,是紙質媒體的翻版,不能滿足受眾需求,仍然不能達到應有效果?!督棺魅請蟆吩谂c新媒體的互通互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報網互動。報網互動的目的是通過互動實現報紙和網絡傳播效果的最優化?!督棺魅請蟆纺壳霸诮棺骶W上有數字報,受眾可以通過網絡在線閱讀《焦作日報》。《焦作日報》也開辟有“焦點網壇”專欄,可以確保焦作網上熱點問題、焦點問題的報道在《焦作日報》落地?!督棺魅請蟆愤€借助網絡渠道和平臺與讀者互動,與網絡相互借力,達到擴展傳播覆蓋地域、擴大受眾群體的目的。2014年8 月22日,《焦作日報》記者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提供的一位白發老人在十字路口抱著腿腳不便的老伴過馬路的線索。當即,記者與這位網友聯系,寫了篇《看了這張照片您會不會落淚》。第二天,《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以《白發老人抱老伴過馬路,這就是愛》進行轉載。新浪、騰訊等也進行了轉發。在網友幫助下,記者找到當事人,進行深入采訪。8月25日,《焦作晚報》推出長篇通訊《四十五年相濡以沫愛的攙扶朝朝暮暮》,不僅對這位白發老人的愛情故事進行了詳細敘述,而且轉發了網友評論,在社會上引起反響。
報微互動。為增進與網友的互動,拓寬市民的進言渠道,《焦作日報》先后開辦了“微評”“新媒體”等版面,就《焦作日報》官方微博、微信、微視平臺和新聞客戶端中市民關注的熱點、焦點話題與紙媒充分融合,實現互動?!督棺魅請蟆愤€運用二維碼技術,為讀者打開了又一扇窗戶。2014年,《焦作日報》在老區報道和“南水北調中線行”大型系列報道中通過運用了二維碼技術,使讀者不僅可以在紙質媒體上像以往那樣看到鮮活的文字報道、圖片報道,還可通過二維碼看到動態新聞畫面。一個小改革,延伸的不僅僅是報道的厚度和深度,而且也體現媒體人的不斷追求。
多媒互動。焦作網上有《焦作日報》《焦作晚報》數字報和手機報、《焦作日報》新聞客戶端以及“三微”入口,《焦作日報》新聞客戶端同樣有《焦作日報》《焦作晚報》數字報以及“三微”入口。從某種意義上講,《焦作日報》建立的多媒互動,真正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互通互融。
互聯網的基本特征就是互聯互動,開放度高、參與性強,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評論家,人人都是攝影家?;ヂ摼W改變了傳媒的生存環境,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誰擁有受眾,誰就主流;受眾在哪里,主流就在哪里。因此,線上線下互動,將受眾聚集在身邊就顯得格外重要。
《焦洛兩報新媒體中心聯手走進青天河:微評員觀音峽里戰激流》是《焦作日報》新媒體中心于2014年7月4日開設“新媒體”版組織本報微評員開展的第一場活動,也是該中心聯手其他地市報新媒體中心展開的一次交流學習平臺,不僅加強了兩地媒體的互動溝通,也為兩地風景名勝區網絡宣傳以及報網結合紙媒宣傳提供了有利條件。
本著“引進來,走出去”戰略,《焦作日報》新媒體中心加強了與省內新媒體的融合。2014年10月25日,受《濟源晨報》新媒體中心邀請,《焦作日報》新媒體中心帶領30名微評員走進濟源王屋山共賞紅葉。2014 年11月1日,《焦作日報》新媒體中心組織山西《太行日報》和河南《漯河日報》《開封日報》等晉豫七家媒體近百名拍客達人和微評員齊聚焦作市青天河景區觀賞紅葉,這也是該中心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多家媒體齊聚本地景區進行大型采風活動。
2015年1月1日至3日,《焦作日報》新媒體中心和易車網、太平洋汽車網聯合舉行了2015年首屆新媒體線下車展。作為2015年首屆新媒體線下車展,《焦作日報》新媒體中心通過《焦作日報》《焦作晚報》、焦作網和《焦作日報》微博、微信及新聞客戶端對此次活動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宣傳預熱,并且通過《焦作日報》微博、微信向市民介紹每一款參展車型的性能及價格等,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心儀車型的全面信息。同時,《焦作日報》新媒體及易車網、太平洋汽車網、104.4音樂電臺等多家媒體對車展進行全程報道。車展取得廠家、商家、市民、媒體都滿意的效果。(作者是焦作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主任編輯)
·學者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