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紅瑛 徐廣宇
淺談建筑業管理會計的應用
◎ 文/李紅瑛 徐廣宇
由于行業的一些特性,建筑業管理會計的發展相對滯后,則目前對其的研究重點也應該與工業、商業企業有所區別。本文主要對目前建筑業管理會計的實踐應用進行探討,包括存在的問題、發展方向及應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
建筑業;管理會計
財政部部長余蔚平在2014年1月11日召開的中國會計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中,將“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列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會計改革的七大任務之一,并將其作為重中之重,指出“要從理論研究、實踐運用、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展開工作”。2014年10月27日,財政部制定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在主要任務和措施方面的闡述中也提出要重視管理會計的理論建設和實踐運用。但由于行業的一些特性,導致管理會計在建筑業的發展中相對滯后。
(一)理論和實踐中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均較少
我國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和應用起步較晚,約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20年的時間,管理會計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很多事實證明,我國管理會計已逐步從數量、定額管理過渡到成本、價值管理,從項目、部門管理演變為全面管理、戰略管理。隨著理論研究的拓展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現代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呈現出日趨融合之態勢,管理者的目光已從過去轉向現在和未來,開始用全局的觀點、戰略的眼光進行財務活動管理。管理會計的發展對于指導和改進我國經營管理、提高宏觀經濟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各種研究應用大多只局限于工業、商業企業,對建筑企業的研究很少。
同時,教科書中內容較多,其中一些方法往往應用了復雜的數學分析模型,而這些模型在實踐中可操作性差,應用價值很低。相反,實務中應用的一些方法卻比較簡單、靈活,但沒有上升到理論或進行更多地實踐推廣運用。
(二)會計與業務工作脫節
由于學科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研究越來越深入,導致相關人員對學科和專業外的了解和認識相對較少,會計人員不懂業務,業務人員不懂會計。大家各自單方面做決定,無法從全局角度考慮利弊得失。同時,企業領導,包括一些項目負責人,也多數是業務出身,對會計知識懂得不多,對管理會計的一些理念,比如時間價值、成本性態等更是不甚了解,則談不上應用,對相關的分析和建議也很少理睬,很難制定出最優經濟決策。
由于建筑業管理會計的發展相對滯后,因此管理會計的最新熱門研究方向,如人力資源會計、社會責任會計等,在建筑業的研究還為時過早。目前,建筑業管理會計研究應主要側重于對企業效益的貢獻方面,包括成本管理、利潤率管理和資金管理等,并要與企業總體發展思路緊密結合。
(一)建立內部標準成本制度,促進降本增效
目前建筑企業競爭激烈,對成本管理的要求非常高。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必須苦練內功,把成本降到最低。建筑企業應制定適合本企業的標準成本,并形成制度。企業可通過管理實踐,把日常經營中涉及的各類成本(費用)按照明細項進行分析,制定出企業可實現的最低成本(費用)標準。為保證標準成本(費用)能夠實現,還必須配合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如對材料的管理、用工的管理等。
制定和實施內部標準成本制度,對建筑企業投標管理和業績考核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有了自己的標準成本,在投標項目的選擇時,能夠直接測算出項目預期效益,從而進行項目的取舍;同時,較低的報價也能夠在投標競爭中獲得優勢。有了標準成本,則項目中標后,很容易做出標后預算,據此對項目下達的經營責任書也會更加科學,有利于促進公平競爭。
在標準成本制度的實踐應用中,應按照不同的成本性態(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重要性(各成本項目的比重)進行區別管理。如直接成本(包括材料費、人工費、機械費及其他直接費)屬于變動成本,由數量和價格構成,應分別制定最低數量和最低價格標準。同時,直接成本在建筑企業的比重很大,基本占到90%以上,因此對其的管理是重點,也是要必須始終貫穿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大事。對于間接費用和管理費用(總部費用),多半是固定成本,如辦公場地費、網絡使用費、人員薪酬(管理人員一般也相對固定)等,一般變動較大,且金額比重也不大。因此實際管理中可采取一些簡易的方式,如根據歷史數據適當壓縮來進行控制等。
實踐中需要注意,由于成本管理牽涉的部門較多,尤其是直接成本部分,標準數量和價格的計算需要非常專業的人員來完成,因此必須多部門聯動。同時要結合項目實際,比如一些新材料的使用、不同地區人工費的差別、交通是否便利導致的運輸費用的不同等等,制定時都要考慮。同時,內部標準成本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
(二)細分各板塊效益情況,轉到賺錢點,為集團企業多元化發展選好“雞蛋”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企業也在多元化發展,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向相關和不相關領域進軍,比如房地產開發、PPP項目、設備制造、財務公司等,形成了不同的業務板塊,這也是集團式企業的發展趨勢。但各板塊的效益不同,利潤率可能會相差很大。同時,對于大型集團企業,每個板塊可能都會存在多家子、分公司,且可能分布在國內外不同地域,受多方面影響,其效益情況也不盡相同。那么,我們必須要知道到底哪一塊是贏利的,哪一塊是虧損的,受哪些方面的影響,哪些應該發展壯大,哪些可能要考慮撤銷或轉型。因此,細分各不同板塊、不同地域子(分)公司的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傳統財務會計并沒有這方面的信息,因此需要在其正常核算基礎上進行業務基礎信息方面的處理,將每個基本單位(子、分公司或者項目)按照不同的板塊和地域進行劃分,則集團層面通過匯總即可得出各板塊或地域的總體情況,并可進一步調取其中各分、子公司的情況,為下一步的分析和發展決策提供基礎。
(三)進行最佳資金需求量預測,選好融資方式,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和風險
資金的有效管理,對企業效益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在建筑業利潤率越來越薄的今天更是如此。融資規模與方式的不同,直接影響著融資成本的高低,以及后續的管理方式和風險。
外部融資需要量=滿足企業增長所需的凈增投資額-內部融資量=(資產新增融資量-負債新增融資量)-預計銷售收入*銷售凈利率*(-現金股利支付率)
資產新增融資量=收入增長額*資產占收入百分比
負債新增融資量=收入增長額*負債占收入百分比
上述計算看似簡單,但公式是理想化的,實際應用中各項指標受到的影響因素很多,可能有些偏離,則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后再使用,而不能簡單地套用。同時,融資方式的選擇,不能只是簡單地理解成貸款和發行股票的區別,還要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緊密結合,比如引進戰略投資者、企業分拆或者合并等。而建筑企業在此方面一般是比較薄弱的,因此必須有專門人員對此方面進行常態化的研究。
(一)人員培養不應局限于會計人員
管理會計的應用不是單純的會計核算問題,他緊密地依附于相關業務,比如我們的材料管理、用工管理、機械管理,與企業的長期發展規劃、投融資、業績考核等也都緊密相關,因此應吸納部分業務人員進來,尤其是目前會計人員隊伍中缺乏業務只是較強的人。另外,企業領導人員(包括一些項目負責人)應加強管理會計知識的學習,要兼有業務和會計綜合素質。
(二)管理會計不應獨立于傳統會計
對于單獨建立管理會計工作部門的提法,筆者認為不合時宜,這將導致其提供的信息與財務會計部門脫節,數據差異大,可能導致決策錯誤。同時,部門間的溝通難度也會比在同一部門要大。因此,應在會計部門增加管理會計職能和崗位,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有效融合。
(三)管理會計在發展中應充分利用財務集中管理之勢
財務集中核算后,財務中心信息量更大,便于進行管理會計研究和應用。同時,大數據分析起來偏差率小,避免了單個項目數據的偶然性。
[1]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Z].2014(10).
[2]孫茂竹.管理會計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6).
[3]瑞夫·勞森(RaefLawson).管理會計在中國[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12).
[4]中國交建.管理會計支撐集團改革與發展[N].中國會計報,2014-2-21.
[5]劉星辛.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廣東教育·職業教育,2014(2).
[6]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管理會計應用[J].中國外資,2014(6).
[7]淺談建筑施工企業中管理會計的作用[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2(12).
(李紅瑛: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建管分公司(北京);徐廣宇:中交路橋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