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黃文英,孫格格
1.滕州市婦幼保健院超聲科,山東滕州 277500;2.滕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山東滕州 277500
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作為新生兒死亡的重要誘因,對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負擔和經濟壓力,盡早發現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的胎兒并對其做出相應舉措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超聲影像學診斷技術也得到了發展,其中對中孕期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胎兒的篩查準確率也逐漸升高[1-2]。該研究整群選取該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進行產前超聲篩查的5 800 例妊娠中期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了產婦產前超聲篩查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的影像學資料,現報道如下。

表1 產前超聲篩查的結果與產后隨訪的結果比較
該研究整群選取在該院進行產前超聲篩查的5 800 例妊娠中期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分布為20~43 歲;初產婦有3 268 例,經產婦有2 532 例;孕周分布為20~28 周。所有孕婦均自愿參與該研究,均已簽署由該院自行編寫的知情同意書。
該研究所有孕婦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產前胎兒篩查,其探頭頻率為5.3 MHz。首先對胎兒及其附屬物進行檢查與測量,對其胎兒畸形的有無進行確認。然后對其四腔心進行觀察,即在其隔肌水平將胎兒的四腔心切面進行切取并確定左右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對其心房和心室的大小及功能狀態進行分析,并觀察其相互間的位置關系及對稱關系,對其房室瓣的位置、形態及其活動情況進行觀察,同時觀察其心臟腫瘤的有無、心內膜墊的十字交叉情況、室間隔的完整性及心包積液的發生情況。另外,還需對其左右心室流出通道進行觀察,確定其主動脈與肺動脈的起源及分支情況,觀察主動脈的起源部位與前后壁的連接情況、主動脈和肺動脈的起源與其分支的連接情況以及主動脈與動脈導管弓的情況[3-4]。
該研究所有孕婦均接受了產后跟蹤隨訪,對引產胎兒進行解剖,對分娩的新生兒進行心臟聽診等檢查[5]。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檢驗,將P<0.05 定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 800 例孕婦中共檢查出32 例胎兒患有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檢出率為0.55%。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單心房或單心室、大動脈轉位、心內膜墊缺損、主動脈弓中斷、永存動脈干、左心或右心發育不良、合并心外畸形、法洛四聯征、左室橫紋肌瘤和室間隔缺損進行篩查時,通過比較其檢出率和隨訪記錄,經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漏診率為0.05%(3/5800),漏診的患兒分別為法洛四聯征1 例和室間隔缺損2 例,見表1。
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是指孕婦在妊娠時期胎兒的心臟胚胎期異常發育,但妊娠時間低于18 周時其胎心較小,胎動較頻繁,心臟超聲不易對其獲得正確的檢查結果,所以臨床上常選取胎位固定、肋骨、羊水和脊柱的聲影影響較小的中孕期作為超聲篩查的主要時期。此時期孕婦還沒有進入圍產期,如經檢查胎兒患有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則可及時給予終止妊娠[6-7]。
該研究的5 800 例孕婦中共有32 例患有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的胎兒被檢出,檢出率為0.55%,與文獻報道相符[8]。產前超聲診斷的結果與產后跟蹤隨訪的記錄基本一致,由此可見在中孕期對孕婦及胎兒進行超聲篩查具有較高的準確度。該研究漏診率為0.05%(3/5 800),分別為肺動脈狹窄、法洛四聯征和室間隔缺損各1 例。推測原因是由于室間隔和房間隔的缺損較小,常規性超聲檢查時較易出現漏診的情況。
綜上所述,中孕期胎兒進行產前超聲檢查對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可使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的胎兒出生率明顯降低,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
[1]王雪偉,黃小云,郭衛紅,等.超聲產前篩查對中孕期胎兒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的診斷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4):221-222.
[2]夏曦,周芬芳,陳宏,等.產前超聲篩查對妊娠中期胎兒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的診斷價值[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10):75-76.
[3]楊寧.超聲產前篩查對中孕期胎兒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的診斷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145.
[4]荊春麗,孫寒冰,沙恩波,等.中孕期系統超聲篩查對檢出異常胎兒的臨床價值及產前超聲篩查漏檢病例初步分析[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8(8):18-23.
[5]張懷香.中晚孕期產前超聲篩查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J].大家健康2015,6(2):353-354.
[6]王海英,于嵐.胎兒心臟畸形超聲篩查診斷模式現狀[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11):869-873.
[7]王琳琳,張鑫.產前超聲對篩查中孕期胎兒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9):995-997.
[8]許文靜,樊綺云,張學真,等.胎兒中晚孕期產前超聲篩查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 (21):414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