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文
在圖書市場“漸入冬季”的現今,發軔于浙江的小連鎖書店憑借其頗具特色的經營方式,富有韌勁地為廣大讀者送上一本本散發著醇香的優秀圖書,被普遍贊譽為“開拓了一條基層文化服務建設的新途徑”。
遍布城鄉,滿地開花
2004年,下崗女工蔡穎在嘉興市南湖區三水灣社區開出了一家新華書店加盟連鎖店,這家店面狹窄的小小書店是嘉興市、浙江省首批推出的小連鎖書店之一,在國內圖書經營領域也開了先河。此后,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群眾得益”原則,小連鎖書店迅速在浙江全省遍地開花。
東陽市從2007年起,至今已在8個鄉鎮建起了小連鎖書店。在環境優雅、品種繁多的南馬鎮小連鎖書店,花園村的一位老農買了一本農耕方面的科普書。他十分高興地說,自從近在咫尺的鎮上開設小書店后,自己就再也不用為了買書而往市區跑了。東陽市郊江北街道有一家硬件設施最好的小連鎖書店,2015年初開業以來,銷售形勢看好。“之所以選擇在這里開書店,是因為江北這一帶書店還是個空白,而如今這里發展迅速,人氣越來越旺,潛在需求不小,只要經營得法,我不信沒有讀者群。”該店店主陳躍東說。
除了農村鄉鎮店之外,小連鎖書店還有校園店、社區街道店和商場超市店三種類型。鄉鎮店的最大特點是鋪面廣、數量多,校園店的特色則是店校合作、經營成本較低。麗水市松陽縣有4家校園店,因為有學校支持,租金和其他費用相對較低,銷售品種又有針對性,銷售額占到了該縣縣店總銷售額的10%。
社區街道店通常開設在城市中心區,見縫插針般地在大書店尚未輻射到的街區落戶。杭州、嘉興等市的不少社區街道店注重特色化經營,如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專售古籍、人文、旅游類圖書等,爭取到不少讀者。商場超市店則借助較大的客流量增加銷售,尤其是夜間。上虞區萬和城的小連鎖書店憑有限的營業面積,曾創下430萬元的年銷售紀錄。
滿足讀者,壯大自身
張正梁夫婦的小連鎖書店開設在省內著名的中藥材集散地磐安縣尖山鎮,店里大都是《袖珍中草藥彩色圖譜》這樣頗受中藥材商人喜愛的書籍,但讀者有其他需求,他倆也會盡力幫助。茶農張道華需要種茶、品茶方面的書籍,兩天后張正梁夫婦就提供了。“現在我們的書店有五六千種書,中藥材、茶葉和社科文學類書賣得特別好,有時候一天的銷售碼洋在千元以上。”張正梁說,在這里開小書店,全家人團聚了,連孩子都愛上了書店的環境;更重要的是,還為四鄉八村的村民提供文化服務。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東陽市南馬鎮小連鎖書店的店主馬永勝,堅持向讀者提供“零距離服務”,盡量滿足讀者需求,影響日益擴大,效益看好。南馬鎮一帶紅木家具企業眾多,馬永勝有意識地多進一些有關書籍,很快就吸引了當地的紅木雕刻師。新昌縣最大的民營書店文星小連鎖書店盡管打的是“人文”牌子,實際經營時緊扣讀者所需。店主沈學軍介紹說,他的做法是從書店所在區域、人口密度、當地人閱讀習慣等方面入手制訂經營方案,與讀者建立起完善的服務方式。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閻曉宏曾專門到嘉興市考察小連鎖書店,他在南湖區大橋小連鎖書店發現了不少正在城市里熱銷的書籍,十分意外。店主陳加軍、朱菊英夫婦告訴閻曉宏:“別看我的店小,跟城里的新華書店是同步的。”夫婦倆認為,小連鎖書店的經營必須讓讀者覺得在這里買書方便、實惠、可靠,才能贏得名聲和影響力,才會慢慢扎下根來。
小連鎖書店的經營者是辛苦的,但他們延伸并完善著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長期以來城鄉基層圖書市場萎縮的難題,經營者自己也打下了一片創業的新天地。
堅實靠山,舒心經營
楊明是嘉興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經理,在他諸多工作任務中,為小連鎖書店配送圖書是重任之一。由于受到數字閱讀的沖擊,小連鎖書店曾面臨經營困難、甚至面臨關門的局面。楊明堅持每周送書,了解店主們所遇到的難題,為各家小連鎖書店設計適合其自身條件的業務發展規劃,提供全方位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嘉興市小連鎖書店經營持續下滑的趨勢得以遏制。不少店主感慨地說:“有一座溫暖而堅實的靠山,我們辦小書店舒心、放心多了!”
作為小連鎖書店的合作方,浙江出版聯合集團下屬的新華書店集團公司對小書店的管理采取緊密與松散相結合的方式,提供便利:一是圖書統一配送,二是各級新華書店的計算機網絡平臺與各家小連鎖書店實時對接,只要有需求,不論什么書都能在3至5天內送到讀者手里,這使得小連鎖書店避開了經營中的庫存風險,合理退貨,從而解除了經營者的后顧之憂。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開辦小連鎖書店,是國有圖書發行部門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參與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贏利并非主要目的。因此,對小連鎖書店實行按順加折扣供貨、按照配送服務和管理等最小成本收取差價、盡可能降低經營成本和風險,是國有圖書發行部門的一貫做法。作為浙江省基層文化建設的一項特色成果,有關部門也予以大力扶持。據了解,為在全省更好地推廣,2009年8月,省政府專門下撥專項資金用于小連鎖書店的設備補助。2010年10月,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嘉興召開全國農村出版物發行網點經驗建設交流會,把浙江發展小連鎖書店的成功做法推向全國。
其實,在基層推廣閱讀,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反過來也有助于國有圖書發行部門的業務發展,兩者是相輔相承的。2011年,新昌縣的一家民營書店希望加入該縣的小連鎖書店行列,縣店起初有點猶豫,省新華書店董事長王忠義認為,這種“飯店門外不許別人擺粥攤”的心理要不得,應該歡迎他們加入小連鎖網絡。后來,這家民營小書店成了縣新華書店的連鎖店,因經營不錯,反過來推動了整個圖書市場,縣店的銷售碼洋翻了一番。
破解難題,謀得發展
在堅守和發展過程中,小連鎖書店仍面臨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難題,隨著各項經營成本的逐漸提高和圖書發行固有的微利特點,經營步履艱難。
針對小連鎖書店越開越難的情況,國有圖書發行等部門動足腦筋,首先確保其生存。省新華書店在堅持“三統一”規范操作、強化監督管理的同時,允許和倡導小連鎖書店自主經營其他文化辦公用品,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一些市縣新華書店鼓勵小連鎖書店經營者拓展所在區域的店外生意,組織參加由省新華書店舉辦的“聚暢銷”品牌圖書售賣等活動,個別有實力的小連鎖書店還自行開展相關讀書活動,聚集人氣,激發讀書熱情。
小連鎖書店的店主大都缺乏資金,有不少還是初涉商品經營。為了讓他們走穩這一步,各級新華書店想方設法給予全力扶持。磐安縣尖山鎮小連鎖書店店主張正梁回憶:“起初我們對經營圖書一竅不通,省、市、縣新華書店的專業人員手把手教我們,讓我們盡快掌握怎樣使用信息平臺,怎樣做好日常管理,還包括怎樣陳列和碼放圖書。”泰順縣三魁鎮居民張曉林因丈夫去世,原有的個體書店面臨倒閉。加盟小連鎖書店后,省新華書店出資為她安裝了聯網的計算機信息平臺,采購、配送、退貨、結算等業務都由省店統一管理,這家地處山區的小書店又起死回生。
東陽市近年來建設小連鎖書店成果不小。當地國有圖書發行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門首先重視前期市場調研,篩選出最適合的開辦地點,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其次是提供創業服務,如在創辦階段即給予上網費、店招費補貼等,有的鄉鎮還給予房租補貼;再次是倡導與小超市結為一體的經營模式。另外,市店開展對小連鎖書店的“一對一”“點對點”幫扶服務……諸多有效做法,使現有的小連鎖穩定生存下來,謀得發展。
在人們的閱讀方式不斷嬗變的情況下,如何在城鄉基層辦好以經銷紙質書籍為主的實體書店,使之在“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活動中發揮應有作用,其途徑方法至今尚在思考探索中,浙江小連鎖書店的不斷開出即是一例,令人欣喜。
(本文照片由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