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俄羅斯姑娘安娜手中的單反快門一直沒停過。她在湖州善璉古鎮的制筆老街一直顯得很興奮、很活躍。安娜對筆者說,她喜歡世界各地的傳統手工藝;在盡顯中國江南水鄉風韻的善璉,這里的人們祖祖輩輩從事古老的手工技藝,家家出筆工,人人會制筆,令人感到神奇。
2015年10月31日上午,中國“湖筆之都”湖州善璉鎮迎來盛事:祭祀湖筆“行業神”的民間活動、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恬會”舉行。來自善璉鎮及周邊筆店、筆莊的非遺傳承人及中外來客參加了這一很有傳統意義和影響的紀念儀式。
相傳,秦大將蒙恬曾偶居善璉,與西堡民女卜香蓮結為夫婦。在善璉期間,蒙恬改良毛筆,并授技于鄉民。后世,善璉筆工在西堡村建造蒙公祠,尊奉蒙恬為筆祖,舉辦蒙恬會。
據制筆老藝人陳永林說,蒙恬會至遲在晉代產生,歷史已經久遠。清末時期舉行蒙恬會,善璉人開辦在外的如北京戴月軒、上海李鼎和等老字號筆莊,都會派人趕回來參加,敬送賀儀。
今年的蒙恬會上,善璉古鎮來了不少來自德國、美國、俄羅斯等國的客人,他們是特地組團來善璉尋訪中華文明瑰寶的。小小的湖筆,勾起他們的極大興趣。
蒙公祠懸清同治“勛策管城”匾額。蒙恬會的傳統祭祀程式主要有開光、整冠、洗塵、凈身、宣祭文、潤筆、祭祀、焚筆、出會、會酒及演蒙恬戲等。這一切讓外國客人覺得新奇。他們舉起湖筆,說,主人的笑臉與入秋的景象一同爛漫。
蒙恬會祭祀一結束,安娜便去了書畫表演分會場。安娜在那里收獲了一份墨寶。湖州德泰恒博物館夏福強先生現場揮毫潑墨,行草“上善若水”四字。當安娜行禮接過夏先生的饋贈時,那一刻的興奮難以言表。安娜見人就告訴,這是她來中國收獲的最珍貴的禮物。
有位烏克蘭青年,起個名字叫“貝雷帽”,到中國已有點年份,會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也會寫漢字。在湖筆書寫體驗館,“貝雷帽”手握毛筆,寫了幾個簡易的漢字,看去也像模像樣。他拿著自己的書跡逢人便展示。
有人說,蒙恬祠是湖筆業的圖騰,蒙恬會是筆工的精神寄托。與徽墨、端硯、宣紙一起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湖筆,是中國文化發展到最高水平的產物。在中國文人的心中,湖筆地位極其至尊;在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眼中,蒙恬會對民俗的傳承和研究,具有活態的資料價值。
德國姑娘Lisa,喜歡中國文化已有好多年,此次來湖州之前特地了解了一番湖筆。在湖州歷史最為悠久的善璉湖筆廠參觀時,她被現場手工車間內捊得整整齊齊的狼毫兔毛深深吸引住了。她說,湖筆加工工序原來這么復雜。看著老技工一絲不茍地盤著手上的細活,她那雙美麗的大眼睛閃出思緒的光彩。Lisa興奮地比喻,德國有工業4.0,湖筆制作可是中國的手工4.0啊。
“中國老藝人好厲害哦。”在湖筆制作車間里,lisa守了好久,只為了制筆老師傅現場將自己的名字刻在筆管上,“我要一輩子珍藏,這是中囯的寶貝,太有意義了。”
善璉古鎮之行,給這群來自各國的老外留下了美好記憶,他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贊頌尋訪湖州制筆文化不虛此行。
延續蒙恬會民俗,對發展湖筆產業、弘揚傳統文化、增進業界友誼,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蒙恬會盛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
(本文攝影:呂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