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農村小學的識字教學,歷年來被認為是薄弱環節,大家總說農村的孩子沒有城里的孩子識字多,鑒于這種情況,我認為只要認真研究,敢于創新,農村的識字教學的瓶頸是可以突破的。眾所周知,小學的識字教學是學生大量閱讀的基礎,在閱讀的基礎上為以后的作文打基礎。所以在農村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就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把自己的教學藝術和農村的學生實際結合起來,探索出符合自己的教學之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49
想讓學生對中國的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那就要激發他們對漢字的情感需求,讓學生覺得漢字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每天不學習漢字就像身體里缺少元素一樣,會精神空虛,覺得無聊。只有產生這種情感,才能激起對漢字的強烈好奇,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
一、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
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呢,最好的答案肯定是激發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的欲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注意力往往只能集中幾分鐘,而后注意力就分散開來,對其他的事情關注起來,就是說在識字教學的時候,如果不能考慮到這種情況的話,那么多好的教學也是枉然,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識字課時,一定要照顧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學的需要出發,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有效地進行識字教學。
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決定了教師的教學必須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就等于教學一開始把學生帶到識字的思路上來,增加學生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促進學生能夠主動識字,無須教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好了,還能激發教師自身不斷創新探索識字教學的方法,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檔次。
如教“走、拍”等這些與動作相關的漢字時,教師完全可讓學生先做做這些動作,然后體會這些字的意思。教師在適當的時候也可以結合兒歌,激發學生的好奇,進而探求漢字的結構,探求漢字的音和義之間的關系。
例如,小學語文第三冊《語文園地四》中,這樣的一首兒歌:“有水把茶泡,有飯能吃飽。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睂W生覺得非常好,有意思,于是你一言我一語地探討起來,經過短暫的思考后,他們都能想到“泡、飽、跑、抱、袍、炮”這些字來。這種用兒歌來認識的教學方法,學生讀起來瑯瑯上口,字的意義也包含在里邊,很富有趣味性。所以,學生對這種識字教學是非常喜歡的,比一字一句一板一眼地在那兒慢條斯理地教,效果不知道強多少倍。
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生字的音、形、義三者的關系所在,他們也就能夠正確使用這些漢字,不會出現在用詞說話時詞不達意或者是牛頭不對馬尾的情況。現在的彩版教材圖文并茂,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也容易失去興趣。我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對文字的好奇感,如在教象形字時,利用圖畫,來幫助學生認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時,先讓學生畫畫這些字所代表的實物,就是自己的五官。然后再認真觀察黑板上的圖,明白這些漢字從一開始就跟人的五官的形狀相似。學生的思維也就初步形成對事物的理性判斷,不再盲目地學習了,懂得學習是要動腦子分析的,在分析事物的過程中得到無窮的樂趣。
二、引導學生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這是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識字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時要認識到,識字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不能一個方法一年四季用。我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個別教師在教學生識字時,正應了那句話“黃雀子叫三年還是那句現成話”。有經驗的教師,很是注意引導學生逐漸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有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才有可能在教學的路上走得更遠一點。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任何事物有其規律性,中國的漢字也不例外。漢字從它的結構來看,不外乎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內外結構、半包圍結構等幾種,同一類的漢字,其構字是很有規律性的。教學時,如果能幫助學生進行準確歸類,并能從中找到規律,這樣既有利于提高識記效果,又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如教學“柏、枝、材、林”等字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字,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在什么地方,共同點是部首相同,不同點是右面不一樣。學生如果能找到這些,教師就適當地引導學生想一想還認識那些帶有“木”字旁的字,把它們一一寫出來。如此一來,學生的識字量無形之中就大了,學生學得也不枯燥乏味,教學效果肯定是非常理想的。
編故事識字法,是我經常使用的漢字識字的方法。低年級的學生,對故事天生充滿好奇,他們的想象力也是非常豐富的,完全可以引導學生編故事來識字。
中國的漢字,想象的空間非常的大。我們經??吹降闹i語,大多跟漢字有關,如果我們把傳統的文字游戲引進我們的語文識字課堂,效果會出奇的好。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字謎中學習生字,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如“一口咬斷牛尾巴——告”,就是非常形象的,也很有趣味。
除此之外,還可以編順口溜、口訣、兒歌,來幫助學生識字。如記憶“喝”和“渴”時,學生就能自編順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口渴當然是沒有水了,需要及時補充水,學生通過漢字的學習,還能了解到人的身體里大部分是水。
另外,其他的如近義詞反義詞識字法、多媒體演示識字法等,我們可根據情況采用,不可死板硬套為用而用。
總之,識字教學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積累漢字,開闊視野,逐步為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將來的寫作奠定基礎,也為他們將來從事高尚的職業夯實堅實的基礎。祖國的未來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從小培養學生的識字習慣,就是為他們的人生確立前進的目標。我們教師有義務為學生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微薄力量。識字教學是農村小學教學的薄弱環節,我們要切實做好這項工作,把識字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