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峰 李甫生
(中共郴州市委黨校,湖南 郴州 423000)
關于郴州市發展的幾點思考
鄧云峰 李甫生
(中共郴州市委黨校,湖南 郴州 423000)
郴州市以開放、生態、城鎮化為主線,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發展戰略,促進了郴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當前,隨著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呈現,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轉變和對“民生”與“幸福”的關注,郴州發展又面臨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郴州的發展應堅持開放、生態、城鎮化三大主題,更加重視發展質量、更快補齊發展短板、更加關懷民生、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位,以期在產業轉型升級、開放度提升、人才聚焦、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郴州市;新常態;發展質量
當前國內經濟增速回落進入新常態,沿海地區蛙跳式產業轉移使得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不斷弱化。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上看,“一帶一路”涉及的地區沒有郴州,“長江中游城市群”不包括郴州;從區域發展層面上看,郴州沒有進入長株潭(3+5)的范圍,原中央蘇區聯動發展區和羅霄山片區扶貧開發的政策落地也有待進一步爭取。
因此,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又要保持定力,嚴格按照“湖南最開放城市”的要求深化改革,營造具有活力的發展環境。首先,要觀念開放,在不違背國家法律和現有政策的前提下敢于“先行先試”。其次,要加快與長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海西城市群的融合。再次,營造創業創新的開放環境。要改善投融資環境、營造重商氛圍、降低創新創業的門檻。最后,制定與郴州的發展定位、市場需求契合的人才引進政策,使高端人才流失的局面得以緩解;要通過提高工資水平、提高城市生活品質、降低生活成本吸引大量外地熟練技術工人回流。
郴州是一座資源型城市,較長時期以來,郴州的發展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來支撐的。但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重速度輕質量的模式必然很難延續。
因此,我們在重視發展速度的同時,要更加重視發展質量。要落實“四化兩型”、“三量齊升”的整體要求,以綠色化的要求倒逼經濟轉型升級,努力走向產業中高端的層次。首先,要堅持推進“工業強市”戰略,通過“一化”帶“三化”。要逐步擺脫對粗放式礦業經濟的依賴,通過礦業整頓與發展為轉型發展爭取時間和資金。其次,要推動科技創新,改造傳統產業。要發展物聯網、新能源、現代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最后,要創新區域成長模式,加大資金和技術引進力度,促進產業集聚,推進兩化融合。
民生的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民生是檢驗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試金石。近年來,通過不均衡經濟政策,郴州經濟的速度和總量上去了,城市的架子拉開了,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與民眾期望差距仍然較大。郴州市的工資水平和消費能力遠低于進入全省經濟第一方陣的其它地區。高投資可以在短期內實現快速發展,但忽略民生與消費也必然很難持續。
因此要更加關注民生,要以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首先,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緩解行業、地區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探索城鄉就業的新機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其次,要加大城市交通、地下管道排水、市民休閑廣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在公共服務提供上實現城鄉一體化。再次,建立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深化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更加關懷困難職工和弱勢群體。最后,要統籌城鄉發展,兼顧社會公平,推進公共資源的分配均衡化。
與其他城市的發展過程類似,通過大搞建設、大搞開發、狠抓項目,郴州“大十字城鎮群”的框架已經拉開。但在城市發展已經日趨成熟、發展模式高度同質的趨勢下,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更加偏重以城市品味為標志的人的競爭。城市的品味取決于我們對“以人為本”的重視程度,取決于人的創新能力。目前郴州還停留在“物”的城市化階段,離“人”的城市化差距很大。
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核心,全面提升城市的品味。首先,要立足自身特色,科學定位。高度同質化的后果是丟棄郴州自我、郴州原有文化。事實上,郴州本土的歷史文化資源也非常豐富。從城市品位上來看,郴州要著力打造湘南特色地域文化和建設生態休閑的宜居環境。其次,在城市化的過程中要尊重城市發展速度的一般規律,尊重城市發展原有的文化脈絡和生活節奏。必須注重保留包括城市厚重的歷史印記,要注重凸顯休閑、包容的城市性格和湘南風格。最后,以人為本的城市化,必須提高市民素質。市民的素質是城市的文化基因,市民素養決定了城市的品味與氣質,在實施城市提質改造工程中,必須同步實施市民素質的“提質改造”工程。
郴州發展最突出的短板是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嚴重滯后。隨著經濟轉型升級,現代服務業逐漸成為新的經濟點、不斷催生出新的經濟模式,是連接傳統經濟模式與未來經濟模式的橋梁,是孕育新興產業的苗床。誰引領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誰就搶抓到了未來區域競爭的制高點。
與經濟發展的整體趨勢相比,現代物流也是發展的短板;與先天稟賦相對照,郴州發展的短板還有文化旅游、文化教育。首先,要以現代物流業為重點,補齊發展的平臺短板。要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打造公鐵海聯運平臺,使郴州成為區域性流通節點城市;要通過外銷產品電子商務化,努力成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要拓展以第三方物流為重點的物流市場網絡,打造專業物流企業群,建設商貿物流園區;要建設以信息平臺為重點的物流信息網絡,打造高效物流配送體系,促進區域物流業的協調發展。其次,要以文化旅游業為特色,把生態建設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要把創新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拓展文化旅游業領域作為轉型升級的驅動力。整合資源,樹立“林中之城,休閑之都”的品牌效應;結合文化創意,打造文化旅游的特色項目;打造華南地區著名的會議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最后,要以文化教育為突破口,補齊發展智力支持的短板。加強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提升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服務地方經濟。
鄧云峰,漢族,湖南汝城人,副教授,中共郴州市委黨校教育長,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李甫生,漢族,湖南嘉禾人,副教授,中共郴州市委黨校科研處處長,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TU984.11
A
1671-864X(2015)12-0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