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淺析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吳冰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天人關系、倫理道德、哲學思想中,各中派別都有深刻的看法。蘊涵了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而在全球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外來文化不斷侵蝕著我們的中華文明,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的民族文化的根底太淺太貧乏,而且整個社會普遍趨于浮躁。
傳統文化;大學生;人文素質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大致可以概括為:尊祖宗、重人倫、重道德、尚禮儀。主要關注的是人文精神和道德教育。
人之所以能夠駕馭萬物,在于人類具有萬物所不具備的人文。人民具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我們在《孟子》中學到人和禽獸不同。主要因為人有惻隱之心、羞辱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心便是仁義禮智的四端。而在當今社會中,人們普遍忘了人之本。儒家文化中所強調的社會責任感在大多數人身上得不到體現。人既要堅持自己的人格尊嚴,也要對國家、民族、社會負責。而這種精神我想就是我們古代優秀文化中所強調的人文精神。
道德建設成為現如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重德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在儒家文化中,主張道德至上。在古代思想家看來,天是道德之天,人是道德之人,甚至認為一草一木也是具有德之品性的。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主張仁者愛人、以和為貴等。在傳統文化中人民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在當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很多人認為道德成為他們在追求快樂路途中的絆腳石,更有甚者對于傳統道德嗤之以鼻。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盛行,進而滋生了很多的社會問題。我們要知道有道德的生活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生活,有道德的社會才是成熟的社會。
中國傳統文化中雖然蘊涵著巨大的精神財富,但是由于當時的社會背景決定了文化中所存在的一些負面的,落后的思想。比如民貴君輕、政治制度家庭化等。在儒家文化中所體現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就是最好的例子。
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提出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絕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絕不能割害歷史,絕不能割斷歷史。但是這種尊重,是給歷史一定的科學地位,是尊重歷史辯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贊揚任何封建的毒素。”毛澤東同志的這句話清楚地告訴我們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即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繼承批判,推陳出新,創造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化。[1]
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學習國學不僅僅在于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更多在于從優秀的傳統的文化當中汲取精髓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完善道德修養。
1.繼承和、發揚、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當代大學生,如果對自己國家的優秀文明都沒有深入了解,那么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我們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就像學習母語一樣,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其實,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思想,例如忠孝仁義的價值觀早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作為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如何安身立命的同時,更要懂得如何做人。
處于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首先要保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本。當前,我國正處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建設具有民主特色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優秀的文化需要經過社會實踐來檢驗,而當代大學生將成為未來社會實踐的主體,能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與當代大學生緊密相關。
2.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養。首先,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大學生節儉樸素的品德。墨子就提出過“節用”命題,并極力提倡節儉樸素,反對浪費。當代大學生大多生活條件優越,有很多人沒有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讓大學生再次感到這種美德的存在并受到感染。其次,學習國學可以培養大學生勤勉好學的學習態度。有許多治學格言,如《論語》中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表露了勤學苦讀是中華民族的美好品德。在應試教育盛行的今天,強調勤奮好學的傳統美德是必要的。最后,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大學生誠實守信的崇高品性。孔子就曾強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誠信嚴重缺失的社會背景下,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已經迫在眉睫。
傳統文化是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歷才能夠真正讀懂的,體會的。但如今正處于象牙塔中的我們,如果不認真學習傳統文化,等將來我們走入社會時,恐怕很難完全領悟傳統文化的高深思想和智慧結晶,今天的學習是為未來的理解做準備的。現在我們的學習好似囫圇吞棗,一知半解,但經歷時間和閱歷的豐富和積累,我們所吞下去的知識將會被慢慢消化,讓我們從中汲取寶貴的營養。真正理解優秀文化的過程,并不是短短的幾節課而是在我們的生活實踐中。
[1]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
[2]張岱年.中國倫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3]《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C64
A
1671-864X(2015)12-0128-01
吳冰,女(1991.3)滿族,遼寧丹東人,沈陽師范大學,13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中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