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嫻
(濟南市長清中學,山東 濟南 250300)
中阮與琵琶右手演奏技法異同點分析
劉曉嫻
(濟南市長清中學,山東 濟南 250300)
中阮與琵琶是音樂教學中的兩種常見樂器,本文根據中阮與琵琶的右手演奏技法,對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根據某高中中阮教學現狀和學生特點,對中阮教學提出了兩點改進教學的建議,旨在明確中阮與琵琶之間特性與衍生關系的同時,促進該校樂器教學水平提升,幫助學生快速準確掌握演奏技巧,增強學生對中阮和琵琶的右手演奏能力。
中阮;琵琶;右手演奏技法;異同點;教學建議
前言:琵琶作為一種古老的樂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我國唐代時期琵琶發展至高峰階段,這一時期誕生的有關琵琶作品也非常多,其中具有代表的當屬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阮是阮的一種類型,音色似行云流水,富有詩情畫意。研究中阮與琵琶右手演奏技法及其兩者之間的異同,不僅有利于兩種樂器本身的發展與推廣,也有利于音樂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方法的轉變。
(一)中阮右手演奏技法。
以往,阮的演奏十分簡單,但在長期的發展與創新過程中,阮已變得越來越豐富多樣,并被劃分成了低阮、小阮、中阮、大阮和高音阮五類,而且在我國藝術類高校中各個專業基本上都設有該門課程,中阮與大阮的獨奏曲目也層出不窮[1]。經過長期對中阮的研究與實踐探索總結出,其右手演奏技法目前已有30多種,如分、挑、彈、滾、拂、勾、劃、掃、搖、輪、抹等等。
(二)琵琶右手演奏技法。
發展至今,琵琶的類型、結構、流派等都變得越來越多樣化與豐富化,尤其是在右手演奏技法方面更是復雜,包括滾、掃、踢、彈、夾彈、輪、挑、雙挑、拂、撫等等,其中彈和挑是兩種最為關鍵與重要的指法。隨著琵琶右手演奏技法在藝術、教育、學術等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彈和挑這兩種指法已派生出了其他的指法,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琵琶的進一步發展。
(一)中阮與琵琶右手演奏技法的相同點。
中阮與琵琶右手演奏技法同屬于彈撥類樂器,都具有派生性,且很多指法名稱及演奏方式也都是相同的,如彈、挑、掃、拂等。從琵琶發展歷史可知,漢朝時代的琵琶就是中阮的最初形態,經過長期的演進與創新,中阮與琵琶各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點與風格,但就本質而言,兩者之間始終有著無法割舍的緊密聯系。此外,中阮右手演奏技法是在借鑒琵琶右手演奏技法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兩者基本演奏指法都是彈和挑[2]。對于彈的準備動作,如肢體平衡、重心支點等的要求以及右手放松和緊張兩種狀態并存也是相同的。
(二)中阮與琵琶右手演奏技法的不同點。
從歷史發展進程角度來看,中阮與琵琶的右手演奏技法是不同的。古代琵琶從彈撥發展而來,到了唐代進入鼎盛時期,唐代后期琵琶演奏技法開始得到改革,最突出的變化就是由橫抱轉變為豎抱,由撥彈轉變為指彈,并流傳至今。而中阮右手演奏技法的歷史發展進程則與琵琶恰好相反,古代中阮右手演奏最初是指彈形式,而為便于右手演奏持琴的方式也是豎抱[3]。但到了魏晉時期,中阮的持琴方式則逐漸轉變為便于撥彈的橫抱形式。
雖然我是一名高中藝術類中阮教師,但對于琵琶我也掌握了一些彈奏技巧,加之經過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與長期研究,本人對音樂教學頗有心得,如在樂器演奏教學方面不僅要注重基礎技巧的訓練,更要注重節奏感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琴感、樂感,根據學生音樂掌握程度因材施教等。考慮到我們學校大多數學生都是來自于鄉鎮農村,很多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都沒有學過音樂,且高二才能夠發展成為特長生,因而對這類音樂藝考生的培養時間緊、任務重,只有制定適用高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實現教學目標。
(一)加強節奏感訓練,提高音樂悟性。
根據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分析來看,有些學生學的很快,且很有耐心,而有些學生則無論怎么教都難以取得明顯的效果[4]。究其原因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生之前沒有學過音樂,缺乏節奏感,缺乏對音樂的悟性,無法準確掌握曲目的演奏節奏,對右手演奏技巧也掌握的不夠牢靠。針對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學會用心去感受音樂,通過了解練習曲目的創作背景來分析作家想要表達的內心情感,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悟性。同時,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耐心,加強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增加訓練時間的同時,大量練習節奏感明顯而強烈的高三曲目,并幫助學生意識到節奏感在樂器學習與演奏中的重要性。
(二)加強演奏技巧訓練,合理選擇練習曲目。
與小學、初中音樂教學不同,高二中阮課程教學面臨著高三藝考的壓力,實際有效教學時間非常有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走捷徑,即花費盡可能短的時間,取得最佳教學效果,達到最高的教學效率,讓學生掌握最關鍵的右手演奏技巧[5]。身為中阮課程教師,應以學生為本,在合理選擇高三中阮類曲目進行練習的基礎上,不斷加強中阮右手演奏技巧訓練,熟練掌握各種關鍵演奏技巧。對于練習曲目的選擇,應以往屆高三藝考所用素材為范本,這不僅有利于教師準確把握高三藝考所考察的重點與難點,進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培養與訓練,而且這些素材往往是較為經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中阮作品,對學生演奏技巧和節奏感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總結:綜上所述,分析中阮與琵琶的右手演奏技法,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點,進一步明確中阮與琵琶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本質特性,既能夠有效提高樂曲的演奏水平和藝術境界,也能夠增強中阮與琵琶的演奏魅力;既能夠在數字媒體時代下提高音樂教學效率與音樂資源的獲取,更能夠提高學生對樂器演奏技巧的掌握。
[1]廖予寧. 淺談中阮與琵琶右手演奏技法異同點[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0∶37-38.
[2]陳娜. 《火把節之夜》中阮演奏與琵琶演奏之比較[D].中國音樂學院,2012.
[3]陳岸汀. 中國古代琵琶形制與演奏方式的演變及其歷史特征[D].中國音樂學院,2012.
[4]王晶. 吳厚元及其琵琶作品《訴》的教學藝術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
[5]郭為. 論中阮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的關系[D].沈陽音樂學院,2013.
J63
A
1671-864X(2015)12-01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