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妮
(陜西省韓城市新城區第三初級中學,陜西 韓城 715400)
農村與城市初中體育教學差距分析及對策
尹艷妮
(陜西省韓城市新城區第三初級中學,陜西 韓城 7154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而體育與健康的改革和實施,也使其對于生活的價值和意義越來越大。但是我國在城鄉教育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育設備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這樣就嚴重阻礙了我國的教育均衡發展策略。本文通過對農村體育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了縮小城鄉差距的相關途徑,這對提高我國的整體教育水平及發展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城鄉差距;現狀分析;分析對策
(一)教師的問題。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的規定,學校聘用的初中體育教師必須是本科或者是本科以上的學歷,但是通過統計表明,我國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學歷的合格率只有40%左右,師資力量不達標,必然也會影響學生對于本學科的學習。體育這一門學科在很多教師眼里認為是“副課”,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會缺乏責任心,得過且過,體育教學變得形式化,并沒有達到增加學生體質的目的。
(二)客觀環境的問題。學校的主要教學任務還停留在提高升學率這個基礎上,所以在初中教學過程中體育課的課時數量少之又少,學校領導不重視體育教學,再加上國家教育部對農村體育設備的資金投入不足,這就導致即使有體育課上,學生也沒有足夠的器械來進行體育活動,一般都是男生打球女生跳繩,這樣與新課標要求嚴重不符。
(三)學生的問題。首先,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由于家庭條件艱苦,大多數學生的生活沒有規律,飲食不科學,這是造成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的主要原因;其次,學生重“文”輕“體”的思想嚴重。在以中高考為目標的教育思想影響下,學生把學習文化知識作為學習的核心任務,因此他們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學習文化基礎知識上,對體育課缺乏興趣。
(四)家長的問題。受傳統應試思想的影響,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好了文化知識,取得了好的成績就行,往往忽視了體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因此,家長不僅不能使學生端正對待體育課的態度,而且有些家長甚至反對孩子進行體育鍛煉。
(五)中考的問題。雖然中學課程改革提出了《體育新課程標準》,但并沒有明確學習內容和方法。但是體育中考卻有明確的考試項目和評分標準,因此,大部分教師會根據中考體育的項目或內容進行指導或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根本無法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從城市與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的差距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二者的差距主要表現為體育教師隊伍,體育教學場地和器材及學生個體三個方面的差距,因此,要縮小農村與城市初中體育教學的差距,也必須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一)努力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短缺是影響農村初中體育課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學校領導,首先要明確認識到這一問題,并要千方百計地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師業務水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第一,用優惠的政策鼓勵和吸引正規院校、系畢業的體育專業學生到農村初中任教;第二,可有計劃地組織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和兼任體育課的教師到城市初中學校交流學習,以逐步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第三,加大城市初中體育教師到農村初中學校支教的力度,盡可能快、多、好地讓農村初中學生體驗到較好的體育課,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這樣,農村初中體育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學生的體育課也就會專業、正規起來。
(二)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改善農村初中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只有一批專業能力好的體育教師,卻不能很好地為他們提供上課所需的場地、器材等,這些體育教師就會“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各縣區政府及教育局,應加大農村初中學校體育場地建設和體育器材配備方面的經費投入,爭取改建、擴建各學校的操場,并按學生規模配備相應的體育器材,或者與城市初中學校結成“對子”,由城市學校定期將本校閑置、多余的體育器材贈送給農村兄弟學校,給體育教師“用武”提供方便。此外,各農村學校自身要加強對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等的管理和維護,可設置專門的體育器材庫,安排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器材、場地、設施等的使用、損耗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該修理的修理,該更換的更換,以保證各班級體育課的正常開展。唯有如此,才能逐步縮小農村與城市初中學校體育教學之間的差距。
(三)引導城市初中學校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城市初中生身體素質較農村初中生來說,大部分城市初中生不如農村初中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初中生及其家長普遍存有“重智育,輕體育”的觀念,更主要的是,城市初中生參加戶外體育運動的時間遠遠不如農村初中生,他們大多的時間花在了看電視、電腦、手機等方面,而農村初中生由于條件所限,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參加戶外活動,無形中就鍛煉了身體,增強了體質。因此,要縮小城市初中與農村初中學生體質方面的差距,城市初中學生的家長,一定要改變“重智育,輕體育”的觀念,并要想辦法限制孩子看電視、電腦、手機的時間,多引導、督促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在體育課上,城市學校的體育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體育需要,喚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喜愛上體育課,喜歡各項體育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城市初中生身體素質的不斷增強。如果家長和學生的觀念變化了,加之城市學校較好的體育場所和環境,相信城市初中生的身體素質的增強也不是難事。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新課標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1]魏孔恒. 農村與城市初中體育教學差距分析及對策[J]. 學周刊,2014,01∶47.
[2]劉芳枝. 農村初中體育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及其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
[3]馮娜. 甘肅省城鄉中小學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現狀與合理配置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3.
[4]王淑英. 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G633.96
A
1671-864X(2015)12-01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