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對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但是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強,這個階段正是他們行為和習慣的形成期。做好這一階段的工作,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起到一定的引導。如果學生能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本文主要介紹了培養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希望能給教師、家長和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從而保證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滿足小學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小學生 思想品德 培養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22
在小學教育階段,教書和育人是分不開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學習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還需要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一般來說,德育主要是根據一定的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的形成規律,通過言傳身教等不同的手段,促進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素質。小學生的德育培養就如同上臺階一樣,需要一步步地進行,從而更好地加強學生的基本道德品質培養,注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現如今,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的作用要發揮到極致,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就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做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為人師表,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和學生交往要坦誠相見,融洽感情。每個學生都喜歡和藹可親的老師,都愿意與他們進行交往和交流,特別是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總會有一種自卑感。
因此,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尊重學生,這樣師生之間的情感才會融洽和諧。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對教師也有一種強烈的依戀心理,教師的言行會給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為了能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認識得到健康的發展,需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時,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在教學中,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不僅用自己的學識教育學生,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人格教導學生。教師的言語是有聲的行動,教師要用文明高尚的言談舉止,為學生做出表率,樹立榜樣。這樣才能做到以德服人,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
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德,不僅要求教師進行品德課教學,還需要每個學科中滲透德育思想,有目的地進行品德教育。教師的本質任務是教師育人,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建設者,不僅要靠單純地傳授教學知識,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樹立自己的立場和政治思想觀點,進而更好地啟發和誘導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由于教學目的的確定性和教學內容的安排,都要有意識地突出品德教育為首的思想,進行品德教育。首先,教師應該熱愛祖國和人民,用于追求和維護真理,激發學生的興趣,以達到品德教育的目的。做好智育和品德教育的有機結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將德育滲透到生活中
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離不開現實生活,因此不能只局限于學校及課堂,還要注意行為習慣的形成和家庭社會的密切關系。可以說,書本上的德育只是形式,而生活中的德育才是真實和生動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力。家長是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第一人,他們的優良品德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道德水平。比如,愛護公物、助人為樂等,都會給學生造成深刻的影響。如果家長有不良行為,那么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深刻的。
因此,家長要注意自己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熱愛環境、理解別人和關愛生命的品質。因此,只有注意培育班集體優良的班風,并且不忽視與家長的密切配合,才可以很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能力。教師可以在每個學期根據學校的安排組織家長會,通過和家長聯系,溝通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行為表現,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四、注重將德育滲透到活動中
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方面,但是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主要以具體形象為主,加上小學生的經驗少,對于是非分別能力不夠精確,抽象的道德觀念很難理解。
因此,應該將小學生的德育培養滲透到活動中。其中,環境是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條件,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加速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另外,對于小學生常規教育要堅持道德教育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小學生能夠接觸到、易于理解的事物出發,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能按時學習,并有規律地生活,從而形成一系列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小學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生動、活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的協調發展。對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就要在德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態度,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并能夠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小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中能學到有關的知識,并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的道德行為得到鍛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要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做好。教師要對工作熱心,對學生有愛,用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教育學生;家長要做孩子最好的榜樣,從小培養孩子樹立良好的品德。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生一定能具有良好的品德,成為富有知識創新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海波.小學思想品德情境教學[J].教育周刊,2010.
[2]張建林.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養成[J].知識與社會,2009.
[3]袁鋒.思想品德教學淺談[J].教學園林,2011.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