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祖遠


油價貴到讓你受不了了嗎?貴還不打緊,預估地球的石油將在數十年內被榨干,迫使全球科學家加緊腳步尋找替代能源,種植農作物提煉生質能源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但撇開成本昂貴不說,可能壓縮人類的食物來源更是其可能的致命傷,制造與分銷過程也須消耗更多能源。
于是,科學家把腦筋動到海底,光合作用利用率很高的海藻可能是絕佳的選擇。藻類生長快速,光合作用效率約6%~8%,高于陸生植物的1.8%~2.2%,此意味著藻類能更有效率的吸收二氧化碳。藻類吃進二氧化碳并快速分解,轉換成油脂、蛋白質、醣類與其他養分,最后只排出氧氣,除了效率高,更具環保意義。
海藻能源妙用,有個有趣的例子。2007 年4 月,澳大利亞29 歲的海洋生物學家勞埃德·戈德森,不攜帶氧氣瓶之類的任何供氧設備,靠著海藻完成為期14 天的“水下生活”行動。
勞埃德·戈德森從4 月4 日起潛入湖底5 米深的一個密閉鐵房子中,并在水底生活14 天。令人驚訝的是,在此期間,他僅僅靠海藻所排放的氧氣維生。
勞埃德·戈德森潛入一個小湖底下的一座完全密封的鐵房子中,期間,戈德森吃喝拉撒睡等一切行動,全都必須在水下解決。在水下房屋內,擺放了1 部用于發電的自行車,當要使用筆記本電腦和DVD 影碟機時,戈德森便會騎自行車發電。
在14 天水底生活期間,唯一的供氧設備是在水下房屋中的1 個水箱,里頭種植大量海藻,戈德森便依靠海藻所產生的氧氣呼吸。
這套海藻供氧系統名為“BioSUB”,是7位美國愛達荷州喀斯喀特中學的師生設計的。“BioSUB”系統不僅負責放出氧氣,而且可吸收戈德森呼出的二氧化碳。與此同時,海藻還可以作為戈德森的食糧,而戈德森每天排出的尿液也將用來灌溉海藻。
美國加州圣地牙哥的藍寶石能源公司表示,該公司利用海藻加上陽光、二氧化碳和非飲用水,成功制成與輕原油相同的“綠色原油”,沒有其他生質能源影響糧食生產的問題,生產時用到二氧化碳可以輸油管運輸,令運輸時消耗的能源減少,可望比其他生質燃料進一步紓緩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首批“綠色原油”預計3 年內推出,5 年內全面上市,但業者拒絕透露生產過程的詳情,也不肯預測售價,只表示價錢可以與其他能源產品競爭,且所有煉油廠、輸油管及汽車引擎等都無需改裝,便可直接處理、運輸及使用“綠色原油”及其提煉品。
荷蘭皇家殼牌公司也已投下70 億美元,分別在美國的德州與夏威夷州興建海藻農場與實驗室,積極發展生物燃油。該公司表示,如果未來將海藻所含的植物油轉化成生質柴油的條件成熟,將在夏威夷建立全面生產生質柴油工廠。
海藻種類繁多,有高達數層樓高的“巨藻”,也有無法以肉眼看見的“微藻”。 而巨藻是當今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植物之一,通常只需日光、空氣和海水,即可周而復始地在海洋中大量生產。巨藻是世界上長得最快的海藻,每公頃年產750至1200 噸,被譽為“海洋速生林”。
不管是巨藻還是微藻,都有不少品種含油量高,有些品種的含油量甚至超過藻類本身重量的一半,成為制造生質柴油的理想物種,也可有效解決需要大片能源作物耕地的問題,生產成本也較陸地能源作物為低。
藻類生質油研發者格蘭克茲說:“讓藻類掛著曬太陽,就能吸收足夠太陽能,透過光合作用就能提煉出油來。”他說,若相當于新墨西哥州10 分之1 的藻類提煉出的生質柴油,可供應全美國交通運輸。
藻類生長速度快,提煉出的生質柴油更是可觀,每年每英畝可提煉出10 萬加侖的生質柴油,遠比玉米生質油產量多出3萬倍以上,不但更環保,也更具經濟效益。
利用海藻制造石油并不是新構想,1970 年代能源危機爆發時,美國能源局曾嘗試以微藻提煉生質柴油,有些微藻干重含有60%三酸甘油脂,其成分與陸生油脂作物的成分相同。歷經多年研究,篩選出300 種適合提煉生質柴油的微藻,其中以綠藻及矽藻為主。但因生產成本高于石油,加上當時美國政府集中預算在生質酒精的開發,而于1998 年中止。
藻類科技的另一個用途,是在燃燒化石燃料過程中,將二氧化碳廢氣回收利用。
要從發電廠大量回收二氧化碳,藻類生質柴油是少數幾種方法之一。透過這種技術,供電設備產業面對的排碳問題,以及交通石油工業尋覓的清凈提煉替代技術,同時得到了解答。
依據美國能源部的構想,是在發電廠周圍設置占地數頃的大型藻類養殖槽。整個系統會將發電廠排放的氣體導入槽中,回收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廢氣。
以色列也利用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冷卻后釋放到養殖海藻的池塘里。經過培養,海藻長勢快速,產量大大提高,為以海藻生產生質能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此外,使用二氧化碳可以將海藻的養殖成本降低約一半。
以色列學家貝爾金博士表示,將發電廠廢氣導引到海水中,再投入肥料到海水里,讓海藻大量生產,每1 公斤的海藻約可生產出250 公克的植物油,再轉換為生質柴油。他說,若美國將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5 分之1 導入海水,并在海水中養殖海藻,生產出來的生質柴油約可減少美國5 分之1 的進口石化原料。
藻類可以自然生長于河川、海岸及紅樹林沼澤,也可以生長在廢水處理池或商業養殖槽中,目前的技術已可讓藻類善用土地與水資源,而不致與糧食作物競爭耕作資源。
在日照充足的沙漠地區,有很多不宜農耕或飲用的堿水,反而特別適合藻類生長。比起淡水,藻類在高鹽分的堿水中生長更迅速,能源部推估,光是在美國西南部無人使用的土地繁殖藻類,每年就能吸收近10 億噸的二氧化碳。
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曾嘗試以沙漠中的堿水池,大量培養藻類來生產生質柴油。研究結果,20 萬公頃面積的沙漠所擁有的堿水池,可產出2830 萬公噸的生質柴油。藻類更可利用廢水、動物排泄物為營養來源,有助于改善水質并可制成肥料。


澳洲科學家也發現一種稱為“葡萄藻”的綠藻,可做為碳水化合物的來源。“葡萄藻”本身75%是天然碳水化合物,且適于存活在堿水中,缺點是,“葡萄藻”每2 天才分裂繁殖1 次,僅及其他許多藻類繁殖速率的10 至15 分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