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2260)
基于適應高職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管理探析
李國強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2260)
高職學生是目前職業教育的一個龐大群體,如何正確認識和分析當前高職學生的狀況,培養合格的高技能人才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高職學生的心理進行分析,探索適應高職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管理措施。
高職學生;身心發展;教育管理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猛發展,高職學生人數已占當今高等教育人數的半壁江山。正確認識和分析當前高職學生的狀況,根據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征,探索適應高職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規律,努力做好新時期高職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如何根據教育規律實現高職教育的定位和培養目標,深入研究探討當代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是當前面臨的艱巨任務。
當前高職學生普遍是90后,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行為方式、人際交往、心理特點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1.具有獨立意識,但依賴性大。大多高職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著很強的自我優越感,理所當然地以自我為中心,很多學生獨行獨往、我行我素。他們喜歡獨立思考,不喜歡家長、教師、同學、朋友過多關注和干涉自己的事情。他們只關心自己,只做自己,只被自己左右。
2.彰顯個性,追求時尚和非主流。高職學生個性張揚,他們敢于挑戰社會,張揚個性,樂于表現自己,以此來證明自己。高職學生追求時尚,筆記本電腦、高檔手機、數碼相機已成為部分高職學生大學生的入學必買裝備。高職學生喜歡非主流,從當下使用一些網絡語言、穿著打扮可以看出他們個性張揚、追求時尚和非主流。
3.廣交朋友,但忽視友情和親情。高職學生渴望結交朋友,他們通過QQ、微信、微博等多途徑進行交友,已經不局限于面對面的交流,交友的圈子也隨之擴大。高職學生在結交朋友的同時往往忽視了父母之間的親情,他們更多的愿意與網友交流而不愿意與父母交流。在人際交往中,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就會忽視他人的感受;過分地彰顯個性,必然會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
4.追求進步,但缺乏持之以恒。大多數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積極要求上進,積極參加黨校學習,遞交入黨申請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表相出極強的上進心,政治方向正確,認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但部分學生經不起一點挫折,缺乏持之以恒的心態,一般是大一都表現積極,到了大二就松散下來,甚至個別學生遇到挫折就氣餒、灰心喪氣。
1.遺傳因素。俗話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龍生龍,鳳生鳳”,我們的機體結構、形態和神經系統的許多特征,可以說大部分都是遺傳的結果。一個人的神經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規律,而神經系統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遺傳對一個人的心理影響是直接的。因此,父母的遺傳因素對高職學生個性心理的形成有很大關系。
2.環境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1)家庭環境。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遞給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健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教師、同學之間、校園文化對學生心理的影響也是直接而深遠的。(3)社會環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的大量涌現, QQ、微博、微信是高職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崇尚流行,關注時尚。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給了高職學生最好的物質條件,這也導致了高職學生追求高物質的生活享受。
3.教育因素。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能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影響高職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主要表現在對個體發展作出社會性規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高職學生人數眾多,他們將承擔起社會的重要角色,在社會這個廣闊的舞臺上展現自己。作為高職院校培養身心健康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是終極目標。為了這一目標,筆者提出幾點適于高職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措施。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個人的靈魂。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就能以樂觀的態度看待問題,不畏艱難,積極進取,在學生時期甚至人的一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取得學習和事業上的成功。
面對高職學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在他們對自己前途無望時,要加強理想和前途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高職學生只要學好理論知識,重視技能學習,有一技之長,就會有廣闊的社會前景。相對本科學生,高職生也有特長之處,如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就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2.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加深對學生特性的認。針對高職學生的自卑落后心理,輔導員要在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基礎上,調動其內在的積極因素。用“以心換心”的理念去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在這個基礎上,輔導員首先要了解和尊重學生,把握學生工作的規律性,把學生放在首位。從多方面信息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解決他們思想上的負擔。比如對于貧困和特困學生給予他們經濟上的幫助,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等。
學生中的意見有對有誤,建議有妥與不妥,對于這些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全盤否定和肯定。承認他們提出的正確和合理的意見,就需要因人而異,尊重學生不同的志趣、習性,理解每個人的不同表現。學生通過各個方面表現出來的錯誤認識是堵不住,壓不服的。運用強制和灌輸的方法講大道理,不符合學生思想變化發展的規律,更不能以理服人。
3.指導學生正確估價自己。學生過高或過低估價自己,都會產生不好的后果。估價過高,會出現孤傲、自大心理;過低估價自己,則會出現怯懦和自卑心理。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還要考慮考慮環境的利弊的各種因素。要善于調整自己,適應環境的變化,進入大學后每個人都進入到一個起跑線上,要拋掉過去的一切,調整狀態迎接新的開始,避免因為這兩種心理限制了自己的發展。
4.以身示范,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高職生大多年齡偏小,他們大都存在著自卑、焦慮、情緒波動等心理偏差,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還相當不穩定,可塑性很強,輔導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乃至自身的品質、工作態度等都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人生價值觀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輔導員首先應加強自己多方面的素質修養,身教重于言傳。
[1]程玉紅.新環境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轉型探索[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8.
[2]曾憲軍,張曉紅.新時期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若干思考[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3]徐炳謙,張能云.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與途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7,(3).
G718.5
:A
:1671-864X(2015)09-0072-02
李國強(1977—)、男、四川通江人、副教授,從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