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淑梅
(吉林工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文化語境順應在譯介教育方面的教法研究
辛淑梅
(吉林工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語境的地位在現代語言學領域中顯得日益重要,很多語言學內部分支都將語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來進行敘述,在當前的語言翻譯中,關于語境的研究已成為剛到譯介教育工作者和翻譯人員及研究人員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語境作為語言交流的基礎,在跨國語言交流與翻譯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語言順境是國際語用學會秘書長維索爾倫提出的,他從群信的視角來考察了語言在世界范圍內的使用,提出了語言的綜觀論和順應論,為當前語言教學進而使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視角。文化與翻譯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翻譯受文化的制約,翻譯的過程實際就是反映文化的過程,不同的語境會影響翻譯的內容及意思的表達。因此,翻譯者只有順應語言動態語境,才能更為準確的選擇詞義,最大限度的做到翻譯語言的準確。
文化語境;譯介教育;教法;研究
(一)語境。語境是指語言使用的環境,是語言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許多語言學家都對語境做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例如馬林諾夫斯基、Fishman 、Van Dijk 、張志公、何兆熊等都對語境做出了精辟的探討與分類,語境可分為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而我們本論文所講的文化語境是屬于非語言語境的范疇,文化語境是指某一特定團體的社會規范和習俗,包括譯者的知識儲備、經歷、價值觀與世界觀、態度、宗教信仰等各方面。文化語境主要研究語言使用和功能的語用學研究。文化語境又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方面。翻譯是一種跨國界的語言交流活動,翻譯者要在翻譯時盡量準確傳遞原文的內容,還包括其意圖和風格,還要根據特定時代的讀者需求來確定翻譯內容。不同語境下的翻譯會導致不同的翻譯內容與風格,譯者只有根據不同的語境和語言結構來選擇適當的詞語,進而來準確表達原文本意及風格。因此在當前譯介教育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根據語境來進行翻譯,保證翻譯的準確性。
(二)語境順應論。化語言順境是國際語用學會秘書長維索爾倫提出的,他從群信的視角來考察了語言在世界范圍內的使用,提出了語言的綜觀論和順應論,為當前語言教學進而使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視角。文化語境順應論認為語言的使用是一個不斷的過程,語言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受自身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制約而具有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這便是人類語言在歷史發展長河中能經久不衰,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文化語境順應論認為語言順行是雙向并多維的,強調語言使用過程中的語言選擇與順應,是語言成分和語境因素相互適應,相互融合的雙向過程。順應論主要有以下觀點:
1.語言使用過程也是一種語言選擇過程。語言的使用是一個不斷的語言選擇的過程,這種選擇是由于語言使用者根據語境和語言結構進行的自主選擇的過程。
2.語言的特點。語言之所以能夠進行選擇,主要是因為語言具有以下特征: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這些特性都讓人們能夠根據不同的意境和語言結構來進行語言的自主選擇。
3.語言使用是語言使用者進行語言自主選擇的過程,是有意識地使語境關系和語言結構雙向順應的過程。
(一)翻譯屬于語言用學范疇。
語言是一種交流符號,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進行生產與生活所需要的交流工具,是人們必不可缺的交流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展和人類文明的進展。翻譯作為兩種語言進行交流時所使用的方法,是借助翻譯所進行的文化交流。翻譯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語用學理論也是適用于翻譯的,翻譯是屬于語言用學的范疇。
(二)翻譯是特殊的交際。翻譯是一種特殊的交際,它也具有所有交際的一般特點,兩者都具有兩個交流主體,都是屬于一種雙向交流。雖然翻譯是一種特殊的交際,有著與其他交際的共同點,但我們剛應該看到它作為特殊交際的獨特表現在:1.翻譯的交際過程不是連貫性的交際,也不是有間隔但連貫的交際,它的每一次交際一般都是一次性完成的。譯者通過了解原文作者的生活背景、寫作背景來了解作者內心活動,然后通過報紙或者電視媒體等方式來完成翻譯活動,完成這一特殊交際。翻譯需根據不同的語境和語言結構來選擇恰當的詞語或語句,搜易文化語境順應理論也適用于翻譯。
(三)語境順應對譯介教學的影響。語境是語言生存、運用及發展的必備環境,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言的發展,決定了語言的發展。翻譯作為語用學的一種,將語境順應用于翻譯,有助于譯介教學的不斷發展,有利于譯介教育更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下面我們來探討語境順應對譯介教學的影響。
1.語境影響譯文風格。理解是進行翻譯的基礎,不同的語境會使交際雙方的語言風格發生巨大變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培養學生對語境的敏感度,并能夠根據不同的變化來調整譯文來達到翻譯的準確。因此在譯介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對語境敏感度的培養,培養學生更夠及時根據語境的變化,語言結構的變化來調整譯文,以此來達到對原文的準確翻譯,尊重原文作者的本意。
2.交際雙方的身份及關系影響著語義。教師在譯介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以便在翻譯文章的時候能夠根據文章的任人物關系和親疏關系來作具體的翻譯。如果翻譯沒有根據文章人物的關系和身份來進行翻譯的話,很可能導致譯文關系的混亂及原文語意的錯位,影響著譯文的準確度。因此教師在譯介教學中一定要具體分析文章人物身份及關系,將原文放入具體的人物身份和關系中進行翻譯,這樣便能根據人物的具體情境中來進行特定翻譯,提高準確度和情境性。
3.時間、地點也影響著語義的變化。語境是理解的基礎,時間、地點的不同也影響著語境的變化。不同的時間、地點營造著不同的語境。如果忽視時間地點的不同而來進行翻譯,則很有可能導致譯文意思大大偏離原文意思。所以在實際的翻譯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注意時間、地點變化的習慣,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來進行翻譯,并結合生活實際來對譯文進行翻譯,讓譯文符合具體的時間、地點,保證準確性。
語境在翻譯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解原文必須依照特定的語境來記性,經過反復推敲、字句斟酌來保證譯文可以符合原文本意。為此,在譯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語境的敏感性,重視語境的作用,培養學生能根據不同語境來進行翻譯活動,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創造力。
[1]韓紅,《論文化語境對翻譯及其教學的影響》,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張丹,《論文化語境對英語翻譯教學的影響》,群文天地,2012年10期。
[3]胡敏,《論文化語境對英漢文學翻譯的影響》,學理論,2013年24期。
H059
:A
:1671-864X(2015)09-00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