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摘 要:傳統的汽車電控系統實踐課程多采用模擬仿真的形式,與企業實際要求有一定差距。學生學習過程中動手意愿不強,學習效果有待增強。該文基于企業崗位職業標準,制定了汽車電控系統實踐課程的課程目標和培養內容,并闡述了課程的設計思路以及課程的考核評價設計。企業崗位實踐的需求和處理準則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就業的信心。從學生的教學反饋和企業實習反饋可知,課程實踐技術的應用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于學生今早熟悉企業工作崗位,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崗位 職業標準 汽車電控 實踐技術
中圖分類號:U463.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a)-0125-03
汽車電控系統課程作為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骨干課程之一,主要介紹汽車發動機電控、底盤電控、車身電控及輔助控制系統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汽車主要電控裝置的構造和工作原理,為后續課程汽車電器電控故障診斷提供理論支持。該課程涉及到機械、電子、液壓、控制、微機及傳感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內容繁雜,學生對很多內容缺乏感性認識,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理解困難,通過實踐教學來強化理論知識的認識成為了一種可行的方法。目前實踐教學方法有很多,閆福明[1]等人開展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電控系統課程教學改革,從課程性質定位、課程學習情境設計、課程的教學組織與實施等視角剖析了基于工作過程培養高職學生技術實踐能力的途徑和方式。曾長征[2]等人進行了汽車電控系統課程一體化模式教學的探索。然而上述作者的實踐教學多處于模擬仿真狀態,沒有從企業崗位的實踐要求出發,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企業的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開發適用于企業崗位職業要求的汽車電控系統課程實踐技術顯得很有必要。本文從汽車維修企業的崗位職業標準入手,制定了課程的目標以及培養內容,并著重闡述了課程的設計思路。
1 企業崗位職業標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加快建立健全 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推動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同時,教育部職業教育6號文件指出:推進構建專業課程新體系,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指導參與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標準和教學指導方案開發。在上述國家層次政策的引導下,各級政府和企業紛紛開展了一些工作,比如政府部門根據企業的崗位特點,成立了職業鑒定中心,開展職業鑒定工作。汽車機電維修是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面向所有技術類崗位中的基礎崗位,根據企業崗位標準的要求,該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所要求的能力作為本專業技術類畢業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根據企業服務管理相關文件,總結出汽車機電維修就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即崗位職責,如表1所示。汽車電控系統課程作為汽車機電維修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授課內容應該體現汽車機電維修的崗位職責及工作任務需求。
2 課程目標和實踐內容
汽車機電維修崗位標準決定了汽車電控系統課程標準,課程標準主要通過課程的培養目標和培養內容來確定。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主要分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以及態度目標。課程的知識目標主要有:
① 能正確描述汽車車身電控系統中各組成部件的結構、作用和常用術語。
② 能正確描述汽車車身電控系統中各組成部分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原理。
③ 掌握汽車車身電控系統故障檢測與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
課程的技能目標有:
① 能辨別和說出汽車車身電控系統各部分的名稱和功用。
② 能正確識讀汽車車身電控系統電路圖并分析工作原理。
③ 能對前照燈檢測控制電路進行檢測。
④ 能檢測信號裝置控制電路。
⑤ 能按工藝要求對雨刮器元器件進行拆裝與檢測。
⑥ 能檢測雨刮清潔裝置控制電路。
⑦ 能按工藝要求對汽車電動座椅、電動車窗、電動后視鏡元器件進行拆裝與檢測。
⑧ 檢測汽車電動座椅、電動車窗、電動后視鏡控制電路。
⑨ 能按工藝要求對汽車中控門鎖裝置進行拆裝與檢測。
⑩ 檢測汽車中控門鎖裝置控制電路。
課程的態度目標有:
① 與人交流的能力。
② 有主動學習、自我發展能力。
③ 有分工合作、團隊協作能力。
④ 數字應用能力。
⑤ 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
⑥ 具備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⑦ 開拓創新的能力。
課程的實踐內容根據汽車機電維修崗位標準進行提取,并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表2 所示。在表2中,課程的實踐內容主要包括汽車電動座椅與后視鏡、電動車窗及雨刮系統、汽車中央門鎖與防盜系統、汽車行駛安全系統、汽車燈光控制系統、汽車巡航與導航控制等。
考慮以汽車電子控制系統認識實踐內容為例,闡述課程的教學步驟及方法:
(1)由輔導教師講解桑塔納2000轎車AJR型發動機電噴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的總體組成。按照掛圖或者用發動機臺架上的實物、示教板上的實物來講解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的總體組成。包括傳感器、執行器、電控單元、燃油系統、點火系統、活性碳罐系統、爆震和反饋控制等。然后由學生進行實訓。
傳感器認識的順序:①空氣流量計;②節氣門定位計與節氣門電位計;③進氣溫度傳感器;④霍爾傳感器;⑤冷卻液溫度傳感器;⑥曲軸位置傳感器;⑦爆震傳感器;⑧輔助信號(車速信號和空調器開關信號);⑨氧傳感器
執行器認識的順序:①電動燃油泵;②碳罐電磁閥;③噴油器;④帶輸出驅動級的點火模塊;⑤輔助控制(氧傳感器加熱器、空調電磁離合器);⑥節氣門控制組件(怠速閥)。
(2)起動桑塔納2000轎車AJR型發動機實訓臺、別克電噴發動機故障實訓臺或整車,結合實物,讓學生現場觀察各傳感器與執行器的工作情況。
在上述實踐教學內容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頭腦風暴法、小組討論法、項目驅動法,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熟練認識汽車電子控制系統。
3 實踐設計考核
通過項目教學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以任務驅動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分組協作,充分發揮集體學習的優勢。具體實踐設計思路如下:
(1)針對學生特點,打破教師理論教學一言堂的常規。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課堂環節設置為:提出任務——分配任務——實施任務——成果展示——歸納總結。
(2)以技術發展為主線,對比分析不同時代特點的電控系統,既承接前課,又使學生心生對更先進點火系統的好奇。
(3)“小老師”的提出使學生在角色變換的同時以“我要備好課的心態”認真的對待所承擔的任務,積極準備。“小老師”的積極參與,使得所有人都在認真關注這一過程,教師的適時點撥則使同學們的認識進一步深入和升華。
(4)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實施任務,學生有機會去認真思考、探索,并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這使他們自主學習和協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為了在課程的考核環節體現實踐課程的設計思路,制定了相應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如表3所示。在表3中,學生之間的小組評價同樣占據了很重要的比重,這有利于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度。
4 結語
開發基于崗位職業標準的汽車電控系統課程實踐技術有利于讓學生在校期間更好的認識來自企業的需求和標準。學生可以從每一個實踐項目入手,按照企業崗位職業標準的要求,規范自身的操作,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參考文獻
[1] 閆福明.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電控系統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12(24):184-185.
[2] 曾長征. 汽車電控系統課程一體化模式教學的探索[J].科技資訊,2011(14):172.